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少男不藏梦?哪个少女不怀春?晋王殿下经历这一次事情之后,不能说完全的爱上谁谁,仅他没有跟老朱和皇后娘娘说出自己的‘梦境’,就已经说明,他将这段故事藏了下来。”
而据唐仨仁所知,晋王朱棡的聪慧程度甚至超过了朱标,说直白一点就是晋王比秦王朱樉更容易藏住事,当然也更直观的说明了另一件事。
朱棡将那段经历真正的记进了心里,同时也真正的懂得了不顾一切,原来,没有了晋王的身份,他朱棡就有可能连那“平狗子”都不如。
后续的事情在唐仨仁看来,只要老朱别再去瞎折腾人家朱棡,朱棡一定会成为一名将老百姓当回事的亲王。
“既然如此,要不咱们趁热打铁,直接开第三期?”
朱标听着唐仨仁的分析,觉得自己的三弟朱棡应该没问题了,何不直接点就开始搞那什么应天纨绔改造计划?
现在唐仨仁反倒是不急了,因为应天城里的纨绔现在大部分还没有成长起来呢,就比如老朱家的这几个皇子啥的,本性都不坏,早早的下了猛药,想来将来也没机会再乱来了。
而且,朱棡的事情给了他一个启发,那就是对于这些皇子的改造,不能只是一味的“意外”手段,还得因势利导,让他们从心底里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对错。
“标总,这事儿急不得。”唐仨仁缓缓说道,何家村那边还有不少基础东西需要完善,可不能再出之前的意外了,这一次是毛镶出手快,下一次要是毛镶不在旁边,晋王不就挂了?
等一下,毛镶的是有真功夫的,当时唐仨仁隔着老远只是看到一眼,但可以确定,古人真有一些功夫的,只不过没有一些演义里说的那么夸张。
“对了,这一次我在何家村外面看到了一个东西,老唐,你就不跟我说说?”
说着,朱标拿出来一个小铁桶桶,上面接着一根三分之一筷子大小的铁丝,另一头也是一个小铁桶桶,这东西挺奇怪的,朱标之前看到何家村的“演员”们若是在某些房间里,就会拿这个铁桶桶说一些话。
后来听人解释说,这东西就是用来何家村的演员们“私聊”的,隔着几间屋子,甚至一个小山头,声音不大都能够传到另一头的小铁桶桶里。
“哦?你说这个啊?”
唐仨仁看了一眼朱标拿出来的“小铁桶”,也就是唐家铺新弄出来的小铁杯,至于那上面的铁丝,还是太粗了,不然导音效果还能更好更远一些。
这不就是最初版本的“通话机”吗?想要听得更清楚一点,最好的是两头都换上大水缸,只不过那样太不方便了,自然就用这种铁杯杯了。
“这东西唐家铺出品,用来短距离的低声交谈不错,远一些就没用了,甚至还不如一些大嗓门的声音传得远....当然了,何家村那边,大家伙互通信息的时候,可不能当着晋王的面大呼小叫,那不直接就露馅了?”
唐仨仁嘿嘿一笑,当时也是一时心血来潮,结果还真弄出来了这玩意儿,别看这玩意虽然简陋,原理却与后世的电话相通,若是能加以改进,岂不是能大大推动通讯技术的发展?
“这东西挺有意思的,”朱标一边摆弄着,“能不能在此基础上,做些改进?”
唐仨仁瞬间明白朱标的意思,这位大明最强太子爷,是想着将其运用到战斗上面去,讲真啊,用处不大,因为距离太短了,还不如将精力放在“望远镜”的研究上面呢,毕竟玻璃这东西可比“电阻电流”好研究多了。
“能,当然能,不过一时半会可搞不出来更好的,除非....对了,标总你去年派出去前往大明南边琼州再往南交趾那边的人,回来了没有?”
橡胶的事唐仨仁一直念念不忘呢,唐家院子里种了那一株,每月的产量还不够唐仨仁弄一两枚小橡胶球的呢。
如果能够拥有大量的橡胶,不仅蒸汽机差不多能够真正的运用起来,像那些自行车什么的,还有就电线可以尝试着制作了。
简易发电机唐仨仁还真知道一些原理,材料什么的大明早就有了,只不过弄出来的只是直流电,交流电啥的甚至高压电啥的就别想了。
有了绝缘体的存在,直流电的威胁就几乎没有了,而且简易的发电机用来晚上提供一些基础照明啥的绰绰有余了,更先进的储电设备,目前唐仨仁只想到了一种“液态”电池,材料什么的还没有着落呢。
听到唐仨仁突然问起去年派去南洋寻找“橡胶树”的人马,朱标的眉头微微一动,这个时候云南四川那边李文忠将军还在战斗中呢,不过安排一些人过去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加上今年李文忠这位大佬差不多也用上了一些唐家铺出口的火炮,虽然只是炮管,那也是唐家铺的好钢。
“想来很快就会有消息传回来了....”
朱标望向远方,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他虽然自己不知道,但从唐仨仁的一些举动上可以看出,橡胶对于大明未来的科技发展至关重要,无论是蒸汽机的完善,还是“电”的制作,都离不开这种神奇的材料。
“一旦我们有了足够的橡胶,就可以着手尝试制作更多的东西,它几乎可以应用到海陆空三个方面....”
说到这时,唐仨仁意识到自己似乎又提前透露了什么,朱标瞬间捕捉到了唐仨仁刚才话中的“海陆空”三个字。
“老唐,你说有了橡胶,能让人上天?”
唐仨仁并没有接这个话,只是表示到时候你就知道了,然后唐仨仁不知道的是,朱标回去后跟老朱说的是:“老唐说只要拥有足够多的橡胶,就能够做出让人飞的翅膀来....”
“李善长回应天了...”
毛镶并没有直接跟唐仨仁说这事,而是通过刘基的口将这事告诉了唐仨仁,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总之毛镶总感觉被唐仨仁盯上,周身上下将再无半点秘密可言,这是他身为武功高手的直觉。
“回来就回来呗,想来这位韩国公在濠州那边事情也处理得差不多了,不然也没胆子回来。”
唐仨仁随意的回答一句,刘基却是微微怔了怔,之后像是下了很大决心一般,接着说道:“李善长与倭寇或有勾结....”
元末的官或者世家什么的,与倭寇有勾结再正常不过了,前段时间李善长人不在应天,然后倭国的人都倒了大霉了,运气好的被驱赶出应天,运气不好的直接就被明里暗里弄死了,而李善长一回来,只怕又会保下这群倭奴!
唐仨仁闻言,手中的茶杯微微一顿,目光闪烁不定,似乎在权衡着什么。他缓缓放下茶杯,沉声道:“此事可有确凿证据?”
刘基犹豫了一下,摇了摇头:“并无直接证据,只是种种迹象表明,李善长与倭寇之间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唐仨仁轻轻敲打着桌面,沉思片刻后,其实正史上有记,不止一个李善长,可以说明朝的朝堂之上近乎半数的文臣跟倭寇都有一些联系,并非是想要祸害大明,而是两个字,“利益”。
可以说,老朱的一旨“海禁”,穷了整个大明,富了这些文臣官绅,海上贸易的利润,明初的时候大半进了这些人的口袋。
只不过这样的方式时间一长,大明的官员,迟早会被拖下水,明中后期戚继光这位民族英雄抗击倭寇,用了十来年时间几乎将倭寇杀绝,但也动了朝中某些人的利益,之后戚继光将军是怎么死的?明万历十年1582年朝廷里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万历十三年1585年戚继光被罢免回乡后病死——提一句,戚继光将军可以说是张居正一手提拔上来的。
“呵呵,关系不大,李善长自己作死,怪不得别人了....敢在老朱眼皮子底下乱来....”
不管怎么样,李善长最终都是会被老朱砍了,唐仨仁表示自己不会去干预这件事,不过若是李善长胆敢保那群倭人,那不好意思。
老朱是谁?洪武爷,那是真正眼里进不得沙子的,胡惟庸没了,明初大案似乎会出现“李善长案”?
等等,唐仨仁突然有几分后知后觉,“空印”一事,似乎就要“爆雷”了,比起后续三件事多少算老朱的“私人情绪”,这“空印”一事,可不能完全算是老朱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