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息万变的天气说翻脸就翻脸,昨天还是阳光普照,今天就是寒风刺骨,给人体验到了什么叫做冰火两重天。许华和吴语从自己的行李袋里面翻找出了所有的衣服,一件件穿上,这些都是他们昨天一件件脱下来的,裤子也直接穿了两条。在突然降温的天气里,只有这样他们才感到些许的暖和。
海面上升起的阵阵寒气随着北风的刮来犹如群魔乱舞,海浪一波接一波,好像全部失去了方向。
现在大海边,许华和吴语不知所措,这里除了几条打鱼船停靠在海边随风摇曳之外,几乎看不到身影。本来应该热闹的海边,现在已经是一片凄凉,加上寒风刺骨的天气,让这片土地感到更加的荒凉。
看着这荒凉的起起伏伏的海面,吴语忍不住吟出了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一首诗许华没有学过也没有听过,不过他总觉得这首诗有点是思念故乡的诗。说:
“好一个‘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吴语,你是不是想家了?”
吴语勉强笑了一下,说:
“像我这样的人,哪里有什么故乡可以思念。”
停了一会儿又说:
“说不思念是假的,不过我并不是思念故乡,而是思念自己的父母,哎,我又不是思念自己的父母,怎么说呢,哎,怎么说呢。”
许华:
“我看你语无伦次的,肯定是有,有就说出来,我又不是什么外人,是就是,我又不会笑话你。”
吴语突然像吃饭了火药一样,使出了自己的洪荒之力说:
“我说没有就没有,问问问,问这么多做什么,有意思吗,啊,有意思吗?”
许华没有说话,瞠目结舌看着吴语,吴语似乎也感觉到了自己有点过分,想说什么又说不出来,只好假装看着大海,而许华也缓缓转过头看着海面。
他们像个都需要,看着海面乱舞的波涛,溅起的浪花起了又落,落了又起。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许华假装问:
“我记得有一首这样的诗,不过我不知道是什么诗,有一句叫什么‘烟波江上使人愁’,到底是什么了,哎呀,一时半会想不起来,都怪自己年轻的时候不好好读书。”
吴语脱口而出:
“是崔颢的《黄鹤楼》。”
许华:
“哦,是吧,不过我背不出来,你能背出来给我听听吗?”
吴语:
“也不是不可以,你可要洗耳恭听。‘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诗可以是黄鹤楼上的巅峰之作,连李白这位诗仙到了黄鹤楼之后都感觉自己没有办法超越这首诗,所以他也不敢落笔,生怕自己写不出这么好的诗篇。”
许华:
“我总感觉这首诗非常有意境,特别是那一句‘烟波江上使人愁’,你看这大海的烟波,是不是和诗诗中写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吴语:
“人家写的是黄鹤楼,不是大海,怎么有相同之处?”
许华:
“有没有我不知道,不过我就觉得有,有些诗句要在那个地方才能感受到诗句的意思,有些诗句应该可以套用到自己生活上看到的事物,不是一定要到那里才可以感受。”
吴语听了之后,豁然开朗,他突然感觉到自己比起许华来相差得太多了,自己一直都执着于诗中的意思,却往往忽略了这些生活上的意思。吴语感觉到自己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内心的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
吴语:
“说得对,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如果我早点想到这一点,那我就不用总为自己没能看到诗中的事物而感到发愁。那‘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也不用非要到赤壁,在这大海里面也一样可以感受得到,一切都可以想象,那些文人墨客不都是靠想象写出那么好的诗篇吗?原来他们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许华:
“既然到这里了,不如跟我聊聊有关大海的诗句吧,我现在突然也想学一学,感受一下这些诗篇的魅力。”
吴语:
“先说回‘烟波江上使人愁’吧,你可知道这句诗当时收到多大的欢迎吗?就这么说吧,当时几乎人人都能把这一句诗背出来,而崔颢也成为了风靡一时的诗人,风头直接盖过了李白等等大诗人。其实古代的诗篇大部分是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思念情人,反正来来去去都是差不多。人有七情六欲,所以他们的诗篇就是离不开这些,而似乎离开了这些又好像失去了灵魂。”
又说:
“张九龄有一首诗写的是跟大海有关的,叫《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你看这首诗,也一样提到了相思。”
许华:
“这么说这首诗是相思情人的?”
吴语:
“我也不知道,反正诗里面提有‘情人’这两个字,应该有吧。”
又说:
“其实诗人无非就是托物寄情,都是差不多的。”
许华:
“哦,这么说好像也没有什么问题。有寄景的,有寄物的,还有寄那些虚无缥缈的。”
吴语:
“读书的时候老师教的也不算很多,其实很多都是要自己去阅读,这样才能让自己了解更多的文章。读书的时候寄月亮的比较多。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还被改编成了歌曲,只要会唱这首歌,那就肯定会被这首词。”
许华:
“诗中奥妙真多,都怪自己读书不努力,不然就没有这么多局限性了,而我的知识也不会只在‘床前明月光’的范围。”
又说:
“认识你就是好,可以学到很多自己没有涉及过的知识,说不定某一天我也能出口成章。”
吴语:
“那肯定,你又不是那种头脑笨的人,我认识你的第一天就知道你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不喜欢读书只是当时不懂事,并不能代表这个人笨。”
许华:
“好吧,那你教教我那首《水调歌头》。”
吴语开头,许华跟着念了起来: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念完之后,吴语说:
“子由是苏轼的弟弟苏辙,当时苏轼别贬,只能作诗思念自己的兄弟。”
许华:
“好,如果有一天我们分开了,我也能对着月亮念这首词来思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