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那些女子并非是自愿的,多是前几年大灾时,被那方丈以阴损手段欺诈的灾民。”刘文柄补充道。
孙维藩闻言皱眉道:
“就是自愿的也不成啊!
和尚就应该青灯古佛参悟佛法,想山珍海味想女人就不要做和尚。”
刘文柄对孙维藩的言辞很是认可。
“公爷言之有理,但当时那庙里已经安置的百姓也多有看到。
属下以为毕竟涉及宗教,担心对民众产生不好影响,是以便立即赶来,请大人决断。”
了解了情况的张世康嗤笑一声:
“有没有一种可能,他们只有当了和尚,才有机会山珍海味睡到女人呢?
寺庙里的和尚是不是个个肥头大耳?
是不是还查出了不少财产?”
“大人英明。”刘文柄立即点了点头。
张世康继续道:
“这世道啊,向来不是非黑即白,四处都夹杂着肮脏的灰色。
蝇营狗苟者有之,趋炎附势者有之,道貌岸然者也有之,大可不必感到惊讶。
那些女子由官府钱安置,至于那些和尚……
凡是参与奸淫女子的,全部砍了吧。
寺庙财产充入国库。”
刘文柄闻言略微蹙了下眉头:
“可是大人,这么做势必对当地百姓产生不小的影响,据属下调查,当地还是有不少百姓信佛的。”
“本帅只管公布,至于这些百姓以后还要不要信佛,那就不关本帅的事了,就这么去办。
要快刀斩乱麻,你连夜回去,明日务必将他们的狗头悬于寺庙大门。”张世康毫不犹豫的道。
“大侄子,这样做不合规矩。”孙维藩小声道。
大明朝廷有专门管理宗教的衙门,不论是佛徒还是道家,都必须得到朝廷发放的度牒,才能称自己为出家人。
而某些寺庙僧众犯了戒律或者大明律,自然都是由主管他们的衙门来惩处。
张世康直接武断的处死这些人,于情于理都不符合规矩。
孙维藩其实是在委婉的提醒这大侄子,应当注意影响,尤其是朝廷里。
如今张世康身居高位,不论是一系列的改制,还是打了那么多胜仗,都使他的声望在民间很高。
这并不是件好事。
比如这次救灾,孙维藩就委婉的表示过,只不过孙维藩的委婉跟旁人不同,他的意思是最好不要管,免得多生事端。
很显然,张世康并没有听。
“事急从权,那寺庙既有不少钱粮,刚好用来弥补粮食不足的问题。
将寺庙这些年囤积的粮食拿来救助灾民,如果真有佛祖,佛祖也会这么做的。
否则,他就不是佛祖。”
张世康摇了摇头道,说罢十分平静的再次拿起筷子来。
宗教确实是个很敏感的东西,张世康知道,在欧罗巴,乃至西域以西的大部分地区,宗教在一个国家里都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在欧罗巴文艺复兴运动之前,即使是国王,也要很大程度的与宗教领袖分享权力。
更有甚者,若国王得罪所属宗教领袖,下场基本都会很惨。
张世康就听说曾经有个欧罗巴的国王得罪了教宗,为了请求原谅,大冬天的愣是在教宗的教堂外站了整整三天,最终才买到了赎罪券。
至于赎罪券这玩意儿,当然也是教廷发明出来的,据说只要买了赎罪券,不论犯了什么罪,都能得到主的宽恕。
这种情况在欧罗巴持续了上千年,即使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教廷的影响力大不如前,但宗教的影响力却并未改变。
相比于其他地区,大明的宗教氛围就相当佛系和温和了。
大明各地有诸多的宗教,诸如道家、佛家、穆斯林有,泛灵论有,甚至图腾崇拜也有。
但在这诸多的教派里,有一个宗教一度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那便是佛教。
这可不是张世康信口胡来,自大明往上追溯,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华大地曾经历过多次灭佛,最着名的便是三武一宗灭佛了。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中华大地对宗教如此宽容,为啥偏要灭佛呢?而不是灭道士、灭其他教众?
答案也很简单,因为佛教有钱,还懂忽悠。
具体原因暂且不表,但起初的和尚是可以吃荤腥的,也是经历三武一宗灭佛后,幸存下来的教众为了继续传承,不得以加了清规戒律,方才有了青灯古佛的说法。
可是这本来就是与人性相悖的,所以自此之后,藏污纳垢才屡禁不止。
相比于此,小日子的僧众甚至可以娶妻生子。
问题来了,佛祖他老人家怎么看?
至于为何灭佛只存在于大明之前,而在明清以后再也没有出现,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明太祖直接把根源给解决掉了。
朱元璋自己就当过和尚,太明白这个教派如何吸血,自此之后,宗教在中华大地上便成了温和派,只要不影响国计民生,百姓爱信啥信啥,哪怕信奥特曼呢。
张世康虽然是无神论者,对大多教派也都能平等视之,但却唯独对和尚不大喜欢,尤其是每个庙里那金光灿灿的巨大佛像。
就好像佛祖本就该如此奢华一样。
而被大明奉为国教的道家,在漫长的历史里,乱世出山,悬壶济世,盛世归隐,闭关修行。
张世康觉得,这才是值得推崇的信仰,它首先不凌驾于人民,其次不凌驾于国家,它低调谦逊,以人为本。
念及此,张世康突然问道:
“那庙里是不是有镀金的大铜像?”
“是啊大人,不止一座,有好几座镀金铜像。”刘文柄不解的回复道。
“国家正缺铜来着,不如融了吧。
一半交归户部铸造铜钱,一半交制造总局铸炮。”
说罢,张世康也吃饱了,便让刘文柄和孙维藩退下。
孙维藩自己的事儿终究是没张开口,但似乎却更为张世康担忧。
刚出了大帐,他便小声的对刘文柄道:
“新乐侯啊,我这大侄儿这么搞可不成啊,若天下人只知镇国公,陛下怎么想?
你有机会也得劝劝,不能光指望我。”
刘文柄闻言怔了一下,长叹一声后才道:
“唉!大人他那么聪明,怎能不知道功高震主的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