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唐仨仁看着毛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恢复了平静。一旁的老朱不免高看了毛镶几眼,将这个名字记了下来,毛镶不知道的是,他比历史上提前几年的时间进入了老朱的视线,老朱缓缓说道:“毛镶,你确定要试试?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旦开始,就得按照剧本走,动手可是真的动手,咱....”

毛镶坚定地点了点头,说道:“微臣明白,微臣愿意一试。只要能帮到陛下,微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老朱看着毛镶坚定的眼神,心中微微感动。他拍了拍毛镶的肩膀,说道:“好,那你就去试试吧。不过记住,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别真的伤了秦王....”

毛镶恭敬地行了一礼,说道:“微臣遵命。”

唐仨仁看着毛镶,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不愧是未来成为锦衣卫第一任指挥使的真男人,既然反派人选确定,自然是要说一下需要注意的事情:

“毛统领,一会让唐家铺的化妆师给你伪装一番,当然了,秦王应该与你见面的次数不多,所以你不要有什么顾忌....”

这话说的,一旁的马皇后都差点开口说话,那秦王终究是她的儿子,老朱也一样,太子朱标见二老反应,哪能不知道唐仨仁这话有点重了。真要是把二弟朱樉整出心理阴影来,那可就不美了。

“我说了,事情一开始,你们要么下场按我之前安排的剧本来,要么就老实当个观众,如果不愿,这事就到此为止,以后也不要再提让我帮忙的事....”

唐仨仁的话很直接,将朱标想说什么的话全都堵了回去,老朱与马皇面面相觑,最终还是没有制止的意思,朱标怔了怔,很想问一下老唐不至于吧,但这个时候若再在这件事情上耽误时间,唐仨仁还真有可能不干了。

毛镶点了点头,说道:“请大人放心,我有分寸....”

唐仨仁当然放心,这可是天生刑讯逼供的料,加上老朱等人全程都让人盯着的,毛镶可不敢真的乱来。

“毛统领,你要记住,从现在开始你就是个坏事干尽的地主,分寸什么的,对于何家村的那群泥腿子,可不需要....”

毛镶听到唐仨仁的这句提醒,有些目瞪口呆,但只几个呼吸的时间,立即明白过来,就是当一个坏人么,这好办,想着毛镶微闭上眼回想了某些事情,再睁眼时,那种“老子就是王法”的土财主气质一下子就来了。

“对,就是这眼神,保持住,明天带几个狗腿子去找一下何老汉的麻烦,记住了,不要理会秦王,他若是站出来制止你就让人围殴收拾那小子,下手的时候不要伤他的要害位置,这些不用我多说了吧?”

毛镶眼睛一横,表示明白,讲真,毛镶当一个小小的“地主”,简直就是屈才了。

“何家村的老少爷们,何大老爷这几天会到各家各户收租子,所有人必须在十天内将所有的租子交齐....”

一个看着流里流气的男人拿着一个破锣,在村子四周一边敲打一边喊着,算是通知“何大地主”即将到来。

何老汉一脸愁容的坐在草屋前面,看着竹筐发呆,朱二娃将地细翻了一次,有了昨天的经验,今天没有那么累人了,回来吃中饭的时候,看到何老汉坐在草屋前。

“何...阿翁....我刚才听到有人在告诉村里,那何地主要过来收租了?我们那么点地方,要收多少租金?”

按照朱二娃的想法,自家那皇帝老爹定下的规矩,农民按照人头交税,地里的收成差不多也就一成的样子,这完全可以接受,随即朱二娃突然为自己这种想法感到羞愧,因为他之前在自己封地搞的是十税三来着,加上下头一些官吏的盘剥,农民几乎都是十税五六的地步。

“我们家的土地并不多,平时交两只山鸡就可以充税了....”

听到这句话,朱二娃突然想起,这两天自己吃的肉,似乎本来是何老汉用来交税的,而且这两天的观察,朱二娃是发现了,何老汉跟音奴这爷孙二人,可没有什么“存货”。

何老汉叹了口气,皱纹更深了几分:“二娃啊,你不知道,这何地主可不是按照人头或者土地多少收租,他是按照心情。心情好,少收点,心情不好,那简直是要逼死人。前年大旱,庄稼没收成,他还是要我们交租,村东头的老李头就是因为交不起租,被活活打死了。”

朱二娃闻言,心中微微一紧,随即有种“对号入座”的感觉,他想起自己之前到封地时,好像也是这么干的来着。

“本来想着洪薯这东西推广开来,今年不会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但那何地主说了,不收洪薯....”何老汉接着叹息道,语气中是发自内心对洪武爷的感激,还有对那位找到洪薯的唐村长的感激之意。

朱二娃微微一怔,听到“洪薯”这个词时,他反应过来,这里还在大明的境内,因为他去封地的时候,父皇跟他说过这件事,只不过他当时去封地的时候干了什么,好像也是干了不要洪薯交粮税这种蠢事!

脸微微红了红,或许也有些庆幸,庆幸自己还在大明,庆幸看到了类似于自己封地那些穷困百姓的样子,庆幸他朱樉不再是以高高在上的秦王身份看到这些。

“阿翁,这里离应天有多远....”

如果不远的话,朱二娃想过回去找人过来帮忙,虽然他被贬为庶民了,但好歹也是皇子,应天城里再没人缘,也能够喊几个人过来,那时收拾那什么“何地主”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何老汉深深看了他一眼,轻轻摇了摇头,说道:

“这何家村所有人几乎都是几年前为了躲避战乱逃过来的,我记得离这里最近的县,好像是叫什么高淳县....走山路出去,至少得三天的时间....”

这是到了怎样的山窝窝里头了?朱二娃一阵无奈,不过也算是一种希望,等一下,高淳县!按照古人的脚力,不停不歇息的前提下,四天时间可以走到应天。

只是,这个时期的山里,是真有狼啊野猪啊什么的,而且运气差的遇上狼群都有可能,那些商队什么的一般都是结队而行,晚上也会尽可能的不在野外过夜,绝对的危险。

最关键的一点,朱二娃表示自己就算真这么走,在山里迷路的可能性超过七成,这才是真正让他恐惧的,因为这一带他从来没有来过,也不知道是怎么到了何家村的,一旦方向稍有偏离,天晓得走到哪里去了?

至于想去高淳县?别忘记他朱二娃是被谁丢进山里的,这年头,山里有些零散的野人土匪啥的很合理吧?一句话,你朱二娃本事再大,要是没有人指引,一个人若想走出这山区,将希望寄于运气,无异于找死。

“哎....”朱二娃轻轻叹了口气,心想反正已经是庶民了,就算真再次回到应天,又能怎么样呢?

“我下午去村子附近的林子里打一下猎,看能不能弄点野味交税....”

秦王朱二娃可是小半个行伍出来的,对一些弓箭什么的,还是了解一些,那种厉害的弓箭做不出,但村子边上有竹子,用来做简易的弓箭完全没问题了。

何老汉并没有反对的意思,让秦王动脑子解决一些问题,也是少年成长的一个过程,只是吩咐让朱二娃注意安全,千万不要深入密林,因为山里有什么——何老汉当然知道,密林深处有毛镶大人安排的几千人守着呢。

朱二娃点了点头,表示不会冒险的,对于未知的事和地方,人们都会用最大的戒备心去应对,这才是人们的正常反应。同时他也明白过来,这两天何老汉和音奴做饭用的正是洪薯了,洪薯这东西只需要留一丢丢做为种就行,所以这何家村弄来的洪薯,大部分被村民们用来当粮食吃掉了。

至于洪薯的来源,前面何老汉提到过一句,好像是那何地主“大发善心”,可既然是大发善心,为什么不多给一些?

“人啊,吃得太饱了,没有烦恼之后,就会自行去找一些麻烦....也不再好控制了,所以自古以来,那些大地主们,是绝不会让手底下的农民们真正的吃饱....”

这是唐仨仁的原话,最开始的时候老朱还不以为然,之后越发觉得这话没错,可惜秦王朱二娃没有听到过。

就在朱二娃去寻猎物的时候,村里的“大反派”总算是出场了,带着十几个“狗腿子”出现在村子里,然后目标明确,径直奔着何老汉的草屋来了。

“如果交不起税,老爷我大发慈悲,你的孙女送给我当丫头,以后不再收你的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