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台宫内,秦王嬴政批阅完堆积如山的竹简后,缓缓问道:“近日,匈奴有何新的动向?”
章邯上前一步,禀报道:“启禀王上。
前几日,一支匈奴小队越过白于山,对归德周边的十几个村落进行了洗劫。”
嬴政闻言,眉头微皱,追问道:
“可有百姓伤亡?”
章邯答道:
“幸得上天庇佑,匈奴并未滥杀无辜。”
嬴政沉吟片刻,沉声道:“稍后,你拟一封书信,送予匈奴单于,提醒他,寡人并非对草原不感兴趣,只是暂且无暇顾及。
若他们再敢南下侵扰,寡人必将给予他们一个永生难忘的教训。”
章邯点头应允,又补充道:“此外。
匈奴大单于亲自率军北上,其意图不明。”
嬴政冷笑一声:“还能有何意图?
月氏他们吞不下。
东胡他们又打不过,南下更是自寻死路。
往北,自然是去吞并那些小部落了。”
章邯闻言,心中对嬴政的睿智更加钦佩:
“王上真是洞察秋毫,任何举动皆难逃王上的法眼,臣实在佩服至极。”
此时,章邯似是想起了什么。
补充道:“对了,臣来时听闻赵太后正急匆匆地往章台宫赶来,不知为了何事。”
嬴政轻轻抿了一口香茗,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定是有人在母后耳边嚼舌根。
应该是身边的人。”
章邯疑惑地问道:
“王上心中已有定论?”
嬴政摇了摇头,眼神中透露出自信:
“虽未确定,猜的差不多了。
人已快来了。”
话音刚落,门外便传来了一声高呼:
“太后驾到!”
赵太后缓缓步入殿堂,嬴政即刻起身,恭敬行礼,声音沉稳有力:“儿臣,恭迎母后。”
章邯紧随其后,双膝跪地,声音铿锵:
“微臣参见太后。”
赵太后轻轻抬手,声音温和而威严:
“免礼吧。”
她缓步移至嬴政身旁,目光中带着几分忧虑:“王上,本宫有一事相询。
我国是否正有大军攻伐赵国?”
嬴政行礼后,语气虽恭敬。
却难掩心中复杂情感,毕竟,赵姬曾经的过往,让他难以全然释怀。
然而,他依旧以礼相待,侍奉为母:
“正是,寡人已亲遣两路大军,誓要灭赵。
母后有何高见?”
赵姬眉头紧锁,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安:
“本宫听闻流言,言秦军已逼近邯郸。
烧杀抢掠,甚至屠城。
此事可为真?”
嬴政目光坚定,语气果决:
“母后,您应相信我们大秦的军纪,相信我们大秦的好儿郎,此事断不会发生。
秦军不仅不会伤害百姓,即便是面对手无寸铁的士兵,亦不会下死手。”
赵姬眼中闪过一丝恳求:
“王上,本宫斗胆相求,能否停止攻赵?
就当是给本宫一个面子,可好?”
嬴政目光微沉,语气中带着几分质问:
“哦?这是为何?”
赵姬神色黯然,声音中带着几分哀婉:“本宫乃赵国人,你亦有一半血脉源自赵国。
赵国,亦是你出生的故土,岂能灭之?”
嬴政冷笑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讽刺:
“母后,莫非您已忘却。
我们母子在赵国所受的屈辱?
动辄受人欺凌,被打骂却无力还手。
若非如此。
您儿子又怎会几次险些丧命,如今,您已是大秦尊贵的太后,难道就忘了吗?”
章邯躬身行礼,言辞恳切:“太后,臣斗胆直言,赵国已至末路,此时不灭,更待何时?
赵国正值天灾人祸之际。
若不及时出击,一旦其元气恢复,秦国东出之路,将更加艰难险阻。”
赵姬凤目微眯,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章邯将军,你此言差矣。
本宫以为,非但不能趁火打劫。
反而当施以援手。”
嬴政嘴角微扬,目光中闪烁着好奇:“哦?
母后欲助赵,寡人倒想听听,如何助之?”
赵姬缓缓道来:“人心都是肉长的。
赵国正遭旱灾与地震双重打击,若我秦国撤回前线大军,并慷慨解囊,资助粮草。
必能让天下人见我大秦之仁德。
届时,赵国自会感恩戴德,不战而降。”
章邯眉头紧锁,提出异议:“太后。
臣记得,秦穆公时,晋国亦曾陷入粮荒。
我秦大助之,然晋国却恩将仇报,次年秦缺粮时,晋国非但不助,反而兴兵攻秦。
致使秦国险些亡国,这就是施恩德的下场。
王上曾说,大争之世,强者强,弱者亡。
大秦历代君王,都以东出为理想。
如今太后,却要罢兵,实不合适。”
赵姬淡然一笑:
“那是晋国,非赵国。”
章邯据理力争:
“可赵国不正是由三家分晋而来吗?
都是一家人,有何区别?”
赵姬神色坚定:“平日里赵国虽弱。
但大难临头,赵国百姓定会同舟共济,万众一心,又如何能轻易攻下?
反之,若此时轻率用兵。
非但难以取胜,更会折损兵马。
前次攻赵之败绩,难道忘了吗?”
章邯沉声道:“昔日长平之战。
武安君白起坑杀赵国近四十万青壮,然赵国犹能与我大秦抗衡,其势岂容小觑?
譬如两年前。
公元前232年之际,王上再度挥师四十万,兵分两路,浩浩荡荡攻伐赵国。
彼时,名将李牧临危受命。
面对秦军凌厉攻势,他采取‘先北后南’之奇策,充分利用赵军机动灵活之长。
他迅速集结精锐,先挫北路秦军锐气,继而挥师南下,抵御南路秦军。
李牧战法多变,游击与歼灭并用,对秦军穷追猛打,使其疲于奔命。
待秦军力竭之时,赵军再行围歼,所向披靡,秦军无奈,只得黯然撤兵。”
赵姬闻言,眼神凌厉,斥道:“大胆!
竟敢质疑本宫之言。
本宫身为太后,王上的生母,你区区影密卫首领,竟敢在此大放厥词,夸大其词。
你究竟是何居心?
谁给你的胆子?”
章邯躬身道:“是,臣失言了。”
赵姬怒喝:“退下!”
章邯身形未动,赵姬更是怒不可遏:
“怎的?
还不速速退下?”
嬴政急忙说道:
“寡人命章邯待在这,母后可有异议?
至于攻打赵国之事,乃寡人亲定。
心意已决,母后还请回宫吧。”
赵姬轻叹道:“唉,也罢。
王上,对于母亲的意见,你究竟如何看待?
毕竟赵国乃吾之故乡,能否……”
嬴政打断道:“来人!”
随着一声令下,门外身着重甲的秦军迅速步入,恭敬地向嬴政行礼:“在!”
嬴政沉声吩咐:
“母后身体不适,速送回宫。”
领头的将领应声:“太后,请。”
随后,嬴政转身离去。
赵姬见状,只好无奈作罢。
待太后身影消失后,嬴政转身回来,神色坚定地说道:“章邯,速传所有朝臣至章台宫见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