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血头颅此前的决定,只为助自身与弟子们脱离困境。
转世之身虽或机遇,却因诸多因素,不得授徒之法。
他需代替转世之身,教导这些弟子如何高效运用仙级功法,使修为迅速提升,早日具备脱困之能。
同时,将其所掌握的阵法知识以及七少最为钟情的驱虫术,传授给这些弟子们。
掌握这两门技能,弟子们方可安全走出迷雾森林。
而此刻做出的决定,染血头颅已毫无保留,会将所学,倾囊相授。
其中,不仅有炼器术,还有比驱虫术更为精深的御兽之法,更有其独创的玄妙身法——踏云纵。
钻研踏云纵这门身法,其目的乃是为宗门弟子增添一项保命的技能。
当然,如此高深秘法,他断不会轻易传授给弟子,以防外传。
唯有通过考验,人品与忠诚度俱佳的弟子,方会被当作奖赏,传授此门身法。
然而,踏云纵这门身法刚刚研闯成功,尚未来得及传授给门下弟子,他便为解石家之危难,迫不得已接受帝君之命,来此封印鬼物。
故而,只得将踏云纵草草编写成册,留于临时掌门手中。
对于胡少等众人,虽乃转世之身所收弟子,却与自身门下无异。
历经试炼,弟子们已然证明其品德与勇气,忠诚度亦是极高,对转世之身更是尊崇有加。
如此出色弟子,实无保留之必要。
短暂的思绪微澜,染血头颅已做出最终决断,嘴角轻扬,继续娓娓道来:
“兄长将诸事处理妥当,遂孤身来至幽冥谷。
彼时,因吞噬众多人类元阳,幽冥谷中无常鬼数量大增,更有几只鬼将孕育而生。
以兄长之修为,自然不惧无常鬼,初阶鬼将亦难以与之抗衡。
然,遭众多鬼物围攻,兄长亦有丧命之险。
故其行事谨慎,设下陷阱,以活人为饵,分头诱捕了十只无常鬼及两只鬼将。
继而,其施展老祖所传慑魂大法,掌控住这群鬼物。
慑魂大法乃邪恶之术,吾不屑习之,故不甚了解,仅为推测。
或因兄长学艺不精,亦或慑魂大法存在瑕疵,术法有效期仅为两年,逾期便会自动失效。
届时,即便兄长再遇这群鬼物,亦会遭其攻击。
然,于兄长而言,两年时间足矣,达成目的后,其绝不会再踏足此地。
掌控住鬼物头领,幽冥谷对兄长再无任何威胁,可自由出入,安稳停留。
这群鬼物听其指令,潜心修炼,修为得以快速提升。
修炼所需资源,皆由异邦源源供给,乃为俘获之吾国军民。
十只无常鬼均处于极致之境,无需一月,便可进阶为鬼将。
资源充裕,再用三月,便可成长为中阶鬼将。
而那两只初阶鬼将,或可将修为臻至高阶。
即便高阶鬼将难以诞生,有此十二只中阶鬼将,战力之强,实非神元境修士所能抗衡。
兼之此地尚有无数鬼物,纵然国师率众多强手前来,亦必命丧于此。
而兄长四月后,将通知异邦,签订和约,班师回朝,永不复返。
同时,遣此群鬼将,出幽冥谷,于周边城镇与乡村,肆意杀戮。
鬼物横行,祸乱四方,消息定然传至京都。
帝君闻之,必遣国师出征,剿除鬼物。
这一切所需时间,当不过一年。
此间,摄魂大法仍有效力,十二只鬼将自当知晓如何行事。
剿灭鬼物一事,兄长必不会参与。
其会婉拒国师之邀,留于家中,专于修炼,以求将修为突破至神元境,并静待国师殒命之喜讯。
如此,兄长无需刻意争取,便可毫无悬念、顺理成章地接掌国师大位。
待其大权在握,定然会调动举国之力,将吾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兄长此计,可谓阴险至极,却也称得上环环相扣,精妙无比。
然,人算不如天算,世间岂有不透风之墙,兄长更是小觑了国师之能。
常伴君侧,国师岂能是愚钝之辈。
奉命灭鬼,国师并未匆忙出征,盖因其深知鬼物之成因及恐怖程度。
且众多鬼将同时现世,绝非偶然,必为人祸所致。
故而,国师出征前,先做详尽调查,并广邀各方贤能,亦与吾取得联系,征询灭鬼之法。
吾虽回绝了国师之邀,却也给出了建议。
吾乃阵法宗师,自当推荐阵法。
借助阵法之能,先将鬼物困于巢穴之中,以防其继续为祸百姓,汲取更多元阳,变得更为强大。
而后,逐个击破,便可彻底铲除鬼害,保一方百姓安宁。
国师闻吾之建言,甚悦,决定依此计而行。
随国师出征者,除了阵法师,还有众多贤能之士,其中不乏精擅摄魂之法者。
来至边塞,遭遇鬼将,此贤士一眼即察出端倪,鬼物皆为人所控。
得此结论,实非难事,盖因鬼将除表现呆滞、缺乏自主意识外,其行为亦出奇一致,显然为人所指使。
每只鬼将但凡遇国师众人,皆不做任何抵抗,毫不迟疑遁逃,退回幽冥谷,不复出现。
此亦使国师行事越加审慎,一面布阵封控幽冥谷,一面深入查究鬼物之成因。
果如国师所料,诸般迹象表明,鬼物乃人为培植而成。
且矛头均指向兄长,乃其串通异邦所为。
其目的显而易见,无非是觊觎国师大位。
为求确凿证据,国师遣人入异邦,密将押送吾国军民之将领擒获。
国师略施手段,即令异邦将领如实供述,进而证实了所有猜测。
如此一来,兄长因平定异邦所获之功尽皆化为乌有,反成欺君之罪。
其勾结异邦,实乃卖国之举。
其人为培植鬼物,并指使鬼物残害百姓,实属罪恶滔天。
依律法,兄长之诸项罪名,皆为死罪,且祸及九族。
然因石家受历代帝王恩宠,势力强大,且兄长修为高深,实难擒获,行事务必谨慎。
并且国师恐吾亦将受到牵连,遂暂压此事,未作声张。
仅书密函一封,遣人将俘获之异邦将领一并押往京都。
帝君览此密函,怒不可遏。
然无国师依仗,帝君亦束手无策,只得强压怒火,待国师还朝后,再行治罪兄长。
再说国师,依吾之计,布下阵法,欲将幽冥谷牢牢封禁。
然其不知,所做皆为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