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仨仁能不能飞倒是其次,让唐仨仁真正高兴的事情是,土豆活了!
几天时间的培养,那株本来看着病病恹恹的土豆苗居然活了过来,也不枉唐仨仁这些天就算事情再多也会特意去照料一番,加上老朱派了一些专门搞种植的农民盯着呢,
总算是把这小祖宗给救活了。要知道,这土豆在大明可是个新鲜事物,一旦推广开来,与洪薯一样能极大地缓解粮食短缺的问题,对于大明的民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唐仨仁站在它的旁边,望着那一株已经绿意显现的土豆苗,心中满是欣慰。
“总算是能够吃到口味多变的土豆了,将来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将玉米这种东西也搞回来....”
他静静的看着那株看上去还有些弱小的青苗,真想直接将这株土豆这个时候挖出来看一眼,看那埋在泥土下的土豆长多大了。
但理智告诉他,现在还不是时候,土豆苗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养分去成长,去结出更大更多的土豆,土豆想要育苗,可以将土豆切块,那么用来做为“种子”的土豆,就必须大一点,再大一点。
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转身对着一旁奉命在关注着土豆苗的农人和护卫们说道:“看好它了,若它出了什么差池,只怕你们所有人都别想活着了。”
这话一点都不夸张,按照老朱的性子,若是土豆在这里出了什么问题,老朱是真会杀人的。众人闻言,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不知名的光芒,他们知道,自己手中的这些土豆苗,不仅仅是一株株植物,更是能够改变大明命运的重要作物,同样也是他们的小命。
不对,应该说比他们的小命更加重要,好在土豆这东西不需要太过精细的照料,唐仨仁并不担心这帮人会私自用外力去干扰土豆的成长。
看着他们认真的样子,唐仨仁微微一笑,其实刚才的话也算是吓唬一番这些家伙,它活了,除非有人故意损坏,不然它基本上是在大明扎下了根。
按照土豆的繁殖速度,唐仨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明百姓的餐桌上,将会出现更多种类的食物,而他们,也将不再为粮食短缺而担忧。
“当大明的食物足够养活几亿甚至十几亿的人口时,那时候老朱估计也不会执着于收粮税了....”
税收这东西,有时候就是缺什么才要收什么,正如大明此刻最缺的便是粮食,所以才对粮食税收如此看重。而一旦粮食充足,这税收也便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真到了那么一天,或许不用劝说,老朱家的皇帝自然会进行一些税收改革,减轻百姓的负担,让大明更加繁荣昌盛。
至于那些文臣们,并不是他们硬是只喜欢土地田产,而是在这个时候,土地拥有的多和少,直接说明着这个世家这个人拥有多少财富。
也就是说,土地正是这个时期人们展现财富最直观的手段——就像是后世的存款、流动资金、不动产之类的。
等到大家都去赚其他的东西时,你再守着那点土地,除了不会饿死外,基本再没有其他的好处了。
毕竟,社会在进步,不会因为哪一部分人的死守而倒退,哪怕是暂时停下来,也不会倒退——因为人们都有“回不去了”的觉悟,人们的观念也在逐渐改变。土豆这种作物的出现,将来无疑会给大明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它不仅仅能够与洪薯一起解决了粮食短缺的问题,配合蒸汽机的出现,更是能让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以想象,在未来的某一天,当大明百姓的餐桌上摆满了各种美食,当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时,那些所谓的地主,还会去在乎那区区几亩薄田?
到时候,那些曾经被视为财富象征的土地,或许会成为人们眼中可有可无的存在。而真正的财富,将不再是土地,而是知识、技术、商业头脑以及那些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一株小小的土豆苗,比之前的洪薯带给唐仨仁的一些思绪远不止如此,主要还是蒸汽机的开始运用,土豆正好在这个时候出现在大明,这让唐仨仁不得不想着,是不是自己这只小小的蝴蝶,在几年前轻轻的挥动翅膀,经过数年后,那一股小小的风如今已经形成了一股庞大的风暴!
他开始思考,这土豆的出现,蒸汽机的使用,是否都是自己穿越到这个时代后,有意或无意引发的连锁反应。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在这个时代留下的足迹,或许有些微不足道,却在不经意间已然改变了历史的一些轨迹。
唐仨仁深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会因为个人的意志而停止。他所能做的,就是顺应时代的潮流,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推动这个时代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而这土豆和蒸汽机,或许就是大明人推动着时代进步的两个强悍的助力。
出门之前,他望了一眼那株土豆苗,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希望,而这一切,都始于他那轻轻的翅膀一挥,如今已经汇聚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推动着大明向前迈进。
“这鬼天气,明显比去年冷多了。”
走到大街上,唐仨仁听到有人在议论这件事,算算时间,眼下又接近一年的后期了,人们常说,三十岁之前时间很慢,三十岁后时间快了一倍不止。
唐仨仁停下了脚步,听着路人的谈论,心中不禁感叹岁月的匆匆流逝。他记得自己穿越到这个时代时,还是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年轻人,转眼间,却已经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度过了几年的时光。
他抬头望向天空,灰蒙蒙的云层仿佛也在诉说着这个时代的变迁。他意识到,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这个时代的一些基本规律,比如天气的冷暖、季节的更迭。但他也明白,正是这些不可改变的因素,才构成了这个时代独有的魅力和挑战。
洪薯比之土豆有两个缺点,一个就是受气温的影响,洪薯的产量就会变得有些不稳定,还有一个就是洪薯的味道确实没有土豆好呢。
所以在后世,土豆确实很好的替代了洪薯,在那位以凡人之体造就“神话传奇”的袁老爷子没有推出高产杂交水稻之前,土豆算是一种极好的粮食了,当然了,洪薯也有其优势,哪怕是再往后的时光里,洪薯依然存在,只不过人们不再需要它们当主食了。
“煤球,唐家铺早就在用了....只要注意安全,今年和往后都不需要担心有人会因为没有柴火可烧冻死了....”
小冰河时期,在没有保暖设施的前提下,那是真有可能冻死人的。
距离蒸汽机船和小车试验成功半个月后,天气变得越发的冷了,唐仨仁站在自家的院子门口,看着远处忙碌的人们正忙着将一堆堆的煤球搬进千家万户。这些煤球,唐仨仁完全没有藏私的意思,不过是在最近才开始大规模使用的,得益于蒸汽机船和小车试验的成功,煤炭的开采和运输变得前所未有的高效。
就像是那盐、棉布一样,只要是最基础的生活物资,唐仨仁就没有想过用这些东西来赚钱,这或许正是老朱这位皇帝能够极度容忍这么一个异类存在的原因。
毕竟,对于百姓而言,谁当皇帝,谁坐在那皇城里,都不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他们真正最关心的,是能够吃上一口饱饭,是寒冷的冬日里能够有一件厚实的棉衣穿,生病了有药可医,受伤了有大夫可看。
就像是那盐一样,盐,对于人体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而盐场,基本上都掌握在朝廷的手中,盐税,也是朝廷的一大税收来源。
可是唐仨仁呢?他没有想过要控制盐场,更没有想过要通过盐来赚钱,他只是想着,如何让百姓能够吃得上盐,且价格不会太贵。
棉布也是如此,棉花种植,棉布纺织,这些在后世看来或许并不是什么高深的技艺,可是在这个时代,却足以改变许多人的命运。
而唐仨仁,他就是这么做了,他没有想过要通过这些来赚钱,他只是想着,如何让百姓能够穿得上暖和的棉衣。
至于煤炭,那就更是如此了,在这个时代,煤炭的开采和运输都是极为困难的,可是在唐仨仁的手中,这一切都变得简单了起来。
他深吸了一口冷冽的空气,感受着那股子刺骨的寒意。尽管有了煤球这样的取暖物资,但他心里还是不由得为那些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们感到担忧。在这个小冰河时期,即便是有了煤炭,若是保暖措施不到位,依然有可能面临生命危险。
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唐家铺的人一样,就算是应天城也是在最近才推动一些东西的售卖,这世上,最见不得老百姓好的,只有那些地主官绅了。
因为若是这世间再无穷苦者,那些人或许就没了所谓的“优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