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封伦胜券在握的发言,王敬直颇为可怜的摇了摇头,这老东西死到临头了还不自知!
已知李斯文昨夜夜不归宿,在联想到他刚出朱雀门,就被王德再次唤到宫里的前提,那他如今身在何处,简直不敢深想!
而既然陛下明知李斯文是被冤枉的,又怎会轻易信服你等的诬告?
你们今天此举,分明是地狱无门闯进来啊!
话不投机半句多,已经明晰自己与封伦,绝不是一条路上的人,王敬直心里也没剩多少尊老的想法。
转身对着李二陛下拱手施礼,其身郎朗:“臣太学助教王敬直,状告中书令封伦。”
“此人身为朝廷重臣,身怀陛下恩宠,却知法犯法,信口雌黄。仅凭几件毫无根据的证物,便试图恶意诬陷朝中忠良。”
“可见其图谋不轨之心久矣,其心可诛,十恶不赦!”
说着,王敬直单膝跪地,语气恳切而坚决。
当初在滨河湾时,李斯文曾与他笑谈在师门所了解的重刑,像什么炮烙、车裂、水刑...
当时他还觉得,是制定刑罚之人心思歹毒。
但此时此刻,面对封伦那张直叫人犯恶心的老脸,王敬直只后悔当初没多追问几句,好将李斯文科普的所有恶毒刑罚,统统施加在封伦身上!
“臣愿以身上官袍为蓝田县公作保。”
“若此事真为李斯文所为,那臣自愿连坐,抄家灭门毫无怨言。”
“可若事后证明李斯文无罪,封伦的桩桩证词皆为诬告,还请陛下圣明,将此等乱臣贼子五马分尸,以正国法!”
“而渤海封家身为从犯,故意纵容家主陷害忠良,理应同坐。”
“臣建议,封伦三族之内,高过车毂者一并抄斩示众,不论老幼妇孺。封氏的家产土地,也可尽数查抄充公国库。”
“九族之内,总角之上的男丁贬为奴籍,三代之内不可赎回;已足金钗之年(十二岁)的女眷并入教坊司,其余老幼流放千里,以儆效尤!”
随着王敬直的条条建议,在太极殿上空谷传响,所有人都露出满脸惊恐,不敢置信的看向王珪——
这鬼东西是你教出来的?你特么的到底想干什么?
王珪此时也是脸色僵成一片,紧忙以袖掩面,不敢回应同僚的打探。
同时心里暗暗嘀咕着,敬直这倒霉孩子到底是受了啥刺激啊,怎么会变得如此冲动,他也不记得把儿子教成了这模样...
这可涉及到全家老小的性命,你不多深思熟虑一下,这么果断的就把全家人给送上了刑场?
大义灭亲也不是你这么玩的啊!
王珪暗暗打定主意,若是他能顺利度过此劫,一定要把祖传的龙头拐杖请出来,不把王敬直的狗腿打瘸,他枉为人父!
在场群臣虽然第一时间被吓到,但细细琢磨琢磨,好像...也没什么不对的地方。
虽说王敬直建议的刑罚实在太过,但毕竟...这倒霉孩子是拿着太原王氏,上下老小的性命做来做对赌。
封家和王家,天平两侧的筹码几乎等价。
此时的王珪也隐隐察觉到蹊跷,借着袖口遮挡,细细的打量着,自家倒霉孩子脸上的淡然。
真不知道李斯文那混球,给你灌了什么迷魂汤,竟然值得你冒着全家暴死的风险,也要为他仗义执言...
至于王敬直本人,在头脑一热后也是忍不住的后怕。
但也不是觉得,他谏言里对封家的刑罚有多么残忍,只是自己不言声的就拿自家老小,为李斯文作保...他爹将来肯定会狠狠清算!
不过细细回想,看李二陛下今天的反应,还有李斯文对皇室的恩情、长公主驸马的身份...
还有那至关重要的,夜宿皇宫的不寻常举动...王敬直心里突然松了口气。
就凭李斯文曾对周边各国,那‘昆仑奴、新罗婢、波斯姬、菩萨蛮和小倭子’的蔑称。
他就敢打包票,这种平等歧视所有非唐人的家伙,绝不可能折下身段,去和他瞧不上的‘小倭子’密谋造反。
而排除最严重的这点证据,封伦等人今天拿出的所有证据,都不足以给李斯文定罪。
既然如此,那今天这场交锋就是必赢的局。
知道己方必胜,那自己押上的赌注越多,以李斯文恩怨必报的性子,回报自家的肯定只多不少!
自家稳赚!
念及至此,王敬直已经打好腹稿,等将来和阿耶狡辩时,他就一口咬死自己老谋深算——别管咱家冒了多大风险,你就说赚没赚吧!
朝着脸色不善的阿耶淡淡一笑,而后挺起腰,与李二陛下探寻的视线直视,也算给将来的自己留下一份人证,省的阿耶被逼急了下死手。
他身为太子手边第二幕僚,消息灵通。
再加上他当天就在滨河湾,眼瞅着李二陛下从那里,带走了何等的重器。
上下联系起来,并不难猜出皇帝下一步的谋划——贱卖书籍,大开科举。
此时王敬直与李二陛下长久对视,就是想告诉皇帝,自己表面上是在意气用事,但其实有几分劝谏的意思暗藏其中。
根据大理寺卿戴胄刚才所说,诬告者反坐。
而以李斯文被扣上的大帽:‘豢养死士、刺王杀驾’、‘暗通敌国、私藏玄甲’等等罪名,被诬告反噬的封伦,最少也要背个满门抄斩的代价。
既然如此,陛下您何不顺势而为,杀鸡儆猴,杀渤海封家的脑袋,震慑天下所有不臣?
太极殿门口,瞅见皇帝有几分意动的念头,封伦顿觉满头大汗,再也坐不住了。
就连刚刚故意表现出的,舍生取义,在所不辞的文人风骨,也在此刻原形毕露。
老脸一片狰狞,目光狠毒的盯向王敬直后背:“王敬直,你竟然如此心思歹毒,有什么往日恩怨,你冲某一个人来,祸不及家人!”
他算是看明白了,哪怕诬告的目标并不在朝上,但王敬直与李斯文交情不浅,如今便成了嘴替。
而这些直中自己软肋的谏言,本质上,就是李斯文对他诬告的回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