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新生1970 > 第183章 言情文中的炮灰1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细雨飘得正绵,田埂上人影晃动,公社的严书记刚在田头嘱咐完排水的事,特意拉过几个相熟的妇女:“这雨下得久,地里干活的人怕是冻着了,你们辛苦一趟,回村凑些茶壶,去知青点找王知青,他那儿烧了姜汤,多装点送去给大家暖暖身子。”

几个妇女应声应得脆,各自往家赶,有的翻出藏在柜子里的搪瓷茶壶,有的敲开邻居家门借陶壶,很快凑齐了五六只壶,急匆匆往知青点去。路过玉米地时,见王杰拄着棍子往回走,裤腿卷到膝盖,泥点子溅了满腿,其中一个姓张的大嫂赶紧上前:“王知青,严书记说了,让你先回点上歇着,我们来拿姜汤。”说着不由分说搀住他往回走。

刚进知青点灶房,那几个妇女也提着壶跟了进来。王杰掀开锅盖,大锅里的姜汤正咕嘟冒泡,两口小锅里的红糖块已化得差不多,红亮亮的汤汁裹着姜香扑面而来。“哎哟,还放了红糖!”张大嫂眼一亮,咂着嘴直夸,“王知青真是大方,这红糖金贵着呢,平白让你破费了。”

“就是就是,”旁边的李大嫂也跟着说,“俺们家过年都舍不得这么放红糖。”

王杰笑着摆手:“看大嫂们说的,大家在地里冻了两天,喝点热乎的驱驱寒是应该的,都是为了地里的庄稼,谈不上破费。”

说话间,妇女们早把茶壶涮干净,轮流往壶里舀姜汤,搪瓷壶、陶壶很快都灌满了,连带着有人从家里带来的粗瓷碗、铝制茶缸也都盛得满满当当。张大嫂拎起最重的那只壶:“俺先去水稻田那边,那边人多!”其他人也跟着应和,踩着泥路往地里赶,壶里的姜汤晃出热气,混着细雨,在田埂上拉出一道道暖烘烘的线。

妇女们踩着泥路往田里赶,壶里的姜汤晃出阵阵热气。到了玉米地边,张大嫂先扯开嗓子喊:“都歇会儿,来喝口热的!王知青在知青点煮的姜汤,还放了红糖呢!”

正拿铁锨挖渠的村民和知青们闻声围过来,手冻得通红的赶紧接过茶缸,滚烫的姜汤下肚,一股热流从喉咙直窜到肚子里,连带着冻僵的手脚都活络了些。有人咂着嘴叹:“这姜汤够劲,还甜丝丝的,暖和!”

李大嫂一边给大家续汤,一边念叨:“今早大家刚下地,王知青就回知青点忙活了,知道咱淋了两天雨准保冻得慌,特意烧了这锅汤,红糖还是他自己攒的,平时都舍不得吃呢。”另一个妇女接话:“可不是嘛,人家知青心思细,知道咱干着重活,得喝点热的顶顶,比自家兄弟都周到!”

这话一传开,喝着姜汤的人都忍不住夸起来。吴江喝了大半碗,抹了把嘴对身边的林凡说:“王知青确实会疼人,这时候能想到煮姜汤,不容易。”田埂那边,扶着棉花苗的老乡也跟着点头:“这后生实诚,以后有啥难处,咱帮衬着点应该的。”

妇女们提着壶在田埂间穿梭,给水稻田的送完,又往芝麻地走,嘴里的夸赞就没停过。“锅里还多着呢,喝完了再去舀!”张大嫂笑着招呼,看大家喝完姜汤后干劲更足了,自己也觉得心里熨帖——这热汤不光暖了身子,连带着地里的活儿,仿佛都轻快了几分。

严书记正和几个公社干部在田埂上查看排水情况,见张大嫂提着茶壶过来,忙接过搪瓷缸子倒了半碗姜汤。滚烫的甜辣味滑进喉咙,他哈出一口热气,笑着说:“这汤熬得地道,暖到骨头缝里了。”

旁边的武装部干事也喝着汤,接话道:“还是王知青有心,知道大家伙儿淋了雨,特意煮了这个。”严书记点点头,用袖口擦了擦嘴:“说起这王杰,平时看着文文弱弱的,脸色总不大好,听说是有低血糖,干重活都得悠着点。”他顿了顿,望着远处知青们忙碌的身影,又道,“但今儿这事办得敞亮,心思细,能想着地里干活的人,可见也是个顾全大局的好同志。”

另一个干部跟着点头:“可不是嘛,城里来的知青能这么接地气,不容易。这红糖金贵,他肯拿出来给大伙分,就凭这份心,就得高看一眼。”严书记端着茶缸又喝了一口,望着田埂上穿梭送汤的妇女们,嘴角带着笑意:“是块好料子,好好历练历练,错不了。”

王杰还不知道公社的干部们对他的印象改观了呢,不过就是知道也无所谓,毕竟他又不想走行政的路线。想着大家中午回不来,还是整点热乎的饭菜给大家垫垫肚子,做什么好呢?又不能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最后想了想还是打蛇的主意,毕竟此地的大山多,野物也多,附近的猎人也挺多的,借口不就有了。

收拾出两条几斤重的王锦蛇(菜花蛇),从菜地里拔了几根大白萝卜。从空间里取出几块扇子骨切成的碎块,然后是排骨,还有一捆红薯粉,他打算整成地锅炖。先和面,杂酱面整了几斤,和好后,放在面盆里醒发,收拾出几十个小土豆备用。

细雨淅淅沥沥敲打着厨房的窗沿,王杰系着沾了点灶灰的围裙,正围着那口黑黢黢的地锅忙得热火朝天。

先把剁好的扇子骨和排骨倒进烧得冒烟的热油里,滋啦一声溅起金黄的油花,他握着长柄锅铲翻搅几下,待肉面煎得微焦,添上姜片、葱段和两勺豆瓣酱,香味瞬间混着水汽漫了满厨房。往锅里加足热水没过骨头,盖上厚重的木盖时,能听见咕嘟咕嘟的声响从缝里往外冒,像在跟窗外的雨声应和。

旁边的面盆里,杂酱面醒得正好,面团透着温润的光泽。他揪下一块揉成剂子,手掌一按一推,就成了边缘薄中间厚的饼子,沿着滚开的汤边“啪啪”贴上去,一圈正好九个。这动作他重复了五十六回,直到锅边贴满了胖乎乎的饼子,一半浸在肉汤里,一半敞在蒸汽中,很快就鼓出诱人的弧度。

地锅咕嘟着的时候,他转身处理凉菜。大白萝卜擦成细丝,撒上盐杀去水分,挤干后拌上香醋、香油和红辣椒面,一大盆脆生生的,看着就清爽。旁边竹篮里,几十个小土豆已经削好皮,这会儿正等着下锅,要跟炖得酥烂的骨头凑成绝配。

雨还没停,厨房却暖得让人想眯眼。王杰掀开锅盖翻了翻锅里的肉,又看了眼边缘已经烙出焦花的饼子,嘴角不自觉地扬了扬——这锅炖得,闻着就错不了。

下午1点,雨还没歇,细密的雨丝斜斜织着,把院角的柴火垛润得发黑。厨房门“吱呀”被推开时,王杰正把最后一勺炖得浓稠的汤汁浇在刚盛出的骨头上,抬头就见几个人卷着裤腿走进来,雨衣上的水珠顺着帽檐往下滴,在青砖地上洇出一小片湿痕。

“赶上热乎的了!”他笑着往灶膛里添了块柴,火苗“噼啪”舔了舔锅底,锅里的饼子又发出细微的膨胀声。刚盛好的碗里,排骨泛着酱红的油光,贴饼子浸在汤里的部分吸足了肉香,露在外面的表皮烤得焦脆,用筷子一戳能听见“咔嚓”轻响。

众人甩了甩伞上的水,没等擦净手就围了过来。有人抓起一块饼子咬了口,烫得直哈气却舍不得松口:“这饼子绝了,比上次还香!”王杰把那盆萝卜丝凉菜往桌中间推了推,自己也拿起碗筷:“配着凉菜吃,解腻。雨还下着,慢慢吃,锅里还多着呢。”说话间,窗外的雨又密了些,敲得窗纸沙沙响,倒衬得这满室的热乎气更让人踏实。

众人对王杰夸赞声不断,女知青们更是对她另眼相看。一个个大口吃着饼子,手上不停的夹菜,男知青们如果不是有女知青在,早就不注意形象,都会争强起来。

“王知青,你藏的可真够深的呀!不行,得罚你,罚你下次再给大家做一顿像这样的。”林凡真是被震惊到了,这厨艺比他下馆子时吃的更好吃,味道那是一绝呀。

“对呀,林知青说的对,是得罚他。”大家意见相当的统一,毕竟都是为了口腹之欲嘛,不寒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