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咸丰五年五月十五,长江九江段浊浪滔天。老陈站在淮军炮台上,望着江心漂浮的「太平算珠浮标」——那些刻着「水脉」符号的木桩,正随着潮汐画出诡异弧线。李鸿章握着改良后的「避潮炮架」图纸,用算筹在「浪高」「炮重」刻度间比量:「陈师傅,洋人说这炮架经不住江浪,你看……」

「中堂可知篝火盟的《浪里算经》?」老陈摸出一枚刻着「潮五」的算珠,就着阳光转动,珠身纹路与江面浮标阴影完全重合,「他们以三珠为节,每节对应七尺浪高,用敲珠声测流速。」他将算珠嵌入炮架卡槽,亲手扬起炮口三寸,「此刻仰角水二,可破江心第三道浮标。」

同日卯时,天京「算学天枢府」内,杨秀清用算筹在沙盘上标出九江布防。李秀成指着算筹间的菱形空隙:「淮军炮架改良后,射程增至八里,咱们的『木桩阵』怕是……」「不妨,」杨秀清敲了敲代表火船的黑石,「篝火盟新制『水漂炮』,算珠刻『浪七折五』,匠人凭手感校准贴水角度。」

未时三刻,九江江面突然腾起白雾。老陈通过单筒望远镜看见太平军火船顺流而下,船头木桩刻着醒目的「离」字——那是篝火盟以斧凿刻痕为号的火攻信号。他猛地拨动算盘,算珠在「火攻」档位撞出急响:「中堂!火船吃水浅,需用抬炮仰射!」

李鸿章盯着江面越来越近的火光,突然想起老陈改良的「硫磺腐蚀弹」。「换弹!」他抄起算筹敲击铜钟,七声钟响后,淮军炮手用绞盘调整炮架,将浸过硫磺的铁弹推入炮膛。炮弹在水面炸开,浓烟裹着铁砂扑向火船,船身「火纹算道」被烧蚀得焦黑蜷曲。

「他们的算珠涂棉油!」老陈看着望远镜里倾斜的火船,想起天京工坊里匠人用棉籽油保养算珠的场景。他摸出腰间「李记」算筹,在炮架上刻下「硫四火六」——这是按《天工开物》配比改良的腐蚀弹配方。

酉时,江面硝烟渐散。李秀成站在残存的火船旁,望着水中漂浮的算珠,珠身「火攻」刻痕已被烧得模糊。他捡起一枚淮军算珠,反面刀刻「忍」字与老陈在天京时的手法如出一辙,突然浑身发冷——原来篝火盟的算珠刻痕密码,早已被对手依样仿制。

深夜,淮军大营传来密报:英国公使照会清廷,抗议「硫磺酸弹」违反「万国公法」。李鸿章看着照会里的「野蛮技术」字样,用算筹敲了敲案头《海国图志》:「洋人炮舰用象限仪测弹道,却容不得咱们用算珠火攻?」老陈在一旁用放大镜审视算筹刻度,竹屑落在「潮五」位置,想起杨秀清说的「算学无界」,此刻只觉刺目。

「陈师傅,」李鸿章递来新铸的「耐潮算珠」,珠身刻着「李陈」双姓,「洋人说咱们算珠粗糙,你看这铜锡配比,比他们的铸铁炮准头如何?」老陈摸着算珠棱角,想起天京匠人将算筹沉入长江前,曾用蜂蜡密封刻痕——那是传统匠人防潮的老法子。

五更天,老陈独自来到江边。月光下,无数算珠随波逐流,有的刻着「忠君」隶体,有的刻着篝火盟「火」字徽记,最终都消失在潮水之中。他摸出怀里的「火纹算珠」,那是离开天京时匠人首领所赠,珠身裂痕里还嵌着未燃尽的硫磺碎屑。

远处,淮军炮台上燃起七盏孔明灯,灯影在江面映出篝火盟的「北斗算阵」形状。老陈突然明白:算学的战场,从来不在江面,而在每个持筹人心中对「用筹为何」的叩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