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样一来,既能解决部分军费问题,又能让那些武将们为了自身利益更加拼命。而且,这个消息一旦散布出去,那些武将们定会趋之若鹜,争相参与远征,甚至连一些文臣估计都会想法子参与进来,这样一来,士兵们的士气也将大为提升。

老朱听了唐仨仁的建议,眼睛一亮,觉得这主意不错,既能解决财政问题,又能激励将士,真是一举两得。他当即决定就按照唐仨仁的建议去办。

不过具体操作如何还得让朱标去跟那帮子大臣们商量一下,尤其是最近那李善长似乎有些不正常,到底哪里不正常呢?

平时李善长上朝是最积极的,处理一些公务来也是毫不含糊,可以说李善长自从从濠州回来之后,变得比以前更加努力工作了。

“文官那边也可以出资,不过每一个官员出的钱要设置一个上限,可不能让他们想出多少就出多少...”

唐仨仁一句话让老朱和朱标再一次不理解,武将五千两一个,文臣少说也得一万两一个吧,这些文臣,一个比一个富有好不好。

“银行这边赚到的利息要是太多,老朱你又要不高兴了....”

呃,好像是这么一回事,武将们出征,把倭国打下来了,别说那么些利息,就是翻倍给都完全不是问题,万一打输了,还有银行帮着保底,因为这些武将们可以说是都交了“押金”在银行的。

当然,唐仨仁可不会觉得这个时期的大明会输给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没错,此时的大明,在没了北元的威胁之后,在无敌的道路上似乎走得越来越远了。

唐仨仁敢这么说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老朱的“不要脸”精神,想想也是,一个当过和尚要过饭的朱重八,但凡要点脸面,也没办法走到帝王这一步,早饿死了。

“太子爷,你得多跟老朱学习啊....”

旁边一直在“学习”的朱标不明白为何唐仨仁突然来了这么一句,有些事情老朱都看明白了,朱标却没有看懂。

“上位,应天港口那边来了二十几只大船,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商人....”

能够一下子出现二十几只大船,定然不是什么普通的商人,什么时候大明的商人也敢这么高调的出现在应天府了?

老朱得到这个消息的瞬间,第一反应是会不会是那陈友谅的余党卷土重来了,但一想真是那家伙的兵马,肯定不敢这么高调的出现在应天。

不等老朱想明白这事,又有拱卫司的人过来禀告:

“上位,是李文忠将军的船队....”

啥?李文忠不是在云南那边与明玉珍的后续们干仗吗?怎么就突然出现港口码头了?还有,保儿什么时候能在水面上打仗了?

当初鄱阳湖决战要是保儿来这么一出,也不会赢得那么惨烈了。

“保儿回来了?为什么不直接过来见咱?”

这同样是老朱疑惑的地方,李文忠是他朱元璋为数不多的义子之一,忠诚肯定是没得说,但李文忠突然回京,还是坐大船回来的,这就有些奇怪了。

李文忠,1339年-1384年,卒于洪武十八年,其子李景隆洪武十九年袭其爵位,按照明朝嫡子成年袭爵的说法,九江(李景隆,出身年月不祥)洪武十九年差不多在十六七岁,洪武七年这李景隆还是个小娃娃。

“皇爷,这事俺知道....”

二虎这时开口说道,他刚从太子朱标那过来,朱标在听说李文忠是坐着海船回来时,立即坐不住了,直接就骑着马带着人往码头去了。

老朱听完二虎说完太子朱标的反应后,先是一脸的茫然,随即像是想起了什么事来,南洋的事,当初唐仨仁跟他老朱提过一嘴,朱标也跟他提过。

“快快快,赶紧备马,咱也去看看....”

皇宫里的太监与护卫们发现,此时的老朱比平时急切了许多,就像是皇后娘娘在后面拿着鸡毛掸子追上来一般。

皇家银行筹备远征倭国银粮的消息这才刚散布出去没多久,这李文忠就坐着二十几只大船回来了,这就像是提前商量好了一样。

老朱一边催促着身边的护卫赶紧为他备好马匹,一边心里暗自思量着李文忠此番回京的真正目的。莫非,他与那南洋之事有什么关联?又或者是,他提前得知了皇家银行的计划,特意回来助自己一臂之力?

想到此处,老朱的脚步不禁加快了几分,他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李文忠,从他口中探知一二。护卫们见状,也是丝毫不敢怠慢,连忙牵来一匹骏马,扶老朱上了马背。

马蹄声在皇宫内回荡,老朱一路疾驰,直奔码头而去。他的心中充满了期待与疑惑,期待着能从李文忠那里得到满意的答案,又疑惑着他为何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回京。

此时的李文忠站在海船上——这船他还真坐不习惯,但当时正准备回京的他在得知这海船上装的,似乎是太子爷特间交待过的东西后,立即表示不放心,一定要亲自押送,这才有了他堂堂李文忠将军十天晕六天的坐船经历。

“臣,李文忠见过太子殿下....”

见到朱标不顾形象的上了船,然后草草与李文忠打了个招呼后,急切的往船舱里走,李文忠这时也明白了,这支东拼西凑出来的船队运回来的东西,还真就是太子朱标急切想要的东西!

“是了,哈哈哈!没错了!”

朱标在看到船舱里那一盆盆手臂大小的树后,只是用手在树干上抹了一把就立即不顾形象的大笑了起来。

太子来了,当初被派往南洋的那百来人,这时都从各只船上下来,全往朱标所在的这只船而来,除了这些人,还有李文忠后来带上船的几百护卫。他们这二十几只船沿着大明的海岸线一路回来,把沿海一些百姓可吓了一跳。

“你们....”

看着这一群明显黑了几倍的大明儿郎,朱标只感觉鼻子有些发酸,数了数人数,比出发的时候,少了一半,那些少了的兄弟,只怕是永远回不来了。

他们一个个衣衫褴褛,脸上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但眼中却闪烁着不屈的光芒。

“你们辛苦了。”朱标的声音有些哽咽,他上前一步,紧紧握住了一个士兵的手。

那士兵先是一愣,随即眼眶也红了起来,他用力地点了点头,声音沙哑地说道:“为殿下效力,万死不辞!”

周围的士兵们也纷纷附和,声音响彻在船舱内外,激荡着每一个人的心。

朱标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他知道,这些士兵都是他大明的瑰宝,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完成了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带回了大明的未来!

“你们是大明的骄傲,是大明的英雄。”朱标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他环视着周围的士兵。

“皇上驾到!”

这么一个声音响起,朱标愣了一下,李文忠将军也是一怔,显然没有想到老朱居然会亲自跑到这边来了,一个呼吸的时间,老朱急促的声音传进了船舱。

“在哪里?标儿!仁伢子一直念叨的那什么橡胶树在哪里?让咱也看看!”

老朱的身影快速出现在众人面前,不等众人行礼,老朱跟刚才的朱标一样,同样三步作两步走到一株栽在大木盆里的橡胶树面前。

“哈哈,还真是那种能够流胶水的树,你们功不可没,以后,你们就是锦衣卫了....”

锦衣卫,这是老朱答应给的荣誉,与正史上不同的是,因为唐仨仁的影响,这个时空的大明锦衣卫,成了一种真正的荣誉,而不再是朝廷“走狗”的象征。

“呃,保儿,咱挺好奇,你怎么会出现在这船队中?”

如果老朱和朱标没有亲自过来,李文忠是怎么也不敢下船的,因为那些“锦衣卫”们说过,只能将这些东西交到太子手中才算完成任务,其他任何人过来都没有用,换句话说,这一两船的东西,是他们用命换回来的,老朱来了都不管用!

李文忠露出恭敬的笑意,说道:

“他们只有三只船,余下的二十多只船还是我在琼州那边强行征用的,做为他们的护卫船,不然他们回来的路会更艰难....”

沿海是有倭寇的,想到这老朱毫不掩饰自己对李文忠的赞赏之意。

“赏,全赏,当然这些船直接沿江而上,尽量离唐家铺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