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标总,有些事情,总算亲眼看上一眼,才会死心....”

朱标轻轻点了点头:“好,老唐,你放心,我们一定会尽力帮你找到那地方的。”

船只在支流中穿行,两岸的山峦如画卷般缓缓展开,时而峻峭,时而温婉,楚湘的山水之美,让人心旷神怡。然而,在这美景之中,唐仨仁的心情却显得有些复杂。

随着时间的推移,船只终于抵达了唐仨仁记忆中的位置,河边没有高楼林立,没有现代的任何东西,只有一个简易的码头,一些苦力正卖力的扛着装满货物的麻袋。

唐仨仁紧盯着那简易的码头,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与忐忑。他快步走下船,沿着河岸仔细辨认着周围的环境,试图从记忆中搜寻出与眼前景象相吻合的细节。

那些苦力们好奇地打量着这位突然出现的陌生人,以及他身后那艘装饰华丽的船只,纷纷停下了手中的活计,投来探寻的目光。

唐仨仁仿佛没有注意到周围的目光,他径直走向一位看似年长的苦力,急切地问道:“请问,这里附近可有一个庄子,庄子里的人大多姓唐?”

那苦力闻言,皱了皱眉,思索片刻后点了点头:“姓唐的庄子?你说的是河对面那处唐员外家的庄子?”

是了,没错了,唐仨仁听自己的祖爷爷提到过,当时祖爷爷活了九十八岁,唐仨仁有幸见到并经历过真正的“四世同堂”,他老人家说过,六百多年前,元末时,确实有一支族人在这边活了下来。

而唐仨仁穿越过来时占据的这个身份,本来是应该在逃亡过程中死去了,算算时间,很多事情确实对上了。

至于“唐员外”这个称呼,唐仨仁一点都不奇怪,这个时候那些大地主们,没有官身的,不都被人称为“老员外”?有官身的才有资格被称为“大老爷”。

“没错了?”

黄世荣也是惊奇,他在这边当了几年的知县,还真没有听唐家庄那个唐员外有什么厉害的亲戚在外面,应该是在十多年前迁徙的过程中走散了的族人,这年头,一旦走散,还真有可能就再也联系不上了。

“应该,没错了....”

唐仨仁有些不确定,距离祖爷爷讲述的那些故事已经过去了很久,很多细节都已经模糊,只能凭借着一些零星的记忆来拼凑出当年的情景。

他抬头望向河对面,是了,六百多年以后这个古老的码头附近会修一座大桥,这码头一小部分东西都被保存了下去。

朱标看着唐仨仁的神情,心中也猜到了几分,低声道:“黄大人,河对面有停靠的地方吧?”

黄世荣点头表示可以,一行人再次上了船,十几只船随行,码头上的“力巴子”只是稍微惊讶一下就不再注意,这样的阵仗在这里的码头上实在是太过平常。船行到河对面,找了一处地方停靠了下来,唐仨仁从船上下来,环视了一下四周。

这里和他记忆中的情景差不多,有区别的是六百多年后这里附近修筑了大坝,水面高了数米,沧海桑田,他默默地站了一会,之后说了一句:

“这边有山路过去....”

实锤了,唐仨仁就是从这唐家庄走出去的娃,外地人很少有知道可以通过山路到唐家庄的,当然了,若没有这百来号人随行保护,穿过山林还是有风险的,毕竟这个时期南边的山林之中老虎倒不至于有,但狼肯定有,因为这个时候的山林并没有被大量的砍伐,百年份的树木随处可见。

越往前走,唐仨仁的脚步越快,除了树木远比后世茂盛,一些山势的走向就是唐仨仁记忆中的那个地方!

“那个院子....”

在南方,有不少地处偏远的村子里,有极少的院子经过几百年的风风雨雨依然保留着古老的模样,为什么只有极少的建筑被保留了下来,其中的原因太多了。

唐家祠堂很幸运,是那极少保留了基本模样下来的建筑之一,六百多年的时间很长,这其中历经近百代人的保护和后续的一些修葺,使得唐家祠堂即便在风雨飘摇的岁月中,也能屹立不倒。

“所有人退下....”

朱标察觉到唐仨仁的情绪有些不对劲,让所有人退了开来,锦衣卫加黄世荣带来的衙役一共两百多人将附近都围了起来。

朱标与毛镶还有黄世荣站在了十余米也就是三四丈开外,唐仨仁径直走到一株大树面前,这树明显有几十年的岁月了,唐家祠堂是依着它建起来的。

几百年后,它还在,几百年前的今天,唐仨仁又见到它了。

“六百多年了,能再见到你,真好....”

唐仨仁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树干,仿佛在与一位久违的老友诉说着心中的激动与感慨。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既有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也有对未来不可预知的期待。

朱标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唐仨仁的举动,心中不禁涌起一阵莫名的感动。他明白,这一刻对于唐仨仁来说,意义非凡。

“六百多年?唐仨仁离开这里六百多年了,六百多年的岁月,老唐不是神仙还能是什么?父皇他们只怕是早发现了这件事情吧?”

朱标脑中想到这事,如今算是坐实了,低声对旁边的毛镶和黄世荣说道:

“今天的事,如果传了出去,你们知道后果的....”

毛镶:“殿下放心,侯爷的事,今天我毛镶什么都没有看见....”

黄世荣这时后悔死了,他为什么要跟着过来啊,刚才毛镶说是谁?毛镶!那么这位被称为“标总”的年轻人,就是当今太子殿下!那站在唐家祠堂前的年轻人,是一位侯爷,大明开国侯爷——等一下,不是没有!

前段时间皇帝陛下圣旨诏告天下,有一位“仁侯”。

他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急忙低声附和道:“是,是,黄世荣今天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

唐仨仁似乎并未察觉到一旁的对话,他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手指沿着树皮的纹路缓缓滑过,每一道痕迹似乎都想要刻在上面,让六百多年后的家人们感受到他唐仨仁气息!

“你们是什么人?为什么把我们唐家的祠堂给围了?”

一个声音突兀的传了过来,这声音显得有些苍老,朱标等人将目光看了过来,一群村庄的“泥腿子”围了过来。

黄世荣赶紧走过去,他怕这帮子泥腿子扰了这几个天大的人物,万一那位“仁侯”一个不开心,杀几个泥腿子不是眨眼间的事?毕竟仁侯之名,虽以“仁”为名,但所有当过官的都听说过,这位“仁侯”,那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灭国灭出来的功劳!

“黄大人?你怎么在这里?”

人群中突然有位读书人惊喜出声,之前这两百多人出现,庄子里的人都被吓得不轻,还以为土匪进村了,不过在看到这两百多人有不少是县城里的衙役后这才放心了不少,同时才有胆子叫上不少人赶过来看看。

这位唐家庄周边几个村子唯一的读书人显然认识黄世荣,他快步走上前来,脸上带着几分好奇与敬畏。黄世荣见状,轻轻松了口气,有读书人就好办了。

“哦,是唐秀才啊,你怎么也在这里?”黄世荣示意身后的衙役们保持警惕稍退一点,不要轻举妄动,以免惊扰到那真正的贵人。

唐秀才拱手行礼,道:“黄大人,我们是唐家庄的村民,今日见有大量陌生人围了我们唐家的祠堂,心中惶恐,这才聚集起来看个究竟。没想到竟是黄大人在此,不知大人此行所为何事?对了,唐员外也过来了...”

黄世荣点了点头,低声解释了一番,他这个县令的话对于庄子上的人来说极有说服力,再得知“贵人”是他们唐家庄里走出去的人后,都是惊喜莫名,同时也在议论是哪一家的娃跟着洪武爷打出个名堂来了。

“都安静些,对了,唐员外,唐秀才,你们俩跟我过来吧,记住了,一会见了贵人,要称大老爷,若是....愿不愿意见你们还难说呢...”

若是认祖归宗,你这唐家庄还不得直接起飞?不过这一路上陪同来看,那位“仁侯”或许真的只是回来看一眼。

“让族长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