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皇上闻言,原本放松下来的身子瞬间一僵,略显疲惫的眼神中闪过一丝警惕。

他缓缓坐直了身子,目光如炬地看向御史大夫林鹏,沉声道:“林爱卿,此事当真?”

林鹏叩首在地,语气笃定:“此事千真万确,臣不敢欺瞒圣上。这些话本子不仅在市井流传,就连一些书香门第、官宦之家,也都有人在传阅。臣还听说……”

“听说什么,还不速速奏来!”皇上脸上闪过不悦之色,厉声说道。

“臣还听说荣州的百姓为大皇子殿下缝制了一件万民衣,以彰显他在荣州的功绩。而那丁姓女子,据说正是占据边城府自立为王的那个女子,丁漫!”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众大臣们交头接耳,神色各异。

有的面露惊惶,仿佛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有的则目光闪烁,似在盘算着什么。

这时,年迈的吏部尚书王宏缓缓出列,向皇上进言:“皇上,依老臣之见,民间盛行话本子,原是无伤大雅的平常事。

但此次情况却颇为蹊跷,这些话本子不遗余力地将大皇子殿下与那丁漫描绘得超凡入圣,其中深意,实在耐人寻味。

想当初,众人皆认定大皇子殿下命丧城外那场熊熊大火。

可谁能料到,他竟如同浴火重生一般,现身荣州,还一举立下赫赫战功。

老臣不免揣测,大皇子殿下当初那场‘意外’,莫不是精心策划的局?

借假死之名,避开朝堂纷争,远走荣州,在那里招兵买马、建功立业,大肆收拢民心。

如今又借这民间话本子,将自己的功绩传遍大街小巷,煽动百姓对他的尊崇。

他本就与那边城城主丁漫关系匪浅握,如今这般舆论造势,长此以往,不得不防啊。”

王宏的话犹如一颗重磅炸弹,让朝堂上的气氛愈发紧张。

几位与王宏同属一派的大臣纷纷附和,指责楚知翊此举或有谋逆之心。

然而,威远将军郭振却站了出来,反驳道:“王大人此言差矣!大皇子在荣州抗击倭人,保家卫国,战功赫赫。百姓们自发传颂其功绩,亦是情理之中。

至于那丁漫,末将在边城曾与她并肩作战,她骁勇善战,巾帼不让须眉,故而才能协助大皇子立下不世战功。

他们此次在荣州,不仅成功将犯境的倭人全部斩杀,还从倭国将被抓去的赤炎百姓全部救了回来,此等功绩,从古至今都不多见。

你们怎能仅凭几本话本子,就妄加揣测大皇子的忠心?”

“郭将军,那丁漫自立城主之事,可是属实?”

吏部尚书王宏目光如隼,紧紧盯着郭振,话锋一转,将矛头指向了沈漫。

郭振眉头一皱,心中暗忖这王宏果然老谋深算,懂得迂回进攻。

他深吸一口气,朗声道:“确有此事,但其中缘由,王大人怕是并不知晓。边城地处边陲,局势复杂,前任知府刘通昏庸无能,致使边城府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丁漫挺身而出,凭借自身谋略与勇气,从各个方面对边城府进行改造,稳定局势,让百姓们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百姓们对她感恩戴德,自发拥立她为主,此乃民心所向。”

王宏冷哼一声,“哼,民心所向?郭将军,你可别忘了,边城府乃我赤炎的领地,边城知府更是由朝廷任命,岂容百姓随意拥立?丁漫此举,分明是无视朝廷律法,目无君上。

而大皇子殿下,不仅对此事不加阻拦,反而纵容,其心可疑啊。臣甚至有理由怀疑,丁漫与大皇子殿下勾结,图谋不轨。”

此言一出,支持王宏的大臣们纷纷点头,言辞愈发激烈,要求皇上严惩楚知翊与沈漫,以正朝纲。

而郭振一方及一些明事理的大臣,则据理力争,强调大皇子与丁漫在荣州的功绩,不应被无端猜忌。

朝堂之上,两派大臣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争吵声此起彼伏。

皇上坐在龙椅之上,脸色阴沉如水,目光在众大臣之间来回扫视。

他深知,此事关乎朝廷威严、边疆稳定,更关乎皇室内部的权力平衡,稍有不慎,便会引发轩然大波。

皇上许是经历了兴国公父子夺权一事,此次回朝,对自己屁股底下这张龙椅格外珍惜。

再者,他原本就对沈漫在边城自立城主之事多有不满,如今听闻自己的长子还与她搅合在一起,心中便对楚知翊生出些许不满来。

林鹏见状,心中暗自揣摩皇上的心思,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皇上,臣有一计,或许可解当下困境。如今大皇子与丁漫之事扑朔迷离,真假难辨。

皇上不妨下旨,命大皇子即刻前往边城征讨丁漫。

若他领命,且能顺利平定此事,那便证明他对皇上忠心耿耿,并无谋逆之意。

若他抗旨不遵,或在征讨过程中阳奉阴违,那其狼子野心便昭然若揭。

届时皇上再兴兵问罪,名正言顺,也可向天下昭示皇上的圣明与威严。”

皇上听闻林鹏之言,眼中闪过一丝思忖之色,他微微颔首,沉吟不语。

这提议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既能试探楚知翊的忠心,又可借机解决沈漫自立城主的麻烦。

若运用得当,或许能一举化解朝堂危机。

王宏等皇后一派的大臣听闻林鹏此言,纷纷面露喜色,觉得此计甚妙,既能让大皇子自证清白,又可坐观楚知翊与沈漫鹬蚌相争,朝廷从中得利。

于是,他们赶忙附和,高呼林鹏此计乃 “上上之策”。

然而,郭振等一众拥护楚知翊的大臣却面露忧色。

他们深知楚知翊与沈漫在荣州并肩作战,情谊深厚。

如今让楚知翊去征讨沈漫,这无疑是将大皇子置于两难之境。

郭振心急如焚,再次出列,拱手道:“皇上,此计万万不可。大皇子殿下与丁姑娘在荣州一同抗击倭人,保家卫国,情深义重。如今贸然让大皇子征讨丁姑娘,这不是陷大皇子于不仁不义之地吗?

且不说大皇子定会于心不忍,就算他勉强领命,也势必会影响军心,边城局势本就复杂,如此一来,恐再生变数,望皇上三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