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县里的路上。
张婉清时不时的看陆崇简一眼,欲言又止。
“有什么话你尽管问吧。”
“大人,你……”
“婉清想知道,为何我与三皇子第一次见面,便知道他的身份对吗?”
张婉清点了点头。
“其实,我们并不是第一次见,我是从长安调任到房州的。”
张婉清点头,却没有往自己父亲那里想。
今日林枝意与她说了许多,知道慕芸昭此人阴狠,她不能留下慕芸昭。
一回到刺史府,她便与陆刺史分开,回到了自己院中。
“将红杏给带上来。”她吩咐道。
丫鬟春桃带着两个下人将慕芸昭从柴房带到到了张婉清面前。
这几日,慕芸昭差点没冻死在杂物间。
听到外面大家过年放鞭炮热闹的声音,她很是羡慕。
不知道自己重来一世,怎么就过成了这副模样。
她不得不承认,她是输给了林枝意。
但看到张婉清此时满头珠翠,衣着华丽,哪里像是刺史府的小妾,说她是陆刺史的正房夫人大家也信。
慕芸昭说不嫉妒是假的。
“慕姐姐,我头上的首饰好看吗?”
张婉清笑眯眯的问道。
慕芸昭一怔,以为张婉清原谅她了,她忙柔声回道:“好看,张妹妹戴着真好看。”
“我也觉得很好看,这都是林姐姐送我的,我很喜欢。”
“林姐姐她人很好,知道我嫁给了喜欢的人,她很为我开心。”
“可有些人啊,真是坏,坏到骨子里了,她说尽了林姐姐的坏话,不仅挑拨我们之间的关系,背后还处处害人。竟然还敢给陆大人下药,也不知道她哪来的胆子。”
慕芸昭有了一丝不好的预感。
张婉清伸了伸手。
春桃递上来一把匕首。
“既然你这么喜欢勾搭人,那你这张脸也别要了。”
张婉清一步步上前。
慕芸昭被张婉清的模样吓到了。
“婉清妹妹,不要。”
想往后退却因束缚住了手脚不能动弹。
“啊~”
房间内传来了凄厉的惨叫声。
张婉清下手没有留情,慕芸昭两侧的脸都被划烂了。
慕芸昭疼的直求饶,“夫人,求求你饶过我,求求你。”
“来人,将哑药给她灌进去。”
别的下人大气都不敢吭,站着犹豫了下,唯有春桃最是忠心,捏着慕芸昭的下巴给她灌了下去。
“我能治好你,也能毒哑你。若你能老老实实的待在刺史府做个下人,我还能饶你一条命,若你再敢耍花样,小心你这条贱命。”
“慕芸昭,你可别忘了,你的卖身契还在我手中呢。”
慕芸昭此时疼的已经说不出话来。
“来人,将她拖出去。下次若再敢害人,那便是断手断脚,让你生不如死。”
婆子进门,将慕芸昭拖了出去。
————
元和二十三年。
大乾各地出现了旱灾,各地流民一下子涌进了长安城。
大城安大乱。
这也是废太子李文璟被流放到房州的第三年。
林枝意知道,他们的机会来了。
书中,这一年的李文璟在长安过得还算不错,表面上虽说也在种田,但也只是表面罢了。
他在长安并未闲着。
林枝意只知道他有招兵买马,为回长安做准备。
同时,也在暗中找机会除掉齐王母子,但一直没有得逞。
但现在李文璟变得尤为小心,也正是因为有林枝意在。
“李文璟,你儿子又哭了,快去换尿布。”林枝意喊道。
“让我来换,他一个男儿家哪会做这些事。”房妈妈笑呵呵的跑上前来。
“奶娘,您就惯着他吧,男的怎么就不能做这些了?”
“房妈妈,还是由我来吧。”
李文璟熟练的换尿布,看到儿子冲她笑,他也跟着笑,这种日子过得甚是满足。
又逗了一会儿子,他才与林枝意说了声,出了门。
房妈妈说道:“姑娘啊,您就少让他做这些事吧,万一有一日,唉,万一……”
“万一回长安是吧?”
“是啊,我正是这个意思,你不怕他跟你秋后算账吗?”
“秋后算账倒是不会,我这样做也是为了让他们父子培养感情。”
若真的有一日,他想变心,她倒是拦不住,也不会拦,随他。
到时,她只想跟自己的儿子好好过日子,陪着他长大。
但现在来看,她了解李文璟,他不会这样做。
他几次透露自己的心事,恨极了皇上对不起自己母后,自己又怎会做他口中厌恶的那个人呢。
“奶娘还是操心下大林哥的婚事,他今年二十二了吧,比我还大一岁来着,也该成亲了,您这边有看上的姑娘吗?”
林枝意拍了拍房妈妈的手,“放心,大林哥娶妻所花的银钱我全包了。”
“不着急,不着急。”
房妈妈笑着道。
她肯定也想早日抱孙子,但一时还没有物色到满意的。
但听到姑娘所说,大林的婚事所花的银钱她全包,心中依旧还是很感动的。
“妈妈,宏儿就交给你照料了, 我去趟县里。”
从林枝意有孕后,宋夫人再也不让林枝意管铺子的事。
全都是三个哥哥在管。
现在孩子都百天了,她这些日子都像是在坐牢一样。
终于将小家伙给哄睡了,她也该出去透透气了。
房妈妈也心疼林枝意,说道:“好,趁着夫人这会在小憩,姑娘快去快回吧。”
房妈妈再三交待她路上注意安全,这才放她离开。
这两年,都是林雪在打理林文阁,竹纸坊这边是三个哥哥在管,林辅也放了手,而整个竹纸坊的账,都是林路沉在管。
林家的竹纸已经销往了整个大乾。
就连长安城的学子,也都用上了林家的竹纸。
林家又租了许多田地,对,不是买而是租,凡是愿意将地包给林家的,每亩给两石的水稻。
他们即便是自己种,说不定还产不出这么多稻子。
即便交零点一石的赋税,也就是每亩六斤,还是很划算的。
各家一算,这比自己种田好太多了。
但有个条件,那便是田包给他们后,那便签十年的契约。
他们也可以在林家做长工,另外赚工钱。
旱田的话,只能给二百斤的小麦,不要小麦的话也可以算成银钱。
大家一算账,纷纷将田租给了林家,就连外村人也寻上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