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阳用力点头,“我这就去找她!”正好还可以顺便逃避午觉。
她一溜烟儿跑出去,谢莞娘想喊住她都来不及。
她一脸无奈地轻轻摇头,“果然是小孩子,精力总是这般旺盛。”
想她小时候,也是每天都会偷偷摸摸赖掉午休,趁大人不注意,蹑手蹑脚溜出屋子玩耍,现在却是已经没那个精神头了。
如果有条件睡午觉,她基本每天都会睡上一会儿。
自这天下午开始,谢莞娘重新开启家里蹲模式,她待在温暖的屋子里,多数时间用来刺绣,少数时间用来教导陈圆、小阳、江远、郝玉等人。
陈圆只学刺绣,江远和郝玉他们则是只学急救、外伤的相关知识,只有小阳,仿佛有着无穷无尽的精力,但凡谢莞娘会的,她什么都想跟着学上一学。
如此过了三天多,上次过来帮常曜送信的那名士兵,再次风尘仆仆来了明福村村尾。
他不是一个人来的,这次他还带了常府的二管家和一位管事嬷嬷、两个小厮、两个丫鬟,以及负责保护他们这支队伍的二十来个常府侍卫。
除了给江远的信,这支队伍还带了满满两大车的东西过来。
猝不及防见到这支因为车马众多、随身带着刀剑而被村民们远远围观的队伍,一向脸上没什么表情的江远,难得失去了进行表情管理的能力。
好在那名士兵第一时间站了出来,并及时的奉上了常曜写给他的那封长信。
江远没有第一时间看信,而是先让他们把车马分批弄进了他家、谢莞娘家和郝玉家。
郝玉和谢莞娘在听到动静的第一时间,就已经跑出来给江远帮忙了。
那些负责护送车队的管事、小厮、侍卫,以及这位专门帮常曜跑腿儿的他的亲兵,江远全都安置到了他家暂住,那位嬷嬷和那两个丫鬟,则是被谢莞娘请到了自己家里。
趁着有郝玉、谢莞娘带头招待这群人,江远迅速拆开信封,一目十行的飞快看完了常曜写来的信。
常曜在信上说,他已经请托他娘写信给皇后娘娘,以闲话家常的口吻,简单提了谢莞娘的功劳、身世和过往遭遇。
至于侍卫们送来的这些东西,常曜表示,这是他娘奖赏给谢莞娘这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的。
江远看到这里,顿时放下心来,不是莫名其妙突然给他和郝玉送东西就好。
他找到谢莞娘,正要和她说一下,常家送来的这些东西全部都是属于她的,就听那位正端着茶盏捂手的嬷嬷,笑眯眯的看着谢莞娘说:
“谢姑娘果然如我们夫人猜测的那样,是个秀外慧中的厉害女子。”
“您写的那本小册子,可帮了我们边军大忙了。”
“这不,我家侯爷和世子不方便出面,我们家夫人就主动揽过了奖赏您的这份差事。”
她家侯夫人虽是女子,但却是将门出身,跟着父兄、丈夫上过战场的厉害女子。
也是因此,比起被教导成面团模样的那些大家闺秀,她家夫人反而更喜欢那些有本事、有主见的厉害女子。
侯爷和世子出面送她东西,这谢姑娘很容易被人非议,她家夫人不想好好的一个姑娘家,被那些脏心烂肺的东西恶意揣测,所以就亲自出面,选了一些东西奖励给谢莞娘。
“这是单子,您对着清点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东西漏了或者少了。”
嬷嬷把被她小心揣着的一式两份清单拿出来,热情地和谢莞娘一起清点众人从马车上搬下来的那些东西。
虽然她说的“漏了、少了”的情况,大概率不会出现,但他们这些当差的,总归是要做到当面交接、逐一清点,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以免给以后埋下什么隐患。
谢莞娘也是大家出身,对这里面的门道清楚得很,这位管事嬷嬷如果不给她单子,不让她清点,她心里也是要存些疑问的,现在对方这么坦荡,谢莞娘反而放下心来。
她和那嬷嬷客气两句,两人站在她家仓房门口,一起清点计数,然后再由站在仓房里的小阳和小梅,指挥常家的部分侍卫,把东西给搬到指定地点。
至于常府的那位二管家,他这会儿正指挥其他人,把马匹分别送到郝玉家和江远家,并及时给马匹喂清水和草料。
村子里那些远远跟着看热闹的人,虽然很想凑过来一探究竟,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但却因为来的那群人基本个个带着刀剑,而识趣的三两成群,陆续散去。
当然,背后他们还是要猜测、要议论的,毕竟是件难得的新鲜事儿嘛。
谢莞娘他们却是忙的根本顾不上这些村民到底是何想法,把所有人和他们带来的车马、物品全都安顿好,众人又忙不迭开始做饭。
郝玉招呼那位二管家,江远和阿泰一个跑到附近山头打猎,一个跑去村里,找汪小芝和陈召帮忙买猪,买鸡蛋鸭蛋和木耳蘑菇等干货。
谢莞娘和陈氏负责掌勺,小梅、小阳、陈圆、那位嬷嬷和她带来的两个丫鬟负责给她俩打下手。
和面做饼,洗菜切菜,泡发各种菜干和木耳蘑菇......
等他们准备好面团和蔬菜,汪小芝从他们隔壁邻居家现买的一头肥猪,也被陈召几兄弟送到了江远家里。
陈召甚至还顺便把村里的杀猪匠也给请了过来。
一刀下去,乱嚎乱蹬的大肥猪挣扎的愈发厉害,但没过多久,它就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了。
在侍卫们的帮助下,陈召等人迅速把这只还没到过年就已经挨刀的肥猪褪干净毛,按部位分解成了一块块。
勤快的侍卫们,甚至还把猪肚猪肠这些也都给洗干净了。
接的好大一盆猪血,则是被兑了荞麦面和猪油、葱花、蒜末、姜末、盐等调味品,灌到洗干净的大肠小肠里面,做成了一根根的猪血肠。
晒干的小白菜、切成块的五花肉、部分排骨、灌好的猪血肠,在不同时间丢进大锅,一是煮血肠,二是熬杀猪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