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5,北汽蓝谷的成交已经达到14亿,是昨天5.4亿的两倍还多,今天可能会有异动了,市场理解是利空出尽,但昨天预亏22亿,今天没有机构的动作,也不会是今天的小幅低开-0.41%,没有机构持续吸货,市场可能也不会形成所谓的利空出尽的观点。
对投资来说,还是稳一点好,既然中报的大幅亏损已经明确了北汽蓝谷ALLIN华为的态度,那下半年北汽蓝谷在享界的投入肯定还会继续甚至更大,后面还有SUV和mpV,上市的越快对享界品牌越有利,都在抢占市场份额,尤其华为五界内部的竞争也不会小。
彭磊官宣于2025年7月14日正式调任享界产品总监,彭磊搭配马磊(享界事业部总裁),负责鸿蒙智行享界品牌的产品管理,包括第二款车型享界S9t的预热及规划。
过往业绩:彭磊此前担任问界产品总监期间,主导打造了问界m7、m9、m8三款爆款车型,被评价为“实干、有冲劲、善于听取建议”的专家。
其实就是一个关键点——享界S9t能不能做成一个现象级产品。
北汽蓝谷:7月14日召开分析师会议,长江汽车、新华基金等多家机构参与。
研发聚焦,技术协同发力。享界品牌研发资金为第一优先级,每月超1200名工程师与能不能查到享界的华为驻场团队在今年有什么变化?人数大概多少?谁带队?有哪些核心技术人员?深度协作,支撑产品快速迭代。
近百人金牌销售团队专项赋能,同步调动北汽集团渠道资源,加速鸿蒙智行生态扩容
这个会议可能是今天行情异动的关键,机构开始接受一直在A股二级市场里名声不太好的北汽蓝谷。
有点好奇的是华为驻场团队的情况不知道有什么变化,彭磊调任享界产品总监,不可能单枪匹马过来吧?总要带点他自己的人。
马特贝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查相关的资料。
华为为鸿蒙智行每个品牌(包括享界)配置的专属团队规模约500人以上,覆盖研发、智驾、座舱等核心领域。2025年华为智能驾驶总团队约7000人,但需分散支持多个“界”品牌(问界超1000人,其他品牌各500+),享界团队规模与此相当。
为加速享界产品开发,华为增派研发人员,北汽新能源每月投入1200名研发人员配合华为驻场团队,重点攻坚智能驾驶与鸿蒙座舱技术。对比2024年,2025年团队更聚焦增程技术适配和旅行车新品开发(如S9t猎装版),技术投入显着加强。
2025年华为享界团队以彭磊调任为标志,实现技术骨干强化与资源倾斜,核心变化如下:团队规模 专属团队约500人以上,北汽每月增配1200名研发人员协作 ;
核心领导 彭磊任享界产品总监,马磊(北汽)任享界事业部总裁;
技术重点 智能驾驶(AdS 3.0)、鸿蒙座舱4.0、增程技术优化;
战略调整 从商务转向家用市场,推出S9t猎装版(这个可能是重点,享界S9商务行政为主,享界S9t主打家用市场,中国人的习惯一般是自己花钱舍不得,但为家庭花钱都很大方,这也是问界成功的一个关键逻辑。);
渠道变革 启动独立专网建设,年底覆盖数十城市。
今天的走势看,如果机构开始认可了,北汽蓝谷的股价走势有可能逐渐修复,但因为订单、交付量和月产销量的变化是需要时间的,快的情况可能也要1-2个月才能体现,产量已经3个月没增加了,销量也是过山车5月1.7万辆,6月就只剩1.1万辆,要稳定下来,估计最快也要8或9月之后。
大的变化就看享界S9t在秋季上市的定单情况,如果真的被华为做成现象级产品,小米YU7就是超级现象级产品,享界S9t不可能了,有问界m9一半估计对股价都是很强的刺激。
马特贝决定现在暂时只看北汽蓝谷了,看不过来,之前选的联创电子、共进股份有点怕关税变化会影响,航天彩虹这种其实类似北汽蓝谷的盘子,涨幅有点大了,而且营收增长比较难,汽车的营收增长起来很恐怖的。
享界S9,一辆车子30万,卖10万辆,就是300亿了,我没算错对吧?20万辆就是600亿,北汽蓝谷去年营收才145亿,这个增长是肉眼可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