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缓步至车前,正欲登车之际,沉声吩咐道:“此二里之内,寡人不欲再见活物。”
言罢,他缓缓步入车内。
车外,顿时响起一片哀求之声——
“王上,我等昔日有眼不识泰山……”
“恳请王上开恩,我等已知悔改。”
“此乃赵偃昔日所迫。
与我等无关啊……”
一群百姓跪伏于地,泪流满面。
哀嚎之声不绝于耳。
赵成见状,犹豫着问道:
“王上,是否……”
嬴政冷声打断:“怎地?
还需寡人再言一遍?”
语气冰冷,“切记,日落之前,此地若仍有活物,尔等便不必再来见寡人了。”
秦将赵成闻言,咬咬牙。
毅然拔出腰间佩剑,高声下令:
“杀!”
一时间,秦兵如狼似虎,开始无情地屠杀这一方百姓,嬴政心中虽有不忍。
但想到这些人昔年对他种种欺辱。
甚至以狗链套颈,险些置他于死地。
心中便无半点波澜。
车轮滚滚,王驾驶入王城。
郭开早已在此恭候多时,笑容满面地迎上前来:“臣郭开,恭迎王上。”
车内,嬴政淡淡道:“进龙台宫吧。”
郭开连忙应承:
“遵命,臣即刻引路。”
至龙台宫内,嬴政端坐王座之上,目光扫视众将,沉声道:“接下来。
尔等有何打算?”
麃公挺身而出,慷慨陈词:
“王上,臣以为,应趁燕国尚未反应过来之际,率军直捣燕地。
老臣愿身先士卒,为先锋开路。”
王翦亦附和道:“臣亦以为然,且燕军实力远逊于赵军,此番征伐,定能势如破竹。”
众将闻言,纷纷请战,士气如虹。
大殿之上。
唯扶苏一人沉默不语。
嬴政一扫目光,问向扶苏:“扶苏,你身为大秦长公子,对此有何见解?”
扶苏面容温婉,带着一丝柔弱。
轻声答道:“嗯……儿臣以为,时下已入深秋,加之大秦兵马疲惫,恐将士们有所闪失,故而不赞同此刻出兵。”
王翦闻言,上前一步,道:
“公子不必为我等忧心。
趁着冬寒未至,应速战速决,攻取燕国,即便不能一举灭之,亦能多占些地。”
麃公亦附和道:“长公子宅心仁厚,然此事关乎大秦东出大计,断不可心慈手软。”
众将纷纷婉拒扶苏好意:
“是,多谢长公子美意。”
扶苏微微一笑,道:“既如此。
我支持出兵,只是,我希望与众将士并肩作战,同甘共苦。”
王翦连忙劝阻:“不可,公子身为大秦长公子,肩负重任,岂能与我等武夫为伍?”
蒙恬与蒙毅一听扶苏又要亲征。
连忙劝道:“长公子,请您三思,礼崩乐坏以来数百年,哪国公子会亲自带兵?”
扶苏目光坚定,道:“此乃秦国,我大秦历代先王皆能上马治军,下马治国。
扶苏身为大秦子孙,为何不能?”
蒙恬再次劝阻:
“公子,还请三思而后行。”
蒙毅亦急切道:
“公子,您万不可前去。”
在一片挽留的恳切声中,嬴政缓缓开口:
“罢了,众卿家也是一片赤诚之心,你此番便留下吧,随寡人一同返回咸阳。
我大秦的长公子,老是漂泊在外。
成何体统?
瞧瞧你,都清瘦了多少。”
扶苏恭敬回禀:
“父王,儿臣虽为皇室血脉,但心底里对这些为国捐躯的将领们满怀敬仰,与他们并肩作战,儿臣方能真正学有所获。”
杨端和闻言,笑靥如花:
“长公子好学不倦,武艺超群,被誉为天下第一公子,实乃我大秦之福祉啊。”
王翦亦点头称赞:
“长公子颇有王上年轻时的风范,诸多公子之中,扶苏公子当属翘楚。”
麃公亦附和道:“那是自然。
毕竟是王上的长子,自当不凡。”
蒙恬、蒙毅亦对扶苏公子赞不绝口,众将亦纷纷表达了对扶苏公子的支持。
嬴政见状,沉吟片刻:“既然众卿家皆认同出兵,那此次人选不宜过多。”
此时,麃公挺身而出,跪倒在地:“王上,此次攻赵之战,老臣未能尽展所长,恳请王上让老臣攻打燕国,以赎前罪。”
李牧亦站了出来,躬身行礼:
“罪臣李牧,愿戴罪立功,攻赵之时,罪臣未能出力,恳请王上宽恕。”
庞煖紧随其后:“王上,罪臣亦愿戴罪立功,同样未能助战攻赵,甘愿接受王上惩处。”
司马尚亦表达了同样的意愿。
赵高见状,冷言讥讽:
“三位将军。
莫非还未将大秦放在眼里?
既然已投诚大秦,便应忘却前尘往事。
要么就别降,降了却又念念不忘旧主。
莫非心存二意?”
此言甫毕。
扶苏挺身而出,言辞恳切:
“父王,儿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三位将军赤胆忠心,绝无二心,他们此举,非但无损忠诚,反而更显其对赵国庸主的决绝。
更遑论我大秦皆是英明之主。”
见扶苏挺身而出,赵高亦附和道:
“长公子所言极是。
奴才亦觉甚有道理。”
嬴政闻言,微微颔首:“扶苏言之有理,三位将军忠义可嘉,不忍对故国挥刀,寡人甚感欣慰,尔等非但无罪,反是忠臣。
若尔等愿意,便随寡人一同出征吧。”
庞煖、李牧、司马尚三人闻言。
感激涕零:“多谢王上隆恩。”
嬴政略作思索,随即下令:“如此,便命王翦为帅,辛胜、李牧、庞煖、司马尚、蒙恬、公孙羽为将,率兵十万,奔袭燕国。
尔等可有信心?”
众人齐声回应:“王上请放心。
我等誓灭燕国,以报君恩。”
扶苏心中暗想:
“如此豪华之师。
燕国恐连逃窜之机亦无。”
会议结束后,赵成与赵高返回营帐。赵成为赵高斟上一杯热茶,关切地问道:
“大哥,此番前来,有何指教?”
赵高神色凝重:
“记住,日后若有战事,务必勤勉。
六国已亡,战功愈发难得。
需珍惜每一次机会。”
赵成恭敬回道:“弟铭记于心。”
有了猛将的加持,秦王嬴政准备加快对六国的征伐,燕国灭后,只剩三国,再也没有阻挡大秦虎狼之师的可能。
翻阅《大秦一百世史记》。
其上记载:“秦王政十八年秋,秦军在王翦、李牧等将的指挥下,势如破竹,燕王喜逃无可逃,燕国遂亡,然……
太子丹却不见踪影,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