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楩也站了起来,\\\"老七,满嘴喷粪的是你!朱允炆给了你多少好处,你这么向着他。\\\"

朱槫并不是要替朱允炆说话,单纯就是要恶心朱允熥,骂道:

"疯狗!这不是宗人府公议吗?你是个什么东西,还能不许我说话了?\\\"

朱楩毫不示弱,\\\"你才是疯狗呢!\\\"

两人骂着骂着就开打了。

朱桂、朱檀也加入了乱战。

朱允熥抱着膀子,静静地看着,这就是大明王朝尊贵的王爷,暴戾、粗野、德不配位。

老爷子出了名的护犊子,生了那么多儿子,不论贤愚,一个不落全部封王,良田美宅,锦衣玉食养着。

大藩亲卫军四五万,小藩亲卫军七八千,要钱有钱,要地有地,要兵有兵。

他们从摇篮到坟墓都由朝廷负担。

只要是皇族后代,一生的消费均由朝廷特别供给。

十岁就开始享受俸禄。

成婚时朝廷再发放房屋、冠服、婚礼费用,死后则有一笔厚厚的丧葬费。

皇族子孙不受法律约束,不归官府管制。

诸王的府第、服饰、军骑次于天子一等,公侯大臣见了都要伏而拜谒。

皇子封为亲王后年俸万石,另外还有大量的土地和其他各种赏赐。

到了明代中期,许多王府拥有的土地动辄万顷。

但他们仍嫌不足,利用皇族身份,勾结商贾,垄断行业,食盐、丝绸、茶马,这些暴利行业都被他们染指。

他们抢占良田、土地、森林、矿产这些稀有资源。

他们挥霍财富,穷奢极欲。

他们纳妾淫婢,强奸民女。

因为繁衍得太快,皇族人口激增,朝廷财政支出随之上百倍增加。

山西晋王府,朱棢年俸1万石足以养活,到嘉靖时期,需要87万石!

其他的藩王也大体相似。

到了明朝中期,各地的地方官惊讶地发现,本地的财政收入,已经不足以供养居住在本地的皇族。

山西财政收入为152万石,但山西的王爷们年俸为312万石。

河南财政收入为84万石,但河南的王爷们年俸为192万石。

竭尽天下的财富也无法供养朱姓一家。

许多地方的收税权陆陆继继被划给各地王府。

周王拥有开封的课税权。

潞王占有河泊所26处。

潞城县的商税被赐给清源王。

屯留县的则归辽山王所有。

因为享有司法特权,许多王府成为地方黑恶势力,残民害民虐民,无所不为。

不知不觉中,皇族已经沦为大明社会道德水准最为低下的一个群体。

当朱家朝廷达到最无耻的亢奋状态之时,终于,算总账的时候来了:

李自成、张献忠兵锋所至,朱明皇族几乎没人能活下来。

他们享受了两百多年的狂欢盛宴,原来早就标上了高昂的代价。

这些亲王、郡王、将军们,成了李自成张献忠追逐的猎物,个个在劫难逃。

各地壮丽的王府,在连绵全国的战争中无不灰飞烟灭。

李自成仅在山西一地,就杀掉朱姓子孙人。

饱受朱家皇族蹂躏的大明子明,毫不留情地抛弃了朱家王朝。

最终,刚愎自用的朱由检自挂东南枝。

煊赫一时的大明王朝,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享年276年。

功过是非众说纷纭。

就像人有生老病死一样,王朝也有存亡兴替,这是历史周期率在支配。

皇族堕落,吏治崩坏,土地兼并,财政枯竭,军心人心涣散,就像癌细胞一样,大明王朝终于在一条条绞索中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

宗人府中,众兄弟自动让开了一块空地。

朱桂、朱楩5S朱榑、朱檀的大战还在继续。

朱桂、朱楩毕竟年轻,朱榑年纪大了,朱檀又是个斯文败类,几十个回合之后,朱桂、朱楩就把朱榑、朱檀打得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朱家的王爷向来目空一切,谁也不会服谁。

朱椿看着这些兄弟们这么不顾体面,急得大叫:

\\\"小一代要兵戎相见,老一代大打出手,成什么体统?\\\"

没有人理他。

朱椿又冲朱允熥喊道:\\\"皇上,你也不管管?\\\"

朱允熥两手一摊,耸耸肩,自顾自走了。

人均大爷,我管得了谁啊?

我大明向来武德充沛,王爷们自然身手了得,就当切磋一下手艺吧。

宗人府的公议以全武行收场,朱椿心力交瘁,去找朱允熥诉苦,却哪也找不见了。

原来朱允熥被朱桂、朱楩架住了。

朱桂:\\\"熥儿,叔叔替你出头,你倒一个人悄悄溜走了,你是个什么人?\\\"

朱楩:\\\"熥儿,你是皇上,还怕朱榑那个老家伙吗?把他关到诏狱里面打死他。还有朱檀那个祸害,一起收拾了。\\\"

朱允熥两手一摊,\\\"侄儿就是个打酱油的,连允炆都干不过,被他欺负上门了,也没个人撑腰。不如两位叔叔别回封地了,就留在南京帮衬侄儿。\\\"

大同冷,定西穷。朱桂、朱楩想回南京不是一天两天了,听见能留下,喜出望外。

朱桂:\\\"早该这样了,白让我们受了那么多苦。有我们在南京,谁敢欺负你?\\\"

朱允熥:\\\"就是!两个叔叔在大本堂里就没少护着我。\\\"

朱楩:\\\"允炆那个瘪子在哪里?\\\"

朱允熥:\\\"就在宗人府里……\\\"

朱桂抬了抬下巴:\\\"何不早说!走,老十八,收拾他去!\\\"

朱桂、朱楩勾肩搭背,笑嘻嘻走了。

朱允熥不厚道地笑了。

这两个沙雕叔叔,在封地都不干人事,民怨很大,封地的老百姓被他们作贱惨了

既然朱桂、朱楩那么喜欢留在南京享福,不如顺水推舟把他们的封地收了,好酒好肉养着,也好让大同和定西的老百姓过几年舒心日子。朝廷中有些人和允炆勾搭,就让朱桂、朱楩去收拾。

朱济僖、朱尚炳不知死活造反,正好夺了他们的爵,撤了他们的藩。

这样一来,甘肃、陕西、山西就都在朝廷掌控之中,有了稳固的西北,定都北平岂不更稳当更安心?

恶人还需恶人磨。

宗人府里传来朱允炆一声声惨叫声。

朱桂、朱楩是真的下狠手。

朱椿直摇头,"皇上,你就不管管吗?"

朱允熥笑了笑,"我也想管啊,可我哪有这本事?十一叔没看见七叔是怎么怼我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