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9,沏好茶,马特贝就在书房里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美元指数昨天收98.11,美股小幅上涨。黄金和原油变化不大,最近是白银和铜的涨幅比较大,继续观察,外围没有明显的波动,也不能判断资本流动会出现。
马特贝今天开始整理一下一些市场的关键影响点:
人形机器人规模化量产落地——智元机器人与宇树科技中标中国移动1.24亿元人形机器人代工项目,2025年被业内视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全国高温创电力负荷历史峰值——全国最大电力负荷突破14.65亿千瓦,同比激增1.5亿千瓦,火电发电量激增叠加煤炭价格下跌(秦皇岛煤价同比-18%)。
“反内卷”政策整治低价竞争——事件:中央财经委员会强调整治低价无序竞争,鼓励科技创新,推动机械设备、光伏等行业集中度提升。
稀土精矿价格连续提涨——北方稀土与包钢股份上调三季度稀土精矿价格1.5%至元\/吨,叠加海外稀土龙头mp materials股价单日暴涨50%。;
医药集采政策边际宽松预期——国家医保局及药监局发布药品审批和集采调整讨论稿,首次新增商保创新药目录助力创新药发展;
美联储降息预期与贵金属避险——美联储2025年下半年降息预期升温,地缘风险(中东局势)推动现货白银站上39美元\/盎司,创2011年以来新高。
碳酸锂期货价格反弹——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日内涨超5%,行业亏损面扩大引发矿山减产预期。
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大增——上半年跨境电商进出口同比增长20%+,税收便利化政策出台,海外仓周转效率提升。
稳定币合规化进程加速——上海市国资委研讨稳定币发展趋势,香港《稳定币条例》8月1日生效,推动资产代币化。
政策端:反内卷(机械\/光伏)、科创板改革(硬科技)、医药集采优化构成核心支撑;
产业端:机器人量产(智元订单)、电力缺口(高温)、资源涨价(稀土\/锂)引爆短期热点。
分析完市场,还是回到北汽蓝谷,今天不知道要低开多少了。
再复习一下北汽蓝谷的核心推手。
张建勇在 2022 年 11 月至 2024 年 3 月期间担任北京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2024 年 3 月起调任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建勇是典型的 “国企 - 政府 - 国企” 复合型人才,2003 年至 2022 年在北汽集团体系内工作近 20 年,历任财务部部长、副总经理等职,深度参与北京奔驰、萨博知识产权收购等重大项目。
2022 年进入北京市国资委任职,2024 年回归北汽集团执掌帅印,这种 “双向流动” 符合国企高管培养使用的常见路径。
专业背景支撑:作为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他在财务管理、资本运作领域经验丰富,曾主导北汽产投对宁德时代、滴滴出行等企业的投资布局,这种专业能力与国资委监管职能形成互补。
享界之夜张建勇的曝光度很高了,现在享界余承东是企业方代言人,北汽的最红代言人就是张建勇。享界三大代言人(华为余承东、北汽张建勇和沈腾。)
张国富和刘观桥。
北汽集团旗下北汽蓝谷(北汽新能源)的张国富与刘观桥,是推动该公司战略转型的核心搭档。两人在 2024 年 7 月组成管理团队后,通过「技术派 + 营销派」的互补模式,推动极狐品牌销量爆发式增长,并主导了北汽蓝谷从传统车企向用户型科技企业的转型。
张国富:技术派战略家
专业背景:北京理工大学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拥有 20 余年汽车行业经验,深耕北汽体系。
晋升轨迹:2019 年起历任北汽越野常务副总经理、北汽股份常务副总裁等职,主导 bJ40 等车型研发,打造了「中国硬派越野」标杆。
2024 年 7 月升任北汽蓝谷总经理,2025 年 3 月接替代康伟出任董事长,全面掌舵北汽新能源板块。
管理风格:强调「创业型公司」定位,主张「常识的事情要打快,本质的事情要打透」,通过扁平化管理提升决策效率。
2. 刘观桥:营销实战派
专业背景: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拥有东南汽车、上海大众、北京现代等合资车企销售管理经验,深谙市场规律。
晋升轨迹:2019 年加入北汽集团,历任经营与管理部副部长、部长,主导集团资源整合与战略规划。
2024 年 7 月调任北汽蓝谷副总经理,分管营销;2025 年 3 月升任总经理,全面负责公司运营。
管理风格:将用户运营融入营销体系,打造「车主共创社区」,推动极狐从「技术导向」向「用户导向」转型。
张国富推动架构重组:成立享界事业部,将高端品牌优先级提升至集团战略层面,北汽集团董事长张建勇亲自参与享界 S9 推广。
推进「去层级化」改革,将决策链条从 7 级压缩至 3 级,研发周期缩短 20%。
刘观桥优化资本运作:2025 年主导 60 亿元定增计划,引入北汽集团、福田汽车等战略投资者,缓解资金压力。
聘任资深投行人士乔元华担任董秘,强化与资本市场沟通,推动公司市值管理。
张国富与刘观桥的组合,是北汽集团新能源战略的「操盘手」与「破局者」。他们通过技术突破、营销创新与组织变革,正在改写北汽蓝谷的命运。尽管面临盈利压力与行业竞争,但其「用户型科技企业」的转型方向已得到市场验证,未来三年将是检验其战略定力与执行能力的关键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