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城外的硝烟尚未散尽,血腥气混合着焦土味弥漫在初冬的寒风中。曹操的败逃,如同抽走了支撑庞大魔军的脊梁,残存的曹魏军队彻底崩溃。马超率领的西凉铁骑如同银色的飓风,席卷溃兵,一路追杀至竟陵方休。孙绍的沧溟卫舰队牢牢封锁着长江水道,彻底断绝了曹魏残部南渡或江东势力趁火打劫的任何可能。荆州、淮南、西凉联军在诸葛亮的统筹下,开始有条不紊地清扫战场,收拢俘虏,救治伤员,扑灭余火。
州牧府静室,气氛凝重而充满希望。
刘晔在昏迷三日后,终于缓缓睁开了眼睛。映入眼帘的是黄月英布满血丝却充满惊喜的双眸,以及华佗疲惫而欣慰的笑容。身体的剧痛如同潮水般涌来,每一次呼吸都牵扯着胸腹的伤口,但他清晰地感觉到,体内那枚温热的玉玺印记,正散发着前所未有的温润与稳固。巴陵血战的洗礼,亲临战阵的搏杀,不仅没有摧毁他,反而让他与玉玺本源、与脚下这片荆襄大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主公!您醒了!”黄月英的声音带着哽咽。
“月英…辛苦你了…”刘晔的声音沙哑虚弱,却带着劫后余生的力量。他微微侧头,看到不远处的软榻上,诸葛亮也正被搀扶着坐起,虽然脸色苍白如纸,但那双睿智的眼睛,已然恢复了神采。两人目光交汇,无需言语,一切尽在不言中。
“孔明…外面…如何了?”刘晔问道。
诸葛亮在侍从的帮助下,用最简练的语言,将这三日发生的大事禀报:
曹操败退: 曹操在曹真和残余魔龙骑的拼死护卫下,重伤逃回邺城。沿途收拢部分溃兵,但主力已失,元气大伤。
曹魏崩解: 曹操败逃消息传开,曹魏控制区瞬间陷入混乱。兖州、豫州、青徐各地,太守县令或降或逃,或拥兵自守。邺城成为最后的孤岛。
西凉捷报: 庞德趁势率军出陇西,兵不血刃接收了武都郡,打通了西凉与荆襄的陆路通道。西凉已彻底稳固。
淮南稳固: 陈登趁曹魏大乱,指挥霍峻等部,迅速出兵,几乎未遇抵抗便接收了庐江、九江等淮南大部郡县,兵锋直指徐州。
江东归附: 吕蒙在广陵外海得知曹操大败、巴陵解围、孙绍携无敌舰队归附刘晔后,已知大势已去。在张昭、顾雍等江东世族的推动下,孙权最终遣使至孙绍军中,表示愿去吴王称号,归顺荆襄。孙绍代为转达,江东请降文书已在路上。
神器碎片: 马超、庞德、迷当献上的三块血鼎碎片,连同之前所得,共四块,已由诸葛亮亲自监督,以墨金匣封存,深埋于巴陵地脉交汇之处,以地气消磨其邪异。神器胚胎在刘晔苏醒后,受玉玺本源温养,光华渐复,虽远未至巅峰,但已无崩毁之忧。
“好!好!好!”刘晔连道三声好,苍白的脸上泛起激动的红晕。巴陵一战,虽代价惨重,却彻底打垮了最强的敌人,扫清了统一的最大障碍!天下格局,已然明朗!
“主公,当务之急,乃乘胜追击,犁庭扫穴!”诸葛亮的声音虽弱,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曹操虽败逃邺城,然其魔躯犹在,血鼎母体未毁,若容其喘息,恐再生祸端!且天下诸州,人心惶惶,正需王师迅疾而定,免生枝节!”
刘晔重重点头,眼中锐光再现:“孔明所言极是!传令!”
他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响彻静室:
三路北伐:
北路(主力): 以魏延为先锋大将,统荆襄本部精锐步卒(优先补充墨金武器)及部分西凉骑兵,诸葛亮(坐镇中军调度)辅佐,刘晔亲征!目标:直捣邺城,扫灭曹魏余孽,擒杀曹操!同时接收沿途郡县。
西路: 马超、庞德统领西凉铁骑主力,出潼关,扫荡关中,接收司隶,威慑并州,最后与主力会师于邺城之下!
东路: 陈登统领淮南之众,霍峻辅佐,北上接收徐州、青州,与北路军形成钳形攻势,并严防辽东公孙氏异动。
南方整合:
孙绍率沧溟卫主力及部分甘宁水军,顺流而下,接收江东六郡。以“镇海将军”身份,全权处理江东归附事宜,安抚士民,整编水军。江东原有官吏,愿归附者留任考察,顽抗者雷霆处置。
黄月英暂代后方总筹,坐镇巴陵(后移襄阳),协调粮草军械运输(尤其保障墨金工坊生产与新式武器供应),稳定新附之西凉、淮南,处理日常政务。
传檄天下: 以刘晔名义,发布《告天下州郡书》。痛斥曹操窃国、魔化、残民之罪,昭示巴陵大捷,明言顺天应人,吊民伐罪。号召天下州郡牧守,速弃暗投明,归附新朝。负隅顽抗者,大军到时,玉石俱焚!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刚刚经历血战的荆襄机器,再次以惊人的效率运转起来。复仇的火焰与统一的信念,支撑着疲惫的军民。墨金工坊日夜不息,新锻造的甲片、铳管、箭头被优先装备给北上的精锐。
北伐大军誓师之日,巴陵城外,旌旗蔽日,刀枪如林。刘晔身着墨金复合明光铠,虽仍需倚仗,但身姿挺拔,目光如炬。他手持融入墨金、寒光凛冽的长剑,剑指北方:
“将士们!曹贼窃据神器,祸乱苍生,魔染华夏,罪恶滔天!巴陵血战,赖诸君用命,天佑荆襄,终破魔军!然魔首未诛,余孽未清,天下未定!今王师北伐,吊民伐罪,直捣邺城!此战,当涤荡妖氛,廓清寰宇,复我汉家山河,开万世之太平!凡我将士,当奋勇向前,建不世之功!功成之日,必不吝封侯之赏,裂土之荣!出征!”
“北伐!讨逆!定鼎!开太平!”
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直冲云霄,带着必胜的信念和无边的杀气,滚滚向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