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管之前多少质疑,到如此,有些人也该知道是大势已去了。

鸣洲借由十万公里测试没完成的理由一直拖到今天才公布数据,实则谁不知道这是在跟许书澜打配合。

下午盘还要有几十分钟才开,但大家似乎都已经看到瑞丰股价飞升的场景。

宁川坐电脑面前都准备好要操作了,被李云皓拦住了。

“还不到时候。”

“哦。”

在这个绝对领域,宁川是百分百信任李云皓的。

既然说不是时候就不买了。

其实宁川也不在乎这零点几的股份。

作为一个既得受益者,瑞丰好就好了,并不是说他一定要持多少股。

说白了他也没那个财力。

跟他手里这一点点小钱钱相比,瑞丰实在是个庞然大物。

大盘上市后过了半天再看,更庞大了。

不让买就不买了吧,这一开盘又跟坐火箭似的,说实在的他也快买不起了。

鸣洲嘛,不出意外是又挨骂了,宁川已经懒得去论坛上看了。

他更关心鸣洲今天中午趁着大家都吃饭的时候突然放出去的数据。

是贱兮的哈,这要不是他们自己干的,他都要骂两句了。

宁川打开附件依次对照内容。

关键数据、核心指标齐全,oK,数据没有问题。

数据来源,涵盖实验室数据和小规模试点,应用环境有样本量和对照组,基准稳定。

三方数据复验,倒是有权威机构背书了。

还可以公布一些实验方案提供些样本数据,支持社会复验。

“娜姐。”

宁川把自己记录下来的东西给周娜看,让她找人处理。

周娜走后,宁川从冰箱里找了个Ad钙喝。

“我说,咱这份技术真的要买吗?”宁川问李云皓道。

“怎么,舍不得?”

李云皓走过来靠在宁川身边的沙发扶手上坐下。

“那不至于,技术也不是我做的。”

宁川总共就给大家提供了个动力转换构思,然后研发工作就被鸣洲行研发团队接走了。

而且就算是他做的技术也没少卖啊,现在自己留着做的就只有一个泡沫铝材料了。

“只不过未来电动汽车会是大势所趋。”

虽然汽油车依然会是未来市场的主流,但从整个交通、能源和科技产业生态的结构来看,改变只会是时间问题。

“嗯,所以技术传播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最好方法,从长远来看,行业的发展对于我们上游企业来讲是更稳健且长久的。”

“就像凌云对外开源为什么能赚钱,你比所有人都清楚。”

周娜推门回来,轻描淡写地甩下这么一句话。

就如她所说,凌云运营到现在一共开源了38个项目,有人打倒他们了吗,并没有。

相反,凌云走得越来越远,底层逻辑遍布了世界各地有互联网的地方。

现在随便一个插件的销量都在四千万左右,上一年度凌云的营业额是76.8亿,毛利润超过了营业额的大半。

在鸣洲全年33亿的利润里,凌云以17.1亿的归母净利润成功获得鸣洲所有项目的第一名。

都说在这个16层周娜是老大,其他人才有排老二、老三的资格,是真的。

上次李云皓只提了宁川在鸣洲分到2.5亿,没提周娜在总股本中分红分到2.235亿吧。

如果她要是留在燕京继续发展凌云,大概会做的更好,但丫头恋家偏得回来,回来就回来吧。

正好宁川天天念叨,回来了也就消停了。

不聊凌云,扯得有些远了。

就说现在电动汽车的问题,如果和宁川所说的一样,电车的最大技术壁垒在电池。

那么其他车企既然要更新技术达到与他们相当的水平必然要突破这一技术关卡。

这项技术一旦被突破,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电车技术的优势,还会同时失去对电池这类上游产业的控制。

说句实在的,他们还没有强行逆转整个机动车市场的实力。

所以这件事就要交给有能力的人去做。

而他们交出技术的代价就是要簇拥他们这个参与者变成规矩的制定者。

说那么多也没什么用,宁川已经听迷了,两眼发直,嘴里吸管都咬成个问号样了。

那么说到底就是买车太吃成本,赚不到钱,所以他们改卖电池这些核心配件了。

从吃一家变成吃遍天,总有道理。

李云皓攥住宁川手里已经吸空了的饮料瓶子,从他嘴里顺出都已经咬漏了的吸管。

这都多大了,还口欲期呢。

“走了,带你看热闹去。”

距离瑞丰当日的新闻发布会到今天上市的日子,时间过了大半个月。

在鸣洲发布详细的实验报告后,几大车企看着势头不好的股价终于是坐不住了。

谁能想到一个涉足物流行业和房地产业的公司上市,受伤最严重的是他们汽车产业。

李云皓他是人吗,拿他们当猪宰呢。

发声明,他们上市企业不可能像鸣洲那么沉得住气。

再不发声明,等第二天一睁眼,裤衩子都赔进去了。

车企A宣布一期投资4.5亿用于新能源动力车辆的研发。

车企b公告在混动能源系统的研发上已取得不菲进展。

此外还有车企c、车企d……

反正做不做,总得拿出一个态度给股民看。

短短这一下午可热闹了。

本来最纯困的一个星期一,居然给他们表演这个戏码。

可以啊。

网友们纷纷表示,鸣洲能处啊,有热闹他是真带着网友玩。

瑞丰的股价压都压不住,一路奔着34元就去了。

如果鸣洲的公示更早一些,是不是瑞丰就破港股纪录了。

宁川坐在办公桌前转着手里的笔。

“琢磨什么呢?”

“我要不要推瑞丰一把?”

毕竟已经到这地步了,不再推一把,就再也没这个机会了。

李云皓走过来看了一眼大盘,到极限了,许书澜手里的股也剩的差不多了,如果没有合适的价格他不会卖了。

“别折腾了,差不多后天就跌回来了。”

宁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