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太子丹(?—前226年)——抗秦复仇的悲剧太子**
**燕太子丹**,姬姓,战国末期燕国太子,以策划**荆轲刺秦王**而闻名。他一生执着于抗秦复仇,但因战略失误而加速燕国灭亡,最终被其父燕王喜处死以讨好秦国。
---
## **一、早年经历**
### **1. 质秦受辱,誓灭强秦**
- 燕太子丹年轻时曾作为**人质**被送往赵国,与同样在赵为质的**嬴政(秦始皇)**相识,据说二人曾有交情。
- 嬴政即位秦王后,太子丹又被送往秦国为质,但**嬴政冷落他**,甚至不允其归国。
- 太子丹深感屈辱,**逃回燕国**后,立志抗秦复仇。
### **2. 归国后的抗秦策略**
- 太子丹深知燕国弱小,难以单独对抗秦国,因此采取两种策略:
1. **合纵抗秦**:试图联合齐、楚、魏等国共同对抗秦国,但各国已无力抵抗。
2. **刺杀嬴政**:决定派刺客刺杀秦王,制造混乱,延缓秦灭六国的步伐。
---
## **二、荆轲刺秦王(前227年)**
### **1. 谋划刺秦**
- 太子丹找到**侠士荆轲**,以重金厚待,并为他准备:
- **樊於期的人头**(秦国叛将,嬴政恨之入骨)。
- **燕国督亢地图**(假装献地求和,实则藏匕首)。
- 荆轲的助手**秦舞阳**(燕国勇士)随行,但临阵怯场,导致计划生变。
### **2. 刺秦失败**
- 荆轲在咸阳宫献图时,**图穷匕见**,但未能刺中嬴政,反被嬴政拔剑反杀。
- 荆轲临死前怒骂:“**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本想活捉嬴政,逼他归还诸侯土地)。
### **3. 后果**
- 嬴政大怒,立即派**王翦、辛胜**率军攻燕。
- 燕王喜和太子丹退守辽东(今辽宁一带),秦军紧追不舍。
---
## **三、太子丹的结局(前226年)**
### **1. 被父王处死以求和**
- 秦将**李信**追击燕军,燕王喜为求自保,**听信代王嘉(赵国残余势力)的建议**,决定杀死太子丹向秦国谢罪。
- 太子丹逃匿于**衍水**(今辽宁太子河,传说因他得名),但燕王喜仍派人将其斩杀,首级献于秦国。
### **2. 燕国灭亡**
- 秦国并未因此退兵,前222年,秦将**王贲(王翦之子)**攻灭燕国,俘虏燕王喜。
---
## **四、历史评价**
### **1. 悲情抗秦英雄**
- 太子丹是**六国抗秦的代表人物**,虽策略激进,但不失血性。
- 唐代诗人**骆宾王**在《易水送别》中写道:“**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歌颂其悲壮。
### **2. 战略失误的争议**
- **刺杀行动鲁莽**:即使成功,秦国仍会报复,燕国难逃灭亡。
- **加速燕国灭亡**:刺秦失败直接招致秦军报复,燕国早亡数年。
### **3. 影视形象**
- 《荆轲刺秦王》(1999年电影)中,太子丹被塑造成**忧郁而决绝**的复仇者。
- 《秦时明月》动画中,太子丹是**墨家巨子**,延续抗秦事业(虚构设定)。
---
### **结语**
燕太子丹一生执着于抗秦,虽以失败告终,但其悲情与决绝成为战国末期最令人唏嘘的故事之一。他的选择加速了燕国的灭亡,但也展现了六国贵族最后的抗争精神。**荆轲刺秦**的传奇,至今仍被传颂,成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永恒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