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地区的进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原本寄予厚望的迂回包抄计划如同泡影般破灭。苏军在龙国的助力下,防御体系变得坚如磐石,使得德军每一次的推进都如撞在铜墙铁壁上,损失惨重。
德军的装甲部队在试图迂回的过程中,不断踏入苏军精心布置的地雷阵,一辆辆坦克被炸毁,履带断裂,炮塔扭曲,燃起的黑烟在战场上此起彼伏。步兵部队也频繁遭到苏军的伏击,狭窄的街道和破败的建筑成为了苏军绝佳的隐蔽场所,他们从各个意想不到的角度突然发动袭击,德军士兵在枪林弹雨中纷纷倒下。
不仅如此,德军的补给线也开始受到苏军小规模袭击部队的骚扰。桥梁被炸毁,道路被破坏,物资运输受阻,前线部队面临着弹药短缺、食物匮乏的困境。士兵们疲惫不堪,士气逐渐低落,对这场战争的前景感到迷茫。
德军统帅部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他们意识到,原有的战略已经无法适应如今的战场形势,必须做出大刀阔斧的调整。于是,一场紧急的军事会议在统帅部召开,将领们齐聚一堂,气氛凝重得如同铅块。
统帅面色阴沉,目光扫过众人,沉重地说道:“我们必须承认,目前的局势对我们极为不利。斯大林格勒的苏军在龙国的支持下,防御愈发坚固。我们不能再盲目地按照原计划进攻,否则只会陷入更深的泥潭。”
一位将军站起身,眉头紧皱,提议道:“元帅,我们是否可以暂时停止大规模的正面进攻,转为采取消耗战的策略?利用我们在火炮和空中力量上的优势,对斯大林格勒市区及周边的苏军防线进行持续的炮击和空袭,削弱他们的有生力量和防御设施。同时,加强对已占领区域的控制,构筑更加坚固的防御工事,防止苏军的反击。”
统帅沉思片刻,缓缓点头:“这或许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但我们不能仅仅被动地消耗,还要寻找新的突破口。”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德军最终确定了新的战略。首先,将装甲部队分散到各个关键防御地段,不再集中使用进行大规模突击。这些装甲部队作为机动力量,随时应对苏军可能发起的大规模进攻,利用坦克的机动性和强大火力,对苏军进行快速反击。步兵部队则加强对前沿阵地的防守,挖掘更深、更复杂的战壕,设置多层铁丝网和各种障碍物。他们在战壕中日夜坚守,警惕地注视着苏军的动向,一旦发现苏军有任何行动迹象,便立即进入战斗状态。
空军方面,加大了对苏军后方补给线的轰炸力度。德军的轰炸机编队频繁升空,携带大量炸弹,向着苏军的补给路线飞去。他们在高空盘旋,寻找着合适的轰炸目标,桥梁、铁路、物资囤积点等都成为了他们的重点打击对象。炸弹如雨点般落下,爆炸声震耳欲聋,苏军的补给线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同时,德军战斗机在空中巡逻,与苏军的防空部队展开激烈的空战,试图夺取制空权,为轰炸机提供掩护。
此外,德军还试图从其他方向寻找突破口。他们开始在斯大林格勒周边地区进行小规模的试探性进攻,派遣精锐的侦察部队深入苏军防线后方,搜集情报。这些侦察部队身着苏军军服,混入当地居民之中,秘密观察苏军的兵力部署、防御工事以及部队调动情况。他们还利用先进的通讯设备,将搜集到的情报及时传回德军指挥部。德军将领们根据这些情报,分析苏军防线的薄弱环节,试图找到可以突破的机会。
同时,德军加强了与仆从国军队的合作。他们向仆从国军队提供武器装备和军事训练,要求他们在其他地区对苏军形成压力。仆从国军队在德军的指挥下,在苏军的侧翼和后方展开小规模的骚扰行动,试图分散苏军的注意力和兵力。
然而,德军的这些调整并没有如他们所愿取得明显的成效。苏军在龙国军事顾问团的指导下,对德军的消耗战策略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他们挖掘了更深、更隐蔽的防空洞和掩体,在德军炮击和空袭时,士兵们迅速躲入其中,减少了人员伤亡。同时,苏军加强了对补给线的保护,增加了巡逻部队,设置了防空哨,一旦发现德军轰炸机来袭,便立即发出警报,让运输车队及时隐蔽。并且,苏军利用德军分散兵力的机会,在一些局部地区发动小规模的反击,给德军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德军在西线的进攻陷入了更加艰难的境地,与苏军的僵持局面愈发明显,战争似乎陷入了一个难以打破的僵局,双方都在苦苦支撑,等待着转机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