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唐仨仁正在自己的小院里呼呼大睡,全然不知自己已经被老朱安排暗卫保护了起来,至于炼铁作坊里开始商量如何提升火炮的威力这事,唐仨仁暂时是不知道了,毕竟,穿越到这个世界后,早就不会想过那什么牛马的日子了。
“唐村长那边,要不要明天透露点消息,两千京卫,可不是小动作了。”
徐达很是惊讶,就算是老朱准备封出去的藩王,只怕也不会被允许调配这么多的京卫吧?现在为了一个唐家铺,居然都动用京卫了。
“那小子?哼,咱派这么多人来保护唐家铺,已经是最大的恩赐了,他要是敢说三道四,看咱不砍了他。”
老朱就这样,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需要跟谁解释——不需要跟马皇后之外所有人解释,徐达与汤和相视一眼,倒没有意见,只要你老朱高兴就好。
就是肖家岭那边尴尬了,老朱想了想还是让人妥善安排一番,如果可以的话,让肖家岭的所有村民都加入唐家铺也不是件难事。
毕竟,肖家岭的村民与唐家铺的村民比起来,除了都是老朱的子民,其他方面是完全没法比的,若能借此机会,让肖家岭合并过来,倒也是一件好事。
夜色渐深,微风轻起,唐家铺的村民们基本也都睡下,只有少数几户人家还亮着灯火。还有就是炼铁作坊的火光带来的温暖。
“红砖厂建好了?”
刘基一大早就来给唐仨仁报告这件事情,昨天晚上他没有去炼铁作坊,并非是不知道老朱他们都去了,而是不愿这个时候就跟老朱碰面。
毕竟这才刚辞官,说是回乡去了,结果却是出现在唐家铺,至于唐仨仁给他开了多少月俸,这事若是老朱知晓了,肯定会眼红的。
“嗯,对了,彪副村长说今天早上就不陪你跑步了....”
昨天晚上朱标陪着老朱一行在炼铁厂折腾到了很晚,之后又跑到水泥厂那边去,要不是水泥厂平时上晚班的机会不多,只怕还要更晚。
刘基心里想着这些,跟在唐仨仁后面的脚步却没有停下,听到朱标今天早上要睡懒觉,唐仨仁倒没有意见——等等,老朱在唐家铺,朱标怎么可能有机会睡懒觉?
抵达村中心的时候,果然看到老朱正跟朱标说什么,刘基远远看了一眼,找了个理由就先往红砖厂那边去了,红砖厂建的位置挨着村北面地势较高的一片位置,这样方便采集一些土,以及更方便晾晒砖头胚子,对刘基的反应唐仨仁表示理解。
待他走远,这才笑着向老朱一行招呼道:“老朱这么早就起来训儿子了?用过早饭没有?要不一起?”
见到唐仨仁,老朱似乎正不高兴呢,道:“咱昨天晚上看了看那炼铁作坊,浪费啊,真是浪费啊!那么好的地主你都用来生产一些农具什么的,简直是大材小用!你这村长是怎么当的,还说什么炼铁作坊咱跟彪儿占了大半收成,朝廷也占了不少,居然不用来弄更有用的东西,比如说大炮什么的....”
演,你就接着演,唐仨仁闻言,一脸装出来的惊讶表情,道:“大明律可是说得清清楚楚,洪武爷说过的,私人作坊私自制造火器,那可是要诛九族的,咱们这私人作坊炼铁已经是沾了老朱你的光,可不敢继续乱来....”
一旁的徐达几人憋着笑,心道洪武爷你就装吧,看你还装得下去么?
老朱一听,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胡子都翘了起来:“洪武爷什么时候说过这话?那可是大明的开国皇帝,说的话那能是这个意思?这资源不是要合理利用吗?你这小子,歪曲事实,歪曲事实啊!”
唐仨仁继续一脸无辜:“哎呀,老朱,您可别冤枉我,这话可不是我说的,而是大明律上写得清清楚楚,您可不能歪曲洪武爷的大明律....”
说着,唐仨仁还假装来了波义愤填膺,一旁的徐达几人实在是憋不住了,纷纷笑出声来。老朱见状,更是气得脸色铁青,却也不好发作,毕竟这戏还得演下去。
说着,唐仨仁也不点破,这几个家伙一个个都顶着个黑眼圈,而老朱的眼睛似乎比之前更有神了,应该是用了唐仨仁推荐的草药决明子了。
顺势往食堂方向走去,唐仨仁还没吃早饭呢,接着问道:“要是洪武爷下道圣旨啥的,再给十几万两银子给唐家铺,这炼铁作坊别说生产大炮,大铁车都有机会给他造出来....”
蒸汽机啊,二代三代的唐仨仁知道也弄不出来,但最简单的一代他弄不出来,但大明的工匠弄得出来啊,原理什么的后世从大街上随便拉个人估计都能够说个一二三出来。
还是老办法,先告诉他们有这么一种可能,有这么一种东西,然后让这些工匠们可劲往这个方向去想像去造就行了。
“你说啥?十几万两银子?想屁吃呢!”
老朱白了唐仨仁一眼,这时胡惟庸拿着一个账本过来,对老朱行了个礼,之后将账本递上,老朱瞬间被那本子上的方方格格吸引了。
“十几万两?多吗?老朱你猜唐家铺上个月售卖各种农具,还有卖给朝廷的水泥,卖子多少钱?”
到了食堂坐下,让人给自己弄几个肉包子加一份稀饭,这大肉馅的包子看得老朱几人一阵流口水,吃过早饭的又一人拿了两个吃了起来。
老朱一边啃着包子,一边模糊不清地嘟囔:“多少?你说说看。”
唐仨仁伸出两根手指,老朱一愣:“两千两?”
唐仨仁翻了个白眼:“再加个零。”
“两万两?!”老朱猛地瞪大了眼睛,嘴里的包子都忘了嚼,含糊不清地追问,“咋这么多?农具这么好卖?”为什么不问水泥,水泥这东西目前除了唐家铺自己用,暂时只供给朝廷,价格是最低的,唐家铺在水泥上赚的倒不多。
唐仨仁嘿嘿一笑:“那可不是,咱们村弄出来的铁农具,附近甚至京城那边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的,咱们唐家铺的东西质量又好,价格又公道,自然卖得火,而且,打谷机还记得吧?三十两一台,这还晚稻快要用得上了,老朱你觉得好不好卖呢?”
岂止是好卖,一些外地商人已经闻到了巨大商机,一千台打谷机已经预订出去了,若不是唐仨仁控制着产量,估计这打谷机早就卖疯了。
老朱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随即又皱起了眉头:“那也不能挣这么多啊,朝廷的税收可不少。”
唐仨仁摆摆手:“税收?商税才几个钱....这么说吧,咱们炼铁作坊跟隔壁村的一个小棉纺作坊,交一样的税,那才几个钱。”
老朱闻言,眼中闪过一丝锐利之色,他听出了唐仨仁在内涵什么,但又没有证据证明,没错,大明的商税最开始的时候就是这样,三十税一,统一的,不管你是小贩还是大商人,都是这个比例,老朱有些不满地哼了一声:“你小子,话里有话。”
唐仨仁可不是头铁的人,老朱这种皇帝说好听了叫铁血,说不好听点就是脑子一根筋,想劝这种性格的人做一些改变,还不如直接拿刀架他脖子上逼一把更靠谱,所以一直以来唐仨仁就算要劝说老朱什么,一般都是拐着弯。
“你觉得收低了?”
老朱见唐仨仁没有回答,接着问了出来,唐仨仁笑了笑,轻轻摇了摇头:
“倒不是觉得低,这么说吧老朱,胡会计跟唐家铺的那个,嗯,就是你见过的那位杨氏,种同样的田,交一样的田税,你觉得合理吗?”
当然不合理,老朱正想脱口而出,胡惟庸好歹也是读书人,就算不当官了也不需要交税的——等一下,这话里依然有话?
“所以吗,赚得多的那些商人们,更多的只会觉得定这商税的人是傻子,赚得少的小贩却又是敢怒不敢言的,因为,还得算一下地方上的一些所谓的摊派.....”
“士农工商,地位最高的士,占了所有的便宜,地位最低的商,却占了绝大部分的财富,而洪武爷分的农与工,一样好处都没有捞到,却又是他们,养活了整个大明....”
听着这话,老朱沉默了,一直以来他都觉得,农民确实是大明的根基没错,这一点听唐仨仁的语气也没有否认,这也是老朱没有直接发火的原因。
一旁的李善长突然回过味来了,瞬间感觉到不妙,这唐仨仁话里的意思,似乎是准备某种惊天的举动,要不要出言制止?
可老朱在这里,李善长可没有胆子开口打断,只希望唐仨仁不要说出什么惊天之语了。
“那些商人,都是奸诈的,无商不奸就是这么来的,仁小子,提高他们税只怕会有不少人跳出来说洪武爷与民争利,而且也算是间接提高这些人的地位....”
唐仨仁吃完了包子,起身往红砖厂方向走去:“养猪这事你们都应该明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