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史前部落生存记 > 第364章 单式记账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嗯,这倒也是,”熊洪点点头,的确如熊巫所说,探索的过程中总是充满不确定性,不过对现在的部落来说,庞大的物资供应、丰富的探索经验、制度化的探索流程,能够很有效地控制这种不确定性,不用再像以前那样,物资都快见底了,还要硬着头皮去干。

现在只要物资不足,或者可能会发生危险,立马退回来就行,所面临风险的处置方式无疑就灵活了很多,这也得益于部落的发展壮大。

“这些天看你们忙的不可开交,准备这些物资的确很是费事。”熊洪拉过一把椅子,坐了下来,示意白茅倒点水过来。

“探索的物资倒不算太多,重点是这些,你看这是粮仓那边领用、存储的记录,开春之后,粮仓往外发出的粟米就突然增加了不少,光是看这个,每天就要耽误不少时间。”

熊巫递给熊洪一本书册,现在部落的造纸技术逐渐成熟,采用构树的树皮和其他的纤维混合制成的纸张,不仅有韧性,书写起来也非常光滑,深得族人喜爱,尤其是熊黑这帮搞教育的。

而部落也由竹简“办公”的方式一跃变成了“纸张化办公”,不过毕竟纸张的保存条件相对苛刻,熊巫让部落的巫师队担负起了各种文件的誊抄工作,就是把之前的各种集议决定、记录的信息等,刻写到竹简上,用作留存。

纸张制成的书册,则根据不同的用途,大致分为四种不同的大小。

熊巫递给熊洪的这册书册上,则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数字和文字,一大段一大段的,熊洪光是看过去,就感觉不想继续阅读下去了。而像这样的书册,目前还有五十多册,正整齐地摆在熊巫的桌子旁。

“……正月十七日,熊灶取粟计十石六斗八合,舂小米七石五斗二合,用六石三斗二合,剩一石二斗,归入仓中……”

“……正月十七日,熊灶取豕肉干三十条共一百五十八斤,不足,又取鱼干二十挂共三十五斤……”

“……正月二十日,出刍(牲口的饲料)三石,稿(粟杆、麻杆等)两石……”

书册上记录的,全部是这种不分种类、货物支出或收入的地点、时间的内容,让熊洪只是看一眼,便觉得头皮发麻。

并且除了粮仓的记录,还有织布坊、制盐坊、冶炼坊……几乎所有需要耗费物资或者涉及到收支的产业,都采用这种流水账式的记录法,上面的内容,也大多数跟这些有关。

就比如,熊洪手中的这册“账簿”,记录的只是从正月十六到正月三十日,这半个月的部落收支情况,不单单只有粮仓的信息,里面消耗了多少麻皮、织了多少布、用了多少铁矿石,出来多少铁器,都是按照这样的文字叙述,来进行记录的。

并不是不想记录更多的内容,而是书册的篇幅有限,只能记下这么多,不然,书册还能更厚一些。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所谓“书契”,刘熙在《释名》一书中称:“书,庶也,记庶物也。亦言着也,着之简纸永不灭也”,“契,刻也,刻识其数也”。

熊洪闭上眼睛想了一想,结合后世的记账方式,想到了什么,不过这样的记录方式,现在看来,就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账目混乱不堪,就像现在这样,半个月一册,还有去年堆积的,熊洪从上面根本无法直接看出,粮仓每个月支出多少粮食,还剩多少粮食,只能看熊巫的汇总信息,或者更干脆一点,去现场看;

第二,条目很不清晰,比如要找麻布的产出、去向信息,熊洪得一条一条地从几十册账簿中找出来跟麻布有关的信息,再按照时间一笔一笔地进行汇总,这个工作量……也难怪熊巫会头大;

第三,无法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要光是部落内部的物资调配也就算了,还涉及到其他村子、其他部落的交易,具体这个村子收了几次、多少粟籽上来?那个部落给了多少皮衣、工具过去?都无法直观地展现,需要从这些书册或者竹简上一条条地找,那这些东西翻起来,就更让人头疼了。

况且,这种流水记账的方式,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熊巫一样有成熟的经验,在记录的完整性上毫无问题。他们在物资的“出入”信息上,对时间、地点、数量、物品名称,有些人的记录还存在关键信息的缺失,更加重了熊巫核查的负担。

这个问题熊洪不是没有注意到,但这两年一直处于忙碌的状态,熊年元年的冬天倒没有太多的事情,也被熊木喊去研究轨道了,对账目记录的事情,自然就没有太多关注。

况且现在这种流水账式的记录方法,其实也还没有过时,它记录简单、方便,并且对不同的物资,采用了不同的计量单位,这就方便计算和互相间的转换。

当初熊洪还没有穿越而来的时候,部落记录的信息有限,况且当初根本不在乎一天收获多少东西,只要够吃也就行了,最多是用结绳记事来充当日期,短暂地记录下发生的重要事情;

而随着熊洪当上族长,部落的物资陡然间就多了起来,而为了弄清楚多了多少物资,熊巫和其他族人,就要用一种办法来进行记录。而有了文字和数字,熊洪自然让他们将发生的事情、想要的信息给记录下来,在物资收支上,就形成了早期的流水账式记法。

况且前几年这种记账方式也足够使用,通常都是各个工坊的负责人将这些信息记录下来,再交由熊巫进行最终统计、记录并留存。

“这样的记录方式,我觉得需要改一改……”

但流水账记法随着部落的发展到现在,显然有些不合时宜,甚至对部落发展产生了困扰,急需解决。

熊洪拿过一册账簿,又让白茅拿过一张空白的纸张,在上面画了几道线条,一个简单的表格就做成了。

“这种办法我叫他单式记账法,虽然跟现在的记账方式看起来差别不大,但对每项产业都要建立单独的账簿,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全部记在同一本书册上……”

由于现在部落还没有金钱的概念,也没有制作货币来进行各种交易,所以更复杂的记账方式目前也还用不上,但部落已经出现了以粟籽为一般等价物的交易方式。这样,就使得账簿上还要多一条,“折合粟籽多少斤”。

针对现在的流水账记录法,熊洪的解决办法很简单,就是在这种基础上进行改进,他在纸上画着的线条,将对每笔收支的必要信息,如流水账记录下来的时间、地点、内容及收支数量、折算成粟、经办人等,都用线条隔开,单独设置填写的区域,而且一张表格并不是只记录一条数据,而是十天的数据都可以填写在上面。

“你看,这种表格的填写,我把它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从左向右,第一列是时间,比如从三月初一到三月初九,这十天;第二个部分,是物资具体的动向信息——这一列全部用数字字符,不要用文字,可以节省空间,方便记录——在最上方,是物资名称、支出数量、支出地点、用于何处、剩余多少等信息,这个需要你们再商议一下;第三个部分是结余和经办人信息……”

熊巫认真地看着熊洪在纸上将流水账的内容记录到新的表格中,数字的使用,虽然部落一直在教,但为了避免这些物资记录出现问题,几乎还是用的文字。

不过新的记录方法中,熊洪这次规定了使用数字,那大家也没有什么意见,因为每十天的汇总性信息,会在表格最下方的支出、结余一栏里,用数字和文字两种方式进行书写。

这样下来,只要通过一页的信息,就能知道这十天,部落在某一个产业上,物资支出、获取的相关细节。

“还有,每种产品或者物资,单独搞一个书册,不要再混到一起,比方说,这本书册就专门用于记录部落每天食用的粟米数量,另一本书册就只用于牲口每天补充的粟米,再一本就专门记录对外支出的粟米,这样的话,我们想要看到那种信息,直接找出对应的书册就行。”

“没错,不然每个月统计上个月消耗了多少粟籽、交换出去多少麻布、食盐,都得从这些书册中来回翻找,不仅浪费时间,还很容易出错,只要一个数字对不上,还要重头再来。”

熊巫满意地看着图上的表格,瞬间明白了熊洪列出的这种表格用途。

“有了这种方式,记录各种收支就简单多了,回头就让各个队长们过来,还有村长们,把这种方法教会他们。”

“那肯定要教的,你只要先弄明白了,我相信其他人也能很快教会,这种记录的方式,绝对会给你们省下大把的时间。”

熊巫也点头同意,真的按照这种记录部落物资收支的方式,每种物资采用独立的记录书册,虽然要翻的书册数量多了不少,但从长久来看,部落的发展细节就能从中看出,每年的收获、支出、结余以及物资的流向也能清晰地展露出来,省去了大量反复核查的劳动。

对于新出现的产业,这种记录方式也要比之前的流水账式记录法要有用,因为流水账记录法只是记录了这些数字、内容,展现“出”、“入”的一些信息,但从每一笔收支的事项来讲,入与出之间一般缺少相互制约的关系。

这种形式的记账方法,被熊洪称为“单式记账法”,熊巫已经下定决心,好好学习,早点把这种记账方式给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