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在听到李承乾请安的第一时间,就立马转身,朝着太子李承乾做出了一个\"嘘\"的手势。
这位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男人。
虽然这些年因为登上了皇位,身体微微有些发福。
但反应速度仍在,提示的也不所谓不快。
只是很可惜,李承乾的请安声已经清晰地传入了殿内。
长孙皇后凤眸微转,刚才还对李泰和颜悦色的脸庞,立马就换成了波澜不惊的模样。
她缓缓转过身子,鎏金步摇在鬓边晃动出冷冽的光,朝着门口的李世民,故意打趣挖苦的说道。
“陛下既然来了?为何还要不进来?是想躲在殿外偷听,还是怕见自己的儿子?”
听到屋内长孙皇后的声音,李世民只得收回脚步,神色略显尴尬地清了清嗓子。
“承乾,你也来了?刚好...朕…朕也是刚到。”
说完不等李承乾回答,便率先朝着甘露殿殿内走去。
一边走,一边打着哈哈道:“观音婢,瞧你说的什么话,朕怎么可能会是躲在外面偷听,朕也只是刚到,还没来得及通报罢了。”
李世民强作镇定地迈入殿内,却见长孙皇后那双黑白分明的双眼,正直直地看着他。
那双凤眸里分明写着\"你看我信不信你\"。
李世民见状,不由得摸了摸鼻子,目光游移间就瞥见李泰化身一道残影,扑了过来。
\"父皇!\"
只见李泰一把抱住李世民的大腿,声音里带着刻意的哽咽。
\"儿臣求求您了,就让儿臣随大哥一起去吧!\"
李世民无奈地看着这个平日里最宠爱的儿子,苦笑着说道。
“你去添什么乱,你大哥身为太子,储君,一来是想是想为国分忧,借此机会考察沿途民生疾苦,好好历练一番。”
“二来是想让他亲身体悟一下兵戈、兵阵,知晓万里江山非空谈可得。一个连军阵都不曾触碰过的储君,他日如何执掌社稷?”
李泰闻言,眼眶更红了,急切道:“父皇教训得是...只是儿臣虽年幼,但也想为父皇为国分忧,并且...”
就在李泰缠着李世民也想去草原立功时。
跟在李世民后面的李承乾,这时也走了进来,他恭敬地朝着长孙皇后行了一礼。
“拜见母后,母后安康。”
见到自己这个谦卑有礼、风采峻峭,即将远行的大儿子。
长孙皇后的一颗心,都差点化了,抬手示意他起身:\"承乾,过来。\"
李承乾走到母亲身旁,长孙皇后轻轻抚了抚他的衣袖,低声道:\"北地风寒,衣物可备足了?\"
李承乾微微颔首:\"母后放心,都已准备妥当。\"
长孙皇后见状,欣慰的点了点头,接着从怀里取出一个绣着蟠龙的锦囊,
“承乾,这一路往北,风餐露宿,可要照顾好自己。这是母后祈愿得来的平安符,你贴身带着,它会保佑你平平安安的。”
“谢过母后,儿臣定当好好保管。”
李承乾双手接过锦囊,指尖触到母亲尚存的体温,喉头微动。
只是还不等李承乾享受这难得的温情,就看到一旁的李泰又开始了他的温情攻势。
“父皇,儿臣这些年也读了不少书,其中不乏兵书战策。若能让儿臣前往,定能学以致用,为父皇分忧!\"
说完,拽着李世民的袍角晃了晃,眼中满是恳切道。
“就让我跟着大哥一起去吧!我还能帮他分析敌情,绘制地形图,保证不拖他的后腿。”
李泰的这句话一说完,李承乾就看见李世民的脸色似有所意动,这让他暗叫不好。
若是在一年之前,李承乾还会认为李泰是一个天真烂漫,没什么心机的弟弟。
但经历过上次赈灾抢功事件之后,李承乾就对他有了戒备。
见状,想也没想,就脱口说道:“青雀的拳拳报国之心,为兄听着都动容。”
“若不是这一次运粮的路途,实在太过遥远,而青雀你从小身子骨弱,我都想求着父皇和母后,让你与我同去了。”
李承乾说着,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遗憾之色。
他缓步走到李泰身边,伸手轻轻拍了拍弟弟的肩膀。
“再则,青雀你可是咱们李氏的读书种子,这种上战场的粗活,有为兄和三弟就行。\"
李承乾语气温和,却字字诛心,\"你留在长安,多陪陪父皇母后才是正经。\"
听到李承乾的话,长孙皇后凤眸微闪,若有所思地看了长子一眼。
她缓步上前,鎏金步摇在鬓边轻轻晃动:\"青雀,你大哥说得对,战场凶险,你年纪尚小,就不要去凑热闹了……”
“再说了,现在你大哥已经要走了,你若是再离开,为娘这心里该多难受啊。\"
若是在平时,一直表现为孝顺乖巧的李泰,定会顺势应下。
但此刻,他却一反常态地攥紧了拳头,声音里带着几分执拗。
\"母后,儿臣已经长大了!儿臣也想出去学历、历练一番!\"
只是,很可惜,李承乾上面的那一段话,不只是光讲给李泰听得。
同时,也是讲给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听的。
在听到李泰的反驳后,李承乾不慌不忙地又补了一句:\"四弟有这份心自然是好的。只是...\"
他转向李世民,语气诚恳,\"父皇,边关苦寒,四弟自幼体弱,若有个闪失,儿臣恐怕担待不起。\"
这句话,直接堵死了李泰前往草原的可能。
李世民摩挲着腰间玉带的动作骤然停顿,想起李泰去年寒冬感染风寒卧床半月,太医院的太医们日夜守在魏王府的情景,眼底的意动彻底化作了犹豫。
“青雀,你大哥说得在理。你连感染一次风寒都要养旬日,更别提草原上的风沙刀剑。”
只不过,在李世民瞥见李泰攥得发白的指节后,有些溺爱的他,语气又放缓道。
“你大哥也说了,你是个读书种子,你之前不是说,想编撰一本一本贯通西域诸国的地质书籍吗?”
李世民鼓励的说道:“朕允许你在府邸内设置文学馆,自行引召学士。若是将来能够刻版印行,这不也是一件流芳百世的大功。”
听到李世民的这句话,刚才还吵闹不休的李泰,那双泛红的眼睛瞬间亮起。
他猛地抬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全然不顾眼角未干的泪痕,急切地抓住李世民的袍角。
“父皇此话当真?”
“朕一国之君,岂有出尔反尔,言而无信之理?”
“那有什么奖励吗?”
“你想要什么,父皇就给你什么。”
听到李世民的这句话,李泰看向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嘴里喃喃道。
“儿臣倒是没有什么特别想要的,只是儿臣现在住的太远,儿臣想要住的跟父皇和母后近一些。”李泰声音渐低,眼中流露出几分依恋和不舍。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疼惜。
长孙皇后温柔地将李泰从地上拉了起来,抚了抚李泰的发顶,柔声道:“青雀是想搬回宫里住?”
李泰微微点头,低声道:“儿臣……儿臣想每日都能见到父皇和母后。”
李世民朗声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只要你着书成功,那朕就准你搬回太极宫,将千秋殿赏赐给你,如何?”
“不要,儿臣听说,父皇和母后想将寝宫从甘露殿搬到立政殿去,儿臣若是住到千秋殿,岂不是离着太远了。”
说到这,李泰眼中闪过一道狡黠,低声道:\"不如……让儿臣住进武德殿如何?这样既能日日向父皇母后请安,又能随时讨教学问。\"
李泰的这句话一出,李世民还没有反应过来,长孙皇后却先变了脸色。
刚才的温柔霎时间变成了不容置疑的坚定。
\"胡闹,武德殿岂是你该住的地方?\"
而长孙皇后之所以突然间变得这么敏感,盖因为隋文帝曾在此殿大会群臣,即位之初的李世民也曾在武德殿听政,从政治的角度而言,武德殿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地方。
见到突然发火的长孙皇后,李泰故作懵懂的眨了眨眼,满脸天真道。
\"母后,儿臣只是想着武德殿离立政殿最近......\"
\"青雀,国家规制关乎国体,岂能儿戏?这样的话,以后莫要再乱说了,这样吧,让你父皇安排你住进安仁殿,那里离立政殿也不远,方便你往来请安,如何?”
相比较,长孙皇后较为剧烈的反应,李世民反倒显得较为平静。
只不过,眼下长孙皇后在教育儿子,他不方便插嘴罢了。
他负手而立,目光深沉地注视着这对母子,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
李泰眼底闪过一丝不甘,但很快又扬起笑脸:\"好的,儿臣听母后的。\"
说完,他还不忘转身朝李承乾甜甜一笑:\"大哥不会介意吧?\"
......
“袁先生,要不等风小一些,再出来绘制地形图吧?这天实在太冷了一些。”
定襄城外,文山上。
一位全身包裹的严严实实,仅露着一双眼睛在外的青少年,对着一旁同样包裹严实,做突厥打扮的身影说道。
这道身影,不是别人,正是已经消失近半个月的一代妖人袁天罡。
在李恪即将率领燕王卫出征踏入草原时,也欲带上这位精通看向算命、观星望气、六壬及五行的术数大师一同前往。
毕竟,有他在,在草原上,就不存在迷路一说。
然而就在出发前夕,李恪派遣人去寻找袁天罡时。
却被告知,袁先生带着五十名燕王卫,拿着他签过的调令,牵走双倍的战马,提前出发了。
李恪那时才想起来,在与袁天罡聊起过,隋炀帝的夫人萧皇后以及孙子杨政道身上,很可能有“传国玉玺”之后。
这位袁先生就异常上心,后面更是将这件事揽在了身上。
只是,估计李恪也不会想到,这时候的袁天罡会出现在定襄城外。
听到少年的提醒,袁天罡手中炭笔不停,在羊皮纸上继续勾勒着远处定襄城的布局。
抽空看了一眼有些发暗的天空,微微摇了摇头道。
“得赶紧画完,估计再过不到五天,一场百年难遇的特大暴风雪就要席卷这片草原。”
“先生,暴风雪要来了,那我们是不是要抓紧时间赶回幽州去,到时候大雪封山了,就走不了?”
青少年说完,脖子又忍不住往裘衣里缩了缩。
也不在乎少年的反应这么大,这文山海拔近六百丈。
定襄又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暖和,干燥多风,冬季寒冷,风多雪少。
这时候若是出现暴风雪,在这文山山顶,一般人怕是撑不过一夜。
“嗯...再有一炷香就画完了,不过,我们不回幽州,继续往草原走。”
听到袁天罡的话,这位出身勾注山,直到李恪收服唐俊悟他们,便一起投身燕王卫的少年,猛地瞪大了眼睛。
山风卷着雪粒砸在他裹着羊皮袄,发出细碎的噼啪声。
\"先生,这暴风雪将至,我们还要深入草原?\"
袁天罡手中的炭笔在羊皮纸上轻轻一点,画完了最后一处城防细节。
他缓缓卷起地图,声音平静得如同在讨论今日的晚膳:\"正是要借这场风雪。\"
少年不解:\"可风雪一来,连突厥人都要躲进帐篷,那我们这五十人?”
看着这个年纪轻轻,就敢上战场厮杀的少年,袁天罡眼底难得泛起一丝笑意。
他打趣的说道:“云安,你不是说你们这五十人,就算是遇到两百名突厥骑兵,也能将他们全部斩于马下吗?”
“等到暴风雪来了,就靠你们去给我抢一个小部落的营地,养精蓄锐,等待时机了。”
袁天罡将卷好的地图塞进云安怀中,骨节分明的手指在少年胸口重重一叩。
“先生,我们是要干一件大事对吧?”
云安的眼睛在风雪中闪闪发亮,冻得发红的鼻尖上还挂着几粒雪花。
“自然!”
“不过,能不能干成这件大事,还得靠你。”
说话间,袁天罡从怀中,取出一个卷成团的密信,继续道。
“这次我之所以专门带上你,是听说你小子训练的海东青,就算在暴风雪里也能看清路,认识人?”
云安闻言,骄傲地挺起胸膛:\"先生放心,我的'雪影'可是驯了整整两年的极品,就算天上下刀子也迷不了路!\"
袁天罡满意地点点头,将密信郑重地交到云安手中。
\"好,你立刻将海东青召下,只要你的海东青把这封信,安全的送到燕王殿下手中,我们这件事有九成的把握,就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