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唐仨仁沉吟片刻,道:“此事不难,我们最开始可以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先在当地选拔一些有威望、有能力的土着,封他们为官,让他们协助管理。同时,再派遣一些大明官员过去监督,确保政令畅通。”

老朱点了点头,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但随即又皱眉道:“可那些土着能靠谱吗?他们会不会反过来对付我们?”

唐仨仁微微一笑,道:“老朱放心,只要我们给予他们足够的利益,他们自然会为我们所用。而且,我们还可以在他们的领地周围驻扎军队,以武力震慑他们,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老朱闻言,心中稍安,但随即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那那些土着的部落之间,会不会互相争斗,导致局势混乱?”

唐仨仁早有准备,道:“这个也容易解决。我们可以设立一个统一的行政机构,来协调各部落之间的关系。同时,再制定一些法律法规,对那些敢于闹事的人进行严厉惩罚。这样一来,那些土着自然就不敢再轻易闹事了。”

这或许算是一种比较温和的殖民方式了,没错,唐仨仁最初的想法是再等十几二十年,大明的人口进入爆发式增长时,再提醒老朱对外开疆扩土,毕竟当一个朝代的老百姓不再挨饿时,人口肯定会可劲的增长。

大明住不下了?往外去占地方就行了,如此唐仨仁想着或许在他这一辈子有生之年,能够看到一件事。

凡日月所照之地,皆为汉土!

但现在老朱的一些想法已经出乎了唐仨仁的意料,只得暂时先用这种“野蛮”的方式,

相比于直接派遣大量军队进行武力征服,通过培养代理人来间接控制土着部落,确实可以减少流血冲突,降低管理成本。

而且,这种方式还能让土着部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自治,减少他们的反感和抵抗情绪。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高枕无忧。在培养代理人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确保他们不会背叛我们。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实力,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和危机。

“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构想,如果遇到头铁的,我还是觉得用武力镇压靠谱一些....”

老朱不知道,朱标也不知道,大明所有的官员不知道,甚至所有的百姓更加不会知道,这个时期的大明,就是无敌的存在,字面意思。

没有之一,哪怕是到了大明后期,除了军事上之外其他方面照样领先,为什么明末吴三桂会成为“千古罪人”,还不是因为这玩意放鞑子进来,本来大明再到了末期,那也只是汉家人自己争斗罢了,最后无论是谁赢了,各种文化衣冠的传承基本上还能保留下来,很多先进的东西一定能够传承下来。而不是因为异族的到来,很多先进的东西被异族给封杀了。

就比如汉唐时期,自家人斗得再厉害,周边那些异族连屁都不敢放一个,“因强而亡”可不是说说而已。

后来的元差点灭绝汉家文化,只因一个“宋”的重文轻武,若非最后的“崖山海战”保全了最后的风骨,只怕那个“宋”就真成只会送了。自古奸臣多出自文臣,这句话同样不止是说说而已。

但人家至少风骨还在,而且弱宋虽弱,除了武力值可以说其他方方面面同样是极为强悍的存在,可以说当时弱宋的根源全在那些领导者们身上。

大明,确是我汉家最后的风骨,自明之后,我汉家沉沦三百余年,若非“国父”出世,若非伟人“教员”力挽狂澜....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哪怕不是在一个时间线上,我唐仨仁既然穿越过来了,那就绝不会允许这个时间线上的汉家沉沦三百年!”

虽然没有将这话说出口,但这是老朱第三次从唐仨仁身上感受到那可怕的杀意了,第一次是谈起“建州女真”时,第二次是远征倭国时,这是第三次。

“仁伢子,你跟咱说说,等那些外国的地方我大明彻底占据之后,你准备做什么?”

唐仨仁沉默了片刻,目光微微抬起,似乎在遥望远方的星辰大海。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仿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深沉的信念。

“老朱,天下之大超乎你的想像,终其我们一生,或许才能上世界唯有大明,我所想的,不仅仅是占据。真正的想要让汉家千秋万代再不受欺辱,从来只有一个方法....”

老朱听罢,心中不禁一震。他知道唐仨仁的想法远不止于疆土的扩张,而是有着更为深远的抱负。

“仁伢子,你这想法,在咱手里恐怕做不到了。不过,还有标儿,还有雄英,还有无数汉家儿郎,终有一天...”

这,算不算朱家皇帝对唐仨仁的一个承诺?亦或是对华夏汉人们的一个承诺?这样的帝王,或许才有资格称之为汉家帝王吧。

有时候,唐仨仁也会在想,要是穿越到大秦祖龙那里该多好,我那迷人的老祖宗,唐仨仁只需要给他两样东西,世界地图和长寿的方法。

当然了,这事只是想想,现在穿越到大明其实也不错,至少老朱现在在知晓了世界那么大之后,也是动了心思了。

“今天先到这里吧,回头我会让标儿写封旨意传到北边去,让天德按你刚才的说法先搞起来,仁伢子你就不带咱去看看那三千纨绔?”

唐估仁直接拒绝说道:“老朱,你还是别打他们的主意了,半年之后你会看到一支真正恐怖的队伍....”

老朱听罢,眉头微蹙,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他笑道:“好吧,听你的,那半年之后,看看你究竟会给我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唐估仁微微一笑,点了点头:“老朱,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老朱上火车回应天了,朱标跟着回去了,明天有大朝会,唐仨仁自然知道身为太子的朱标肯定得回去,明的时候不是每天都要开朝会的。

朝会是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国事的重要场合。然而,并非每个清晨都必须举行朝会。通常情况下,朝会的召开是根据国家大事的紧急程度和重要性来决定的。若无重大事务,朝会便不会每日举行,以避免浪费时间和资源。

在那些不需要开朝会的日子里,大臣们依然要按时进宫,但他们的任务主要是处理日常政务和文书工作。皇帝也会在这些日子里安排一些特别的活动,如召见个别大臣商讨特定事务,或者亲自巡视京城,了解民情。

此外,皇帝还会利用这些空闲时间进行读书学习,提升自己的修养。有时,他也会邀请一些文人雅士进宫,举行诗会、茶会,以文会友,陶冶情操。这样的日子虽然没有朝会的庄严,却也充满了文化气息和轻松愉悦的氛围——这些对于老朱而言就有些扯淡了。

“算算时间,这支三千人的队伍很快就有机会拉出去练练了...”

明初的时候,洪武年间其实也爆发了多次的农民起义,一直到洪武后期才渐渐平息,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大明建立才几年时间,老朱称帝时还有不少地方的人称“什么什么王”呢,比蜀地,百越等,李文忠将军刚从那边回来没多长时间呢。

等等,唐仨仁突然想起了一个很重要的人物,马三保!李文忠自广西那边回来的时候,似乎带回了一批罪臣家的家眷,也不知道马三保这个娃有没有这个时候被带过来。

算算时间,此时的马三保应该只有四五岁的样子,洪武四年出生,至今年可不只有四五岁?加上朱棣还没有去北平就藩呢,很有可能这娃还没有当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