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地委组织部副部长亲自带队,考察团抵达的消息在县里引起不小震动。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地区一级首次派出如此高规格的调研组专门考察民营经济试点情况。

赵书记高度重视,连夜召开县委会议部署接待工作,强调“要展现我县改革决心和实际成效”。

与此同时,李秘书悄悄找到陈砚,语气谨慎:“这次来的几位领导……态度不太一样。”

陈砚坐在县委招待所的沙发上,手中端着一杯温水,表面平静如常,实则内心早已警铃大作。

“怎么说?”

李秘书压低声音,“除了副部长本人外,还有两位干部是经济口的老派人物,曾在内部会议上公开批评‘冒进发展个体经济’的现象,尤其对一些突然崛起的私营企业主持保留态度。”

陈砚眼神一沉,轻轻放下茶杯。

“他们想看什么?”他问。

李秘书摇头,“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会从政策合规性、社会影响、发展方向等多个角度审视你和你的企业。”

陈砚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回到砚记总部,天色已晚,苏昭已经在会议室等他。

她穿着一件素净的浅蓝毛衣,手里拿着几份资料,看到陈砚进来,轻声道:“听说了?”

“嗯。”陈砚坐下来,将李秘书的话重复了一遍。

苏昭眉眼间闪过一丝担忧,“地委的人未必支持我们,有些事他们不会明着做,但会上一定会找茬。”

陈砚望着她,”

两人正说着,老张推门进来,怀里抱着厚厚的文件夹。

“材料我已经整理好了。”老张把东西放在桌上,“包括你们带动就业的数据、养殖业的技术改进报告、冷链系统的建设进度,还有你们与周边乡村签订的合作协议样本。”

“不错。”陈砚翻了几页,点头道,“数据清晰,逻辑严谨。”

老张笑了笑,“这是我擅长的。”

但苏昭却摇了摇头,“这些还不够。”

她顿了顿,看着两人认真说道:“他们不是来看成绩的,是来找问题的。光靠数据说服不了他们,尤其是那些心里早就定了调子的人。”

陈砚深以为然。

他沉思片刻,忽然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目光落在砚记食品公司周边的一片区域。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展示成功,而是展示不可替代性和战略价值。”

他转身看向老张:“能帮我再加一份材料吗?关于砚记模式在未来三年内,如何通过产业升级,推动全县乃至全地区的农业结构转型。”

老张眼睛一亮:“你是想把一个企业的案例,上升到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

“没错。”陈砚点头,“这不是一家企业在赚钱,而是一个新模式在探索未来的可能性。”

老张立刻答应下来,连夜开始修改材料。

次日清晨,苏昭又提醒了一句:“记得留一手,万一有人故意刁难,要有应对策略。”

陈砚看着她,嘴角微微上扬:“我知道该怎么做。”

座谈会当天,气氛比预想中更严肃。

会场设在县委会议室,墙上挂着“实事求是,大胆探索”的横幅。

地委调研组成员整齐就座,其中两位年长干部神情冷峻,明显带着审视的目光。

赵书记主持会议,先介绍了本县近年来在经济改革方面所做的尝试,随后话锋一转:“下面,请砚记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砚同志汇报企业发展情况。”

掌声稀落,更多是观察与揣测。

陈砚起身,步伐稳健,走至讲台前。

他没有直接开口,而是示意工作人员播放一段视频。

画面缓缓亮起——

镜头从山坡上的兔舍开始,一只只肥硕的长毛兔在笼中悠闲进食;接着切换到养殖场的标准化管理流程,再到冷链物流车间,最后定格在县城超市货架上摆满“砚记”品牌的冷冻肉制品。

全场安静。

那两位原本表情淡漠的干部,此刻也不由得挺直了腰背。

这是他们第一次亲眼见到一家私营企业,竟能建立起如此完整且高效的产业链条。

视频播完,陈砚才缓缓开口:“这就是‘砚记模式’的起点——从一只兔子开始。”

他的话语不急不缓,却字字有力。

接下来,他详细讲述了砚记如何从最初的小作坊,一步步发展成为本地龙头企业,并带动上千农户实现增收。

他说到了技术升级、市场开拓、政策配合的重要性,也提到了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未来规划。

当他说到砚记即将启动“百村千户养殖计划”时,那位一直板着脸的干部终于忍不住开口:“你说的这个计划,有没有考虑过风险?万一市场饱和怎么办?”

陈砚早有准备,从容答道:“我们做了详细的市场模型测算,结合当前全国肉类消费趋势,以及未来十年人口增长预测,我们认为这一计划具备长期可持续性。”

他顿了顿,继续补充:“当然,任何发展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关键在于灵活调整,顺势而为。”

短短一句话,却让不少人心头一震。

顺势而为——这四个字,何尝不是这个时代最核心的关键词?

座谈会仍在继续,而陈砚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会议室内,气氛沉闷而压抑。

陈砚缓步走上讲台,手中资料并不多,但眼神坚定。

他没有急着开口,而是向工作人员点头示意,随即大屏幕亮起——

一段精心剪辑的纪录片《砚记兔业发展纪实》缓缓播放开来。

画面里,是山坡上的长毛兔养殖场,成排整齐的兔舍在阳光下泛着白光;工人们熟练地分拣、喂养、剪毛,动作娴熟如流水线作业;镜头一转,冷链车间内,现代化设备正在将新鲜兔肉进行速冻处理,随后封装、贴标,整装待发。

“我们从一只兔子做起。”陈砚的声音在会议室中响起,“但它背后是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条:养殖、加工、运输、销售。”

屏幕上切换出一张张图表,清晰展示了砚记食品有限公司在过去三年中的税收贡献与就业拉动数据:带动本地及周边村庄1027人就业,年纳税额突破48万元,远超县内多家老牌国营企业。

几位年轻干部

“陈同志,”坐在左侧的一位地委调研组成员突然开口,语气略带试探,“你这模式看似光鲜亮丽,但你要明白,个体经济终究是补充,不能喧宾夺主。像你们这样迅速扩张的企业,一旦做大,是否会冲击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此话一出,会议室顿时安静下来。

那位干部正是李秘书之前提到的“老派人物”,曾在内部会议上公开批评“私营冒进风”。

陈砚心中早有准备,面上却不显慌乱。

他微微一笑,目光扫过全场,最后定格在对方身上:

“这位领导的担忧我非常理解。但我想引用一下中央刚刚下发的文件,《关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三章第五条明确指出,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阶段,它不仅是补充,更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有力抓手。”

他说完,停顿了一下,才继续道:

“至于对国企的影响……恰恰相反。我们砚记能快速发展,离不开和县运输公司、市食品冷库等国有企业之间的合作。比如我们的冷链运输车,就是通过租赁方式由县运输公司提供,既节省了初期投入,又保障了运力调度。”

这一番话,逻辑严密、态度谦逊,更巧妙地将话题引回政策层面,使得原本可能被扣上“挑战体制”的帽子,变成了“响应政策号召”的典范。

那位提问的干部一时语塞,只能皱眉不语。

陈砚知道,这场博弈,并不是靠一句话就能完全过关的。

但他已成功稳住了局面,至少,让多数人不再轻视他的存在。

座谈会结束已是晚上九点多。

地委调研组离开后,县委招待所灯火通明。

陈砚正准备回办公室整理今日记录时,李秘书匆匆赶来:“赵书记请你过去一趟。”

陈砚点点头,整理了一下衣领,便朝赵书记办公室走去。

推开房门,屋内只有赵书记一人,正站在窗前背手而立,神情凝重。

“坐吧。”赵书记转身,语气低沉,“今天你表现得不错。”

陈砚落座,等待下文。

“你知道地委这次来的人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谁吗?”赵书记忽然问。

陈砚摇头。

“其中一位姓周,是地委组织部副部长,分管改革试点事务。他对民营经济的态度一直比较开放,这次特意点名要来我们县看看。”

“那另一位呢?”陈砚问。

“那位姓胡,是地委经济办的老主任,保守派代表,对你们这类民营企业一向持怀疑态度。”

赵书记顿了顿,语气渐冷:“但他们这次来,目的不纯。”

陈砚心头一跳,面上却不动声色:“请书记指点。”

赵书记看着他,意味深长地说:“地委那边有人对你很感兴趣……但也有些人,想看看你的破绽。”

窗外夜风渐起,卷动窗帘,月光透过缝隙洒落在地板上,如同一道无形的裂痕。

陈砚站起身,郑重地说:“我会小心应对。”

赵书记点了点头,目送他出门。

走廊尽头,苏昭早已等候多时。

“怎么样?”她低声问。

“风来了。”陈砚望着远处漆黑的街道,声音低沉,“而且,比想象中更大。”

几天后,一则通知悄然下发至县委办公室——

《关于进一步推进民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随附一份密级标注为“内部参考”的附件:《首批重点观察企业名单(草案)》

砚记食品有限公司的名字,赫然列于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