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臣们越觉得合理,便越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一时间大殿内鸦雀无声。
甚至永康帝都在思索这一可能:
“皇子不行,但是旁支郡王倒是可以随便挑,甚至多送两个都没问题,但不能说是和亲入赘,得换个词语吧。”
“陛下,要不我们先派人去问一下茜香国的使臣,探探他们的口风,看看他们到底想要什么,也免得直接将他们招来询问,他们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
如果探出来的口风不太对劲的话。
兴许可以先劝一劝他们!”
很快又有一个大臣提议道。
是啊,他们光在这猜有什么用,还是得问问看,如果不过分能够接受,那就可以协商嘛,如果过分,也可以提前过去敲打,让他们改一下想要的东西。
并且给予一些其他补偿。
接着他们,还特地讨论了一番,选了个最会说话的大臣跟顾平他们沟通。
且一会儿,那大臣就回来了。
“怎么样?”
“陛下,那个主使臣顾平只提了一个要求,但是副使又说了另一个要求。顾平的要求是,希望允许他们国家在边境与我们自由通商,方便买卖东西,并且允许他们能来我国投资经商,保护他们经商环境,不会被过往官员盘剥。”
说到这,那个大臣特地顿了顿,因为副使要求他还在纠结到底要不要说。
说出来感觉会得罪整个鸿胪寺。
不过此时不论是永康帝还是满朝文武,听到这就已经松了一口气,原来只是想要通商,吓死他们了,还以为要提什么大逆不道,太过于过分的要求呢。
“就这么点事啊,朕同意了!”
本朝虽然有禁海措施,但禁的不是特别严格,至于经商就更没问题了,本来就没有禁止,不过经商环境确实不怎么好,没有靠山,但凡做大就很危险。
这些在永康帝看来都是小事,自然没有什么问题,都不需要跟百官讨论。
就在这时,赵尚书又跳了出来:
“陛下,臣还是觉得不对劲,这个要求也太不对等了,茜香国肯定是有什么阴谋诡计,不然这太不合理了,只是为了能够经商,就上贡这些好东西?”
“赵尚书,你到底什么意思?
是觉得天朝上国不配得到这些好东西,还是觉得陛下圣德不配得到?小国仰仗我国,憧憬我国,就是送再好的东西过来,那也是理所当然,有什么不对等。说句不客气的,就是那女国王过来做个妃子,那也很对等,相当很合适。
陛下,臣觉得赵尚书他就是故意为之,为了反对而反对,根本毫无逻辑。
臣请严查赵尚书是何居心。”
对于岳强而言,他本来就没觉得小国跟大国能有什么对等可言,所以顾平没提什么过分要求,他只觉得是这个小国家懂事,怎么可能会有啥阴谋诡计?
上千年史书是白读的。
真有阴谋诡计,他能看不出来?
紧接着其他大臣也都陆续发言,并且基本都觉得没什么问题,挺好,可以答应,甚至于还可以再适当给点其他补偿,不然就这点别人该说他们抠门了。
但也不一定非要一次性给全。
等过两年,这些良种推广开来,并且确定没有任何问题之后,再给也行。
如此讨论完,才有人想起副使还提了个要求,并且赶忙追问副使提了什么要求,然后那个大臣才有些为难说道:
“那个副使问,能不能把他们当初贿赂鸿胪寺大臣的八万两银子要回来。
他们本来想单独朝见陛下说此事。
这才贿赂鸿胪寺的大臣,结果他们没帮忙办,然后这才不得已在刚刚违背鸿胪寺的规定,亲自开口说。主使顾平似乎不让说,但副使父亲地位似乎在茜香国不低,直接硬杠,并且说了出来。
陈也不知具体有没有这情况。
都是那个副使说的。”
不用说,在场官员,包括永康帝的脸色都很难看,嫌鸿胪寺丢人,他们贪污受贿,受贿后不帮人办事,这点无所谓,没人在意。大家在意的是他们这事被人给捅了出来,丢脸丢到了国际上。
人茜香国使臣立了这么大功,现在又专门提出来,要是不惩罚那像话吗?
“大理寺给朕严查,把贪的银子全部抄出来还给人家,然后按律,该斩首斩首,该该罢职罢职,该流放流放,另外找人好言安慰人家,别丢脸丢出国。
鸿胪寺也太不像话了,让他们专门负责接待外宾,就是让他们索贿的吗?
行了,给朕找个其他借口处罚。
这件事不得外传。”
有些事不捅出来也就罢了,可要是捅出来,那就不得不处理,哪怕永康帝包括满朝文武都觉得,茜香国的使臣不懂事,这种事情怎么能直接捅出来呢?
但人家刚立了那么大的功,同时这事怎么想也都是鸿胪寺那边的人理亏。
是他们收了钱不干事。
本来还以为一个小国只能吃了这个大亏,谁知道人家有底牌,人家也不怕事,直接捅破,不跟他们讲啥潜规则。
而事一捅破,就只能按规矩来。
至于得罪人,得罪去呗。
他们待会就回去了。
再然后,便是永康帝抓紧时间拟了个旨意,明旨允许茜香国与本国自由行商,除违禁物品外,其余任何东西都可以自由买卖。茜香国大商人进入本国境内享受同等于秀才的待遇,可以见官不拜等等,同时地方官员们也不得盘剥。
总之,所有要求全部都答应。
甚至更进一步,给了更多厚待。
此外,永康帝还赐了不少金银珠宝和蜀锦缂丝,并且希望后希他们茜香国过来经商的时候,多运些种子过来,光进贡的那么一点种子,想要推广开来。
怕没个十年八年根本搞不定。
所以还是得想办法多弄点种子。
对此,顾平他们叩谢隆恩后又等了几天,等到大理寺送还八万两白银,并且知道鸿胪寺受贿的那些个官员,被秋后问斩四个,流放二十几个,这才满意回去,同时对永康帝的感官相当不错。
觉得他是个还不错的皇帝。
跟自家女王肯定没办法比,但是在历朝皇帝当中感觉已经能排在上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