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地球不屈:混沌秩序 > 第338章 复国军(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四月的大马士革,夜晚的微风相对温和,却无法吹散空气中弥漫的尘土与历史的叹息。这座古老而宏伟的城市,在经历了漫长而残酷的战火洗礼之后,如同它内部那些疲惫不堪的百姓一样,睡得深沉,呼吸浅淡。

哈伦站在市政厅高大的阳台上,深邃的目光在下方庄严肃穆的倭马亚广场与远处那座承载着无数文明瑰宝的国家博物馆之间跳跃,他静静地欣赏着这片阔别已久的祖国风景,心中五味杂陈。

三年前,当他被迫带着麾下忠诚的部下,以一种近乎流亡的方式离开大马士革时,城中的每一栋饱经风霜的大楼、每一条布满弹孔的街道,都好似烙印般,在他的脑海中历历在目,清晰得仿佛昨日。

而现在,三年过去了,他却在这座城市的面貌中,丝毫没有发现任何与之前记忆中的废墟景象有所不同——没有重建的痕迹,没有愈合的伤口。相反,它变得更加斑驳,更加的满目疮痍,每一块砖石,每一处断壁,都像是在无声地诉说着这三年的苦难与停滞,仿佛年迈的老母亲那日渐消瘦、布满皱纹的枯槁面容,令人心痛。

哈伦仍旧无法原谅,也仍旧记恨着那些趁着祖国衰弱、窃取了国家权力与尊严的罪人,那些将这片土地推入更深渊的腐败统治者。但这一次,他不必再像三年前那般,在失败与绝望中狼狈地离开。他的手中,如今正握有足够的力量,一支在黑暗中秘密集结、为复仇与重建而生的强大力量,足以扫除任何胆敢阻拦在他复国道路上的敌人。

超过五万人的庞大军队,这支由决心与钢铁铸就的洪流,此刻正在大马士革城内各处安营扎寨,犹如蛰伏的巨兽。他们中的三分之一,是当年选择与他一同撤离到阿联酋,在异国他乡卧薪尝胆、坚持训练的流亡部队,是经过战火洗礼、忠诚可靠的老兵。

剩下的三分之二,则来源于分散在中东其他国家的叙利亚侨民和反对现政府的武装力量,这些人受到了哈伦的感召,怀揣着对祖国复兴的渴望,秘密地加入了这支决心推翻腐败统治、重建国家的军队,并日复一日地为这一刻的到来做着艰苦的准备。

赶走了趁乱入侵的IdF部队,仅仅是他计划的第一步,是向世界宣告他归来的序章。他已经将相当一部分精锐军队,派遣往苏维达、德拉等南部战略重镇,那里虽然名义上属于现任政府军的控制区,但实际统治力薄弱,且不排除仍有相当数量的前政府军抵抗势力或地方武装隐藏在其中。

哈伦希望通过军事压力和政治争取,重新获取这些地区的控制权,如果能将那些忠于祖国、仍在坚持抵抗的零散力量吸纳进来,重新整合,那将极大增强他的实力,为后续行动奠定基础,那便再好不过了。

位于戈兰高地——那片以色列已经占领了六十年的争议缓冲区,其上的IdF部队在数天前,迫于战线上的巨大压力,已经撤离回了以色列境内,放弃了这片他们曾经视为战略屏障的土地。见此情景,哈伦就像一只嗅到机会的猎鹰,毫不犹豫地派出了一支千人左右的快速反应部队,全速前进,火速接管了这片无人看守、战略意义重大的沃土。

而这支部队在进驻过程中,也毫不意外地碰到了一直驻扎在戈兰高地外围,试图趁机扩大控制范围的现任政府军部队。在哈伦方面提出劝降,希望他们加入复国大业,以及初步谈判破裂的情况下,双方立刻爆发了激烈的武装交火。

然而,这场冲突几乎没有悬念。那些现任政府军的武器装备,与哈伦带来的、经过现代化升级和体系化整合的部队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无论是单兵装备还是协同作战能力都远不如。几乎是一个照面的功夫,这伙政府军便在哈伦部队压倒性的火力与战术优势下被打败。

精锐的步兵战车、精确的无人机支援、以及训练有素的士兵,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就将这伙政府军打得丢盔弃甲,最终被迫缴械投降,未能对哈伦的行动构成任何实质性阻碍。

与此同时,那个失去了民心、最终放弃了首都的现任政府领导人,此刻正带着他残余的班子,狼狈地停留在大马士革城外数公里的阿尔·泰勒小镇。

眼见IdF已经撤退,而哈伦的军队已经实际控制了市区,这位领导人竟然带着一种近乎荒谬的自信,主动与哈伦取得联系,试图进行谈判。他的目的,竟然是打算让哈伦这个带着复国大军归来的指挥官,交出已经夺取的首都控制权,并以“和平”的方式“归顺”现任政府,接受他们的领导。

听着对方通过公开的通讯频道中,报出的一个又一个让人哭笑不得、荒唐至极的离谱条件,哈伦坐在市政厅的临时指挥部里,脸上没有一丝表情,但内心却感到一种强烈的讽刺与轻蔑。

那些条件,简直如同儿戏:什么立刻放弃手头的所有兵力,集结向政府军投降;交出所有那些来之不易、用无数牺牲换来的高精尖装备,并主动接受政府军的审查与收编工作,仿佛他哈伦只是一个普通的叛军头目,而不是带着复国使命归来的军队领袖。哈伦甚至差点忍不住当场笑出声来,笑他们的愚蠢,笑他们的不自量力。

哈伦并没有第一时间断然回绝对方的要求,他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只懂得带兵打仗的大头将军了,待在阿联酋的这三年里,他深谙政治与军事艺术的洗礼,他只是以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表示需要认真考虑,希望能够延缓一下谈判的时间,再斟酌斟酌。

现任政府的人,或许是出于对自身实力的盲目自信,或许是误判了哈伦的真实意图,竟然也十分爽快地接受了,双方约定在三天后继续进行谈判。在他们看来,这三天的时间,足够哈伦看清形势,权衡利弊,最终宣布正式向他们投降,将胜利果实拱手相让。

可殊不知,就在这宝贵的三天时间里,哈伦麾下的部队,在南线正如出笼的猛虎,马不停蹄地向着南部地区推进,凭借着先进的装备和地方势力的暗中支持,兵不血刃、和平地拿下了一座又一座具有战略意义的城镇,好似滚雪球般,不断地扩张着自己的势力范围和影响力。

而现任政府军的人呢?他们也并非完全没有行动。在意识到哈伦的回归可能带来的威胁后,他们试图召集分散在各地的军队,前来包围大马士革,对哈伦形成战略压制。

可就因为哈伦高调回归大马士革这一事件,像吹皱了一池春水,瞬间点燃了叙利亚国内原本已经稍微平缓了几分的各地抵抗活动与叛乱。许多打着“前政府军旗号”的抵抗组织或地方武装,以及不满现政府统治的民众,纷纷趁机起事。

他们不断地对现政府军的驻地和交通线制造麻烦,进行袭扰和攻击,使得相当一部分政府军根本无法离开他们所在的驻地去支援首都,能够从泥潭中抽出身来、前往大马士革方向支援的兵力,更是寥寥无几。现任政府,如同一个四处漏风的破船,在哈伦归来的风暴中,显得摇摇欲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