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晨光透过落地窗洒进志远集团总部大厦的顶层办公室,陈志远站在窗前,俯瞰着这座被他改变的城市。四十五年前,他还是个刚刚重生回到1980年的年轻人,怀揣着对前世的仇恨与不甘;而现在,他脚下是价值万亿的商业帝国,横跨制造、金融、科技、医疗等多个领域,影响着千万人的生活。

他轻轻摩挲着手中的钢笔——那支苏晓梅送给他的老式英雄钢笔,笔尖早已磨平,墨水干了又灌,灌了又干,却始终未曾更换。这支笔陪他签下第一份合同,写下第一本账目,如今,它也将见证他商业生涯的最后一笔。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叩响,年轻的cEo张明远走了进来,手里捧着一份厚重的文件。这位三十出头的职业经理人,曾是志远希望小学的第一批学生,如今已是集团新一代的掌舵者。

“陈总,社会企业转型的最终方案已经通过董事会全票表决,只差您的签字了。”张明远恭敬地递上文件,眼中带着掩饰不住的激动。

陈志远接过文件,翻到最后一页,钢笔在纸上顿了顿,墨水微微晕开。他忽然想起四十多年前,自己第一次在代销点的账本上歪歪扭扭写下“陈志远”三个字时的场景。那时候,他连“账”字都写错了,还是苏晓梅笑着帮他改了过来。

笔尖终于落下,签完最后一个字,他长舒一口气,仿佛卸下了某种无形的重担。

“从今天起,志远集团51%的利润将自动注入公益基金,用于教育、医疗和环保事业。”他对着早已等候多时的媒体宣布,声音沙哑却坚定。台下闪光灯闪烁,掌声雷动。

然而,在网络的某个角落,仍有不和谐的声音冒出来。赵家残余的势力在社交媒体上疯狂刷屏:“作秀!伪善!资本家最后的遮羞布!”甚至有人翻出几十年前的旧账,试图质疑陈志远早期“投机倒把”的合法性。

周雅坐在台下,冷笑一声,手指在平板上快速滑动。几秒钟后,会场的大屏幕上突然弹出一系列文件——赵家过去几十年偷税漏税、行贿官员、雇凶伤人的铁证,甚至包括赵明辉在狱中亲笔写下的认罪书。舆论瞬间逆转,那些叫嚣的声音如同被掐住喉咙的鸭子,戛然而止。

“有些人,到死都学不会闭嘴。”周雅低声说道,嘴角扬起一抹讽刺的弧度。

傍晚,陈志远独自走进了志远企业历史博物馆。这座博物馆是他五年前下令修建的,里面陈列着集团发展史上的每一件关键物品:第一笔交易时用来装鸡蛋的竹筐(虽然是仿制品,但大小、纹路和当年的一模一样)、黑市倒卖国库券的账本(上面还有他被民兵抓住时匆忙撕破的痕迹)、辣椒酱厂最早的那台灌装机(锈迹斑斑,却依然能运转)、甚至还有赵明辉的判决书复印件,被特意装裱在玻璃框里,旁边是一张赵家祖宅被改造成商业伦理博物馆的照片。

他在“利他经营”四个铜铸大字前驻足良久,指尖轻轻触碰冰凉的金属表面,低声自语:“这一世,总算没白活。”

回到办公室时,五位老友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周雅依旧干练,只是鬓角多了几丝白发;秦雪穿着白大褂,手里还拿着刚刚从医院带出来的体检报告;苏晓梅安静地坐在沙发一角,手里捧着一杯热茶;楚明月正在翻看一本画册,那是她为志远集团设计的最后一版品牌手册;而李国栋,这位曾经的县干部,如今已是满头银发的退休老人,正笑眯眯地看着他。

“真就这么退了?”李国栋叹了口气,“你才六十五岁,现在那些企业家,七十岁还在拼命折腾呢。”

陈志远笑了笑,从抽屉里取出一份名单,推到茶几上:“第二代管理层,全是寒门出身,没一个姓陈的。”

众人低头看去,名单上的名字他们大多熟悉——有从基层一步步爬上来的车间主任,有在希望小学长大、后来考上名校的贫困生,甚至还有当年那个瘸腿老杨头的孙女,如今已是集团冷链物流的负责人。

楚明月忽然红了眼眶,她指着桌上另一份文件问道:“你连墓碑样式都设计好了?”

那是一张简单的草图,黑色花岗岩,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只刻了七个字——“商业的本质是利他”。

陈志远没有回答,只是转头望向窗外。夜色已深,整座城市的灯火如同星辰般闪烁,其中有不少是志远集团旗下的工厂、医院、学校。他知道,哪怕自己明天就消失,这一切仍会继续运转下去。

午夜时分,大厦的灯光渐次熄灭。陈志远锁上办公室的门,将那支老钢笔放进西装内袋。电梯缓缓下行,几十秒的时间里,他的思绪忽然飘回1980年的那个清晨——

重生醒来时,阳光也是这么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