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线情怀 > 第143章 学车2谁知轻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杨小东深入调研后,得知向阳街和团结街的大沟里有空置房屋,便赶忙向厂领导汇报并提交申请。

领导对此十分重视,要求劳资和后勤部门迅速提供详细情况。

在全面了解运输队工农户的实际状况后,厂里决定按一定比例分配部分闲置房屋,安置了一批工农户。

解决住房问题后,杨小东又马不停蹄地找到张东强,恳请他在大集体办和家属办帮忙解决司机家属的就业难题。

最终,在杨小东的努力下,司机家属们也有了工作。

人心都是肉长的,司机们对杨小东的所作所为心怀感激,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

大家的认可,使得杨小东在工作中顺风顺水,开展各项事务都格外顺利。

然而,对于司机酒后开车这一棘手问题,他却深感无奈,一时之间也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加以管控。

毕竟在战争年代,运输任务充满艰险,随时可能面临生死考验。

天上有敌机轰炸,地上有火炮和流弹,出发前喝点酒壮胆、提神,久而久之,许多人不仅车技愈发娴熟,酒量也日益见长,从枪林弹雨中闯过来的人,不少都成了酒腻子。

运输队的修理班与生产车间的机修班存在显着差异。

一般车间的机修班,凭借着修理设备的技能,在车间里地位颇高。

但运输队的修理班却截然不同,这里的司机个个都是修车高手。

早年的汽车质量欠佳,在荒郊野外抛锚是常有的事。

一旦车辆出现故障,司机们只能依靠自己修车,若修不好,很可能就无法平安归来,这一点老司机们都深有体会。

因此,运输科修理工的工作量相对不大,不过工作环境却不太理想,机油味浓重。

按照老司机的说法,修理工的工作主要有两项:

一是负责汽车的二级保养,包括添加机油、黄油,进行清洗等;

二是对换下来的旧零件进行修理,比如对开焊的结构件进行焊接、打磨、上漆,对磨损的轴、套补焊后再进行车、镗、磨加工。

当然,修理工还有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修补轮胎。

修理工的厂房位于西面,紧邻女儿河,远远便能闻到机油和洗油的刺鼻味道。

厂房内的地沟里,总是漂浮着一层油花。

运输科的建筑风格与机电车间的 “品” 字形不同,它呈三角形。

北面靠山的车库,构成了三角形最大的一条边;另一条边是南面,紧挨着道边,建有一排面南向北的平房。

平房有许多间,其中有库房,也有办公室和休息室。

平房西头的几间屋子是配件库,这在运输队可是个好地方,因为这里十分干净。

而之所以干净,是因为保管员爱干净,才使得库房一尘不染。

倘若换个保管员,情况可能就大不一样了,毕竟运输队有以旧换新的政策,送回来的旧零件往往沾满油渍,只要保管员经手,库房想要保持干净就难了。

厂里的文件明确规定:汽车配件损坏后,领料人需提出申请,由车间计划调度签字批准,领料人携带旧件前来更换新件。

保管员要检查旧件并妥善保管,收下旧件后,才允许领料人领取新件。

正常的流程确实如此,但这位保管员过于爱干净,从不直接经手旧件。

她让领料人将旧件放在旧件箱中,旧件箱放置在隔了好几个房间的油料库里。

旧箱子有盖且上了锁,钥匙就挂在配件库大门后的钉子上。

老司机们自己来领料时,打声招呼便可以取钥匙,送完旧件再回来取新件。

新来的司机则由调度或计划带着,领过一两次后,也就熟悉流程,往后便能自己前来领取了。

司机和修理工中,老实本分的人不多,他们脑子灵活。

一来二去,便将自己认为有用的旧件偷偷留了下来。

厂里制度还规定,旧件要定期核对,核对后,可修复的旧件交由机修班修复,不可修复的则转为废品。

然而,领导和调度在拿着以旧换新登记本核对时,往往敷衍了事,随便找个修理工签个字就算完成任务,大家都无法做到认真对待,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位保管员正是谢云旺的妻子。

保管员身材高挑,容貌出众,皮肤白皙。

据她的好友透露,她有个独特的保养秘诀:有七个水杯,每天用 9 度白醋泡一个鸡蛋。将生鸡蛋洗净后放入杯中,倒入多半杯白醋,用黄纸盖住,浸泡七天后,鸡蛋壳变得酥脆,用筷子搅碎,然后喝下。

连续喝七天,每年喝四次,据说这样可以保持血管畅通,还能让皮肤滑嫩洁白。

谢云旺的妻子不仅人长得漂亮,智商也很高。

她管理的库房,人人都夸赞,干净整洁只是一方面,物品摆放得极为规整,账目、实物和卡片完全相符。

有人来领料时,她要是没时间,就会直接告知对方去哪里取,等忙完手头的事,再登记卡片和账目。

领料的人都规规矩矩,大家都知道保管员爱干净,没人会穿着满是油渍的衣服进入库房,即便是领导也不例外。

修理工耿初一是个能人,他原本是钳工出身,心灵手巧。

看到麻三田有一把猎枪,自己也动手造了一把,打猎时收获颇丰。

不过,他猎到的猎物从不拿去卖,要么自己享用,要么送给谢云旺的妻子。

他管谢云旺的妻子叫妹,他们是老乡,还是一个村出了五服的亲戚。

年初的时候,耿初一买下了保卫科一台报废的双轮摩托车。

那台摩托车原本是新的,可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只有大架子还能勉强使用,气缸磨损严重,线路也被烧毁了,在露天放了半年多。

耿初一一眼就相中了它,找到保卫科领导,经厂领导批准,仅花了十元就把摩托车买了下来。

他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摩托车推回家。

春节前,他更换了零件,刷上黑漆,加上汽油后,摩托车 “嘟嘟嘟,嘟嘟” 地在向阳街响了起来。

耿初一骑着修好的摩托,在外面跑了一大圈。同志们见了,都好奇地问:“修这摩托花了多少钱?”

他满不在乎地说:“就五块多一点!”

“不可能吧?” 大家都不太相信。

“哪里坏了就修哪里,都修好了,能花多少钱?” 耿初一笑着解释道。

同志们听了,都十分羡慕。

这个消息传到厂领导耳朵里后,保卫科受到了批评。

领导指责他们连个摩托都不会修,不会修可以找运输队啊,那里有人会修。

好好的固定资产就这么报废了,简直是对三线建设的犯罪。

保卫科的同志心里憋屈,却又无可奈何。

冉然、郭秋菊、颜海蛟、周伟报到后,纪保田为他们分别安排了师傅。

冉然的师傅是那国光,那国光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车技高超,闭着眼睛都能开车,对汽车的性能和车况了如指掌。

杜武当年也是跟着那国光学的车。

四个学员每天到班上后,先给师傅打水、倒水,接着清洗汽车,有时候还得给师傅洗衣服。

开车的人最喜欢春秋两季,此时开车,不冷不热,十分惬意。

三伏天开车,酷热难耐;三九天开车,又寒冷刺骨。

一般人不太愿意带女徒弟,认为女的开车不吉利。

但那国光却没有这种偏见,当接到文件要求培养政治可靠的女司机时,那国光表示十分认同。

那天召开支委会,领导宣读文件后,大家都不表态,那国光却站起来说:“这是好事啊,让女孩子学车挺好的。要是有可能,我来带。”

冉然到运输队一周后,师傅带着她和杜武来到文革广场学车。

冉然力气不小,可握住方向盘后,还是感觉很吃力。

她踩下离合,挂上一档,轻轻踩下油门,慢慢松开离合,车缓缓动了起来。

她兴奋不已,可没过一会儿,就感到手臂酸痛、手掌累得发麻,脚也不听使唤了。

那国光见状,让她踩刹车,然后让她坐在副驾驶位置,自己下车,让杜武开车教她。

杜武一边开车,一边给她讲解各种注意事项,还问她师傅有没有骂她。

当得知师傅没骂她时,杜武提醒道:“这可不是好事,师傅可能不想带你了,你得加把劲。”

冉然有些委屈地说:“刚开始还行,后来就累得不行了,开得不好,师傅才让停的。”

“我开车也觉得累,这方向盘太沉了,没办法。”

“要是有个助力就好了,你看车床的走刀盘,要是没有齿轮助力,谁能有力气搬动它去车螺纹呀。”

“你说得对,可惜现在没有。”

“以后肯定会有的。”

冉然悟性不错,一周后,向前开车和拐小弯都不在话下,车也能顺利挂上二档了。

三周后,她学会了倒车,四吨重的大解放也能稳稳地开起来了。

宣传部的人得知后,专门来给她拍照,称赞妇女能顶半边天,男人能干的事,女人同样能干。

两个月后,冉然已经可以熟练地 “跑 8 字”、“倒车库”、“八米调头” 了。

不久,师傅带着她出门进城,爬坡下山,她都应对自如。

冉然满心欢喜,问师傅:“师傅,我是不是可以出徒了?”

师傅却摇摇头,说:“不行。”

“为什么呀?”

“车要是坏在路上怎么办,你会修吗?”

冉然听了,顿时无言以对。

冉然学车的时候,冉欣经常过来。

刚开始,杜武以为他是来看妹妹练车的,后来渐渐觉得不对劲,原来冉欣是冲着郭秋菊来的。

他一有机会,就凑到郭秋菊身边搭话,郭秋菊练车时,他还在一旁为她加油鼓劲。

然而,郭秋菊学车的进度不如冉然,她觉得师傅没有尽力教她。

但她妈妈并不认同她的说法,让她从自身找原因,不要一出问题就怪别人。

两个月后,郭秋菊虽然也能开直线了,但在 “跑 8 字”、“倒车库”、“八米调头” 这些项目上,总是出线。

这天,冉欣又来到了练车场,杜武笑着问他:“你是不是有啥想法?”

冉欣红着脸,点点头说:“对。”

“那就说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