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宥安紧握的双手瞬间放松,低头看着手心掐出的指印,嘴角不由勾起。
真好,娘平安生产了,他也有妹妹了……
稳婆在将产房内大致收拾好,喜笑颜开的出来,不等她出声,余大山撑着身子站起来,“婶子我听到了,今日麻烦你了。”
说着从袖口拿出三十文钱递过去,“婶子,这点银钱你拿着,就当沾沾喜气了。”
稳婆满脸笑意的拒绝,“大山,咱都是一个村里的,不用这么客气。”
余大山一心挂念着屋里的宋巧娘,不想过多推辞,将银钱放到稳婆的手上便向屋里走去。
稳婆见状道了谢,心情极好的离开院子。
屋内。
余大山腿脚虚软的坐在床榻边,抬手握着宋巧娘的手,忙不迭的抬起袖子擦着额头上的汗水,深出口气出声,“还好还好,差点吓死我了。”
宋巧娘看着躺在身侧的孩子,脸上露出慈爱的笑容,“当家的,这生孩子就是这样,都是鬼门关走一遭。”
余大山连连摇头,抬手紧握住宋巧娘的手,眼眶里含着泪水,“这鬼门关往后咱再也不走了,咱再也不走了。”
宋巧娘失笑的应好。
余月看着两人腻歪的模样,浑身忍不住的一哆嗦,这个时候她不应该在屋里,她应该在无人的角落里……
想着起身准备离开时,宋巧娘回头看向余月,“闺女,托你的福,如今我们刚过上好日子你小妹就来了,这名字还是由你来取吧。”
余大山出声赞同,“闺女,你娘说的不错,那你小妹的名字就由你来决定。”
余月看着躺在襁褓里白白嫩嫩的婴儿,面上露出宠溺的笑应声后离开。
余大山双手无措的抱着孩子,面上露出少有的感情。
………
余月坐到院中桌前,接过萧宥泽递过来的茶水,挑眉出声,“是有事说吗?”
萧宥泽双手不由紧握,面色复杂的看过去,薄唇轻启,“月丫头,接下来的时日,我得离开一段时日了。”
余月端着茶杯的手一顿,抬头看过去,“为何?”
萧宥泽不语,将怀中的密信拿出来递给余月。
余月满放下茶杯,抬手接过信件,看完后双眸一震,“南昭来袭,什么时候离开?”
“最晚两日后。”
余月听到这,压制住眼底的思绪,“我知道了。”
话音刚落,余大山满眼笑意的出来,好奇的转头看过去,嬉笑看过去,“闺女,你跟宥泽两人说啥呢气氛这般沉重。”
余月回头看过去,不知如何开口。
余大山轻哼着小曲走过去,抬手抽走余月手中的密信,随后满眼震惊的抬起头,看向二人出声,“这事,是真的吗?南昭真打进来了?”
萧宥泽点头,“是真的,按照送信来的时间,林将军已经开始出发了,最晚两日后我会离开,溪福村距离南昭边境不远,到时候若是局势不稳的话,你们定要及时离开。”
话音落下,余大山并未出声答应,满脸怒气的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我要是没记错的话,南昭这才安稳了没几年,这怎么这么快卷土重来了?”
“怪我。”
萧宥泽说着双拳紧握,“当日我离开回京是为了处理前任丞相苏宏修的事,只是没成想他竟然同南昭人有勾结!”
余大山回头看向他,抬手拍拍萧宥泽的肩膀,“之前能让南昭退兵,这次我们还是能让南昭退兵!这事都怪我,是我大意了!”
萧宥泽刚点头应声,只听村外传来急促的铜锣声。
“闺女,你娘刚睡下了,我先出去看看。”余大山说着快步向村口走去。
………
原本认真学习种植红薯的众人,听到锣鼓声响,瞬间回头看向田长顺。
这般急促的锣鼓声,看样子是有急事。
只是溪福村的里正还在这,这锣鼓声是谁敲响的……
田长顺起身,目光中带着些许警惕,“想必是有官差来了,我先去看看。”
其余人听到这瞬间跟上前去,毕竟看热闹嘛,是大家伙儿最喜欢的……
只可惜等官差通知完事情后,今日前来凑热闹的人便后悔了。
官差目光狠厉的看向一窝蜂吵闹的众人,用力的敲响铜锣,“都安静点!既然征兵告示都发了就麻利点,若是不想服兵役的便交二两银子。”
余大山听到这,紧握的双手松了又握,最终掀开人群上前出声,“我要报名。”
其他人听到这瞬间傻眼了,田长顺忙出声劝道,“大山,你家里的刚生了孩子,而且如今二两银子你完全能拿得出来,你又何苦去服兵役呢!”
众人附和出声,“是啊,这二两银子对你来说就是洒洒水的事,这打起仗来刀剑无眼,可是真会死人的啊!”
余大山摇头拒绝,“我意已决,大伙儿都不用劝我了。”
官差生怕余大山溜走一般,麻利的登记好,将一旁的木牌递过去,“回去后准备下,两日后出发。”
余大山应声,捏着木牌的手不断使劲,转身向村尾走去。
田长顺眉头紧皱的叹气。
余大山这般做,可怎么跟宋巧娘交代啊……
官差看着站在一起不动的众人,出声喊道,“动作都麻利点,要报名的上前来排队,不想去的赶紧回家拿二两银子来,我这里有衙门拿来的登记册,一家都跑不了。”
这话一出,围在一起的人瞬间散开,今日前来学习种植红薯的人向山后小路离开。
溪福村家里但凡有点余钱的,东拼西凑便交了二两银子,实在是凑不出来的只能报名参加。
田长顺交完银子出声,“官爷,若是家里只有一位年过五十的老者带着两个不足七岁的孩童,你看这种情况如何解决?”
官差满脸严肃的看过去,“你确定家里只有一位年过五十的老者跟两位个幼子?”
“回官爷的话,我说的便是身后的这家人,册子上有登录的。”
官差顺着田长顺的目光看向林家三叔祖孙三人,随即翻开册子寻找名字。
直到合起册子时开口,“我确认无误了,家中无适龄者不用征兵也不用交银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