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老朱的眼中闪过一丝深思,他仿佛已经预见到了一个全新的大明,在铁轨的延伸下,各地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国家的运转也将更为高效。

无数的问题将会随着铁轨的抵达从而迎刃而解,老朱不知道的是,唐仨仁为什么会搞出这火车来,还不是为了避免一件事情的发生!

“空印案”还记得吧,正史上当时这件案子闹得沸沸扬扬,朝野震动,无数官员因此受到牵连,有的甚至丢了性命。但若有了这火车,官员们便无需再长途跋涉,携带大量账册前往京城核对,也就不会再有因账册错误而被迫使用空印的无奈之举。

交通便利了,随之而来的就是银行可以更快的开到大明每个角落里去,“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可不是说着玩的。

“仁伢子,这什么‘火车’,能不能修到应天城去?”

老朱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急切与期待。他深知,这火车若能修到应天城,先不说对整个大明来说是一次飞越式的开始,关键是以后他老朱带着一大家子往返唐家铺就方便了无数倍,时间上也节省了许多。

唐仨仁闻言,微微一笑,他早已料到老朱会有此一问。他恭敬地回答道:“这火车自然是可以修到应天城的。唐家县兰县令已经在招募人手了,只不过,修建铁路需要大量的物资与人力,还需精心规划路线,以确保其安全与效率。估计再等个把月,这火车就能驶进应天城了。”

老朱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

绕了一圈回来,差不多花了近一个时辰的时间,速度不算快,按照后世的算法,也就是在五十码左右,一个时辰一百多公里,日行千里完全不是什么扯淡的说法了。

不过,这样的速度对于大明这个时代的百姓来说,已是足够惊人。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快速且平稳的交通工具,纷纷惊叹不已。老朱更是感慨万千,他望着那“进站”的火车,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告诉兰以权,他要是敢拿修这什么铁路的一个子,咱直接诛他九族....”

兰以权自从当了唐家县的县令后,已经老实了太多,尤其是在仁侯府需要搞什么事情的时候,那叫一个全力配合。

“这肖家岭,看着有些不一样....”

当然已经变得不一样了,唐仨仁为了能够让火车更好的运行,将肖家岭火车站附近都按照后世一些建筑改造了一番,连带着肖家岭原来的地方,都改动了不少。

换句话说,此时的肖家岭住着的人是大明人,其他不少东西都算是参照几百年后的样式搞起来的。

“进去看看?”

唐仨仁当然不会告诉大家伙,此时的肖家岭已经被改成几百年后的小镇子样子,就算老朱问起来,最多也就说上一句——为了方便火车的管理。

他领着老朱一行人,沿着新修的道路,缓缓向着肖家岭内部走去。道路两旁,路灯高挂,虽然此时天色尚明,但这些路灯已经为即将到来的夜晚做好了准备。

每走几步,便能见到一些大明百姓,他们或忙碌于新式的商铺中,或在街边的长椅上休憩,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幸福的笑容。这些百姓身着大明服饰,但他们的生活节奏与环境,却与大明传统的村落截然不同。

老朱边走边看,眼中闪烁着好奇与赞叹。他从未见过如此整洁、有序且充满活力的村落,这与他印象中的大明乡村有着天壤之别。

“以后,唐家铺那边也会参照这里慢慢的转变?”

这才是大家伙关心的事情,唐家铺开始转变之后,就能够渐渐的推广到更多的地方去,唐仨仁微笑着摇了摇头:

“唐家铺那边算是居民区,这边以后会慢慢转变为工业区....”

这是唐仨仁的打算,而且已经在着手准备了,他指着不远处的一片区域,那里已经搭建起了几座大型的厂房,工人们正忙碌地进出,显然是在进行某种生产活动。

“那边的厂房,将会是我们未来工业发展的核心,以后唐家铺的那些厂子什么的,都将慢慢的往这边搬迁。”

老朱闻言,点了点头,眼中满是期待。“这确实是个好主意,一些作坊经常会出现大量的杂音,搬到这边来也好。”

至于工匠们到这边来上工,有了蒸汽火车的出现,倒不用担心这件事了,按照唐家铺工匠们正常上工的时间,每七天休息一天,那蒸汽火车只需要每七天载一次人,其余的时间就是用来载货物了。

唐仨仁又带着老朱一行人来到了一片正在建设的区域,那里是未来的商业区,各种商铺和娱乐场所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这里,将会是唐家县新的集市,以后会允许更多的商人来到这里,让肖家岭的商业活动更加繁荣。”

“商人,真的那么重要吗?”

老朱突然自问了一句,一行人都看向了他,没错,一直以来“士农工商”的概念深入人心,而老朱更是打心眼里看不起商人的,在他看来,如果农民们都去当商人了,谁还种地?

可此刻,老朱却发现,自己似乎有些过于偏颇了。商人,虽然地位不高,但他们却是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们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生活的便利。

唐仨仁闻言,微微一笑,他知道老朱已经开始转变对商人的看法了,低声说道:“商人重不重要我不敢确定,但有一件事情,老朱你有没有想过,将来若是大明的人口越来越多,然后大明的土地一直只有那么多....”

“咱让咱的儿子们带兵打出去,不断的扩张....”

不得不说,老朱是个有雄心壮志的皇帝,在他没有看到那张“世界地图”之前,或许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但他看到了。

不断扩张,确实是一种可以抑制“土地兼并”这种无解之事的方法之一,大明的疆域只要足够广阔,人口的增长速度自然就上去了,王朝的稳固性同样也就得到极大的加固。

但如果土地兼并问题得不到根子上的解决,那么农民们最后的结局还是会失去生活的依靠。

“咱的儿子们,都是英勇善战的将领,他们一定能够为大明开疆拓土。”老朱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唐仨仁闻言,点了点头,他并不否认老朱的这个想法,殖民么,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法子,这个时候的大明是无敌的,真要对外扩张,那些小地方的人还不跪着求大明去?

然而还有更好的法子,不是吗?

“仁伢子,你应该有更好的办法,说说看吧....”

马皇后一路跟着,与常氏一起照看着朱雄英,肖伊人也是一路陪同着,这个时候突然开口说道,这算是在关键时候提醒了一句朱重八。

果然,老朱瞬间反应过来,唐仨仁会提出这件事,肯定是早就有了可行的解决方式。

“既然皇后娘娘开口了,小子自然不再藏着了,老朱,标总,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件事情,唐家县这边,如今还种田的人,似乎不多了吧?”

老朱闻言,微微皱眉,思索了片刻后,点了点头,确实,这事老朱父子二人早就注意到了,只不过唐家铺原有的一些田土并没有荒废,平时还是有人去打理的,只不过不需要太多的人一直盯着了。

朱标也是一愣,随即反应了过来,唐家县这边可没有“大家族大地主”,就算是有,也只有一个如今的“仁侯”了,而农民们手上都有田地可种,也没有放弃种田,但给人的感觉却是田土几乎没人去种了。

“如今唐家县这边,大部分的农民都已经不再种田,而是转而从事其他的行业,比如手工艺,比如商贩,再比如,为我唐家的工坊做工。”

“当大部分的人在脱离土地之后还能够不被饿死之后,那么,这世间还会有所谓的‘地主士绅’吗?”

换句话说,你老朱这个当皇帝的,只需要想着法子给天下百姓提供各种养活自己的方式,那么大明就真有可能千秋万代了。

当然,更深层次的一件事情,唐仨仁并没有说出来,那是这个时空的大明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后才需要考虑的问题了——土地兼并转变为“财富集中”,其实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后者,至少能够让普通人哪怕再穷,也不会出现大范围饿死人的情况了。

“仁伢子,你可知道你的这想法,一旦到了外面,你将成为整个大明士绅层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