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姑奶奶的军婚 > 第313章 哪有女生吃俩馒头的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13章 哪有女生吃俩馒头的啊

来到临江农场的第三天早上,四十个年轻的新管教和劳改犯们见了面,看得出来,管教比犯人更紧张。

齐霁还好,她的心理年龄是如今身体年龄的两倍,并且,她对这些大半曾是国党的政治犯,非常感兴趣,场长讲着话,她就仔细观察那些犯人的面容和表情,猜测着他们的身份。

这些政治犯年纪都在五十岁以上,长相普通,个个低眉顺目,即便是站在寒风中,也一动不动。

从他们脸上,齐霁看不出一丝端倪,如果是在农场之外的地方遇到他们,任谁都不会联想到国党分子。

场部领导郑重向老犯们介绍了新管教,老犯们热烈鼓掌表示欢迎。场长又不失时机地对他们再次进行训话和思想教育。

齐霁她们宿舍全被分配到二中队四区队,负责监管其中的二十四名女犯。具体说,是她们配合原来的管教,监管女犯。

犯人列队带走后,齐霁举手问场部领导,“场长,我们是来建设兵团当战士的,怎么就变成了劳改犯管教呢,虽说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不应该挑三拣四,但我还是想问一下,我们的工资待遇有什么不同吗?听说咱们农场直属京城公安五处,那,我们是否也属于公安编制?将来是否有可能去京城工作?”

场长用看刺头的目光看了齐霁两眼,皱眉,“你叫什么名字?”

“报告场长!我叫孟繁西!来自齐市三十三中!”

“我知道,你们不都是三十三中的么!”场长声音不悦。看了齐霁的右手一眼,“我想起来了,你是孟庆严的侄女吧?你想问题很全面,但是有些事情还不是你能过问的!你们都安心工作,是金子放到哪里都能发光,具体情况以后你们就知道了!”

“是!”齐霁放下了戴着绿色军用棉手套的右手。

回到宿舍,刘文静拍着心口说,“哎妈吓死我了,我头一次见到国民党,还这么老多!小西你胆子可真大,还敢质问咱们场长!”

李丽新皱眉,“刘文静你思想有问题,怎么能怕这些犯人呢,你是正义的一方,他们是反动的一方,反动派必然要被历史淘汰,必然要受到人民的惩罚!你怕什么呢?”

刘文静放下拍着心口的手,翻了个白眼,“那是口头禅你都听不出来吗,再说了,我才没害怕呢!”

“口头禅也不行,这要让这些狡猾的政治犯听到,一定会助长他们的威风!”

“李丽新,我说你才反动,你没听场长说么,他们这些人,有的已经在这里改造二十多年了!还有很多已经改造好的刑满释放了的二劳改,什么狡猾不狡猾的,你是想说咱们农场都这么多年了,还改造不好几个政治犯吗?”

“你放屁,我才没这么说!”

......

齐霁不喜欢听这些上纲上线的对话,她假模假式地捧了本语录书,坐在炕边,其实依着她的习惯,是想躺下看的,因为前世她一直都是这么看手机的,这样能有效防止颈椎疼。

可如今,除了生病,谁都不会大白天的就躺在炕上,炕上是光光的草席,躺着也不舒服,四人的被褥此刻都整齐摞在炕梢,被褥鲜艳的花面朝外,看着十分喜庆。

齐霁眼睛盯着语录,意念却在奇迹空间中整理着物品。

空间物品与此时物品品质差别太大,几乎没一样敢拿出来的。昨晚她饿得睡不着,悄悄塞了一块黑巧克力到嘴里,没几秒钟,鼻子特别灵的刘文静,使劲抽着鼻子四处嗅闻,“什么味儿?怪了吧唧的!”

吓得她赶紧吞咽下去。

齐霁空间的食品太少了,她根本不舍得多吃。

齐霁想着还没好好咀嚼味道,就吞下去的巧克力,深觉惋惜。

她此时整理的是书房的书籍,因为记得买过一本叫做《家国十年》的书,书籍基本都是讲一个女孩在文 革期间的日记,当初没有仔细阅读,此时就想找出来,参考一下里面的内容,说不定对她安然度过未来八年有所帮助。

第七天,也就是六九年的元旦这天,农场给新管教们补发了去年十二月的工资,每人32元,男生发40斤内部粮票,女生35斤,并说明,之前七天的伙食费就不扣除了,但以后去食堂打饭,就必须使用钱和粮票了。

他们以后的工龄就按照六八年算,只工作七天,就发了一个月的工资,并且,还多占了一年的工龄,大家因此都十分高兴,至于宣传是否虚假,环境是否恶劣,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了。

刘文静高兴地抱着齐霁的胳膊就跳起来,“一上班就三十多!粮食定量比我妈还高呢!小西,35斤啊,我吃都吃不了啊!”

齐霁被她的情绪感染,也跟着笑起来。

元旦这天,食堂主食是两合面馒头,主菜是猪肉炖粉条子,齐霁打了满满一饭盒菜,三个大馒头,看得大师傅目瞪口呆,“姑娘,你这个吃法,用不到月底就没钱票了!”

齐霁嘿嘿一笑,“都怪大师傅的饭菜做得太好吃了,我根本抵抗不了!再说今天是元旦,算是犒赏一下自己,我明天就省一省了。”

饭菜她只吃了一半,余下的放到奇迹空间里储存,要不是怕人起疑,她都想买十份存着,毕竟不是每天都有肉吃的。

刘文静见她刷饭盒,惊奇地张大嘴,“你都吃光了?我滴个妈,小西你也太能吃了!”

“一般一般。”齐霁再不提断舍离的事情了,她现在是恨不得把空间里都堆满东西,来增加自己猛然来到陌生环境的安全感呢。

“你可真行,哪有女生吃俩馒头的啊,别人都想着月底能省下一些,存够了换成米面邮回家去,你倒好,这么吃的话,还得你爸倒贴你粮票吧?”

还别说,原主父亲还真倒贴她了,齐霁刚来的第一天,就在饭盒里发现了原主父亲孟庆仁悄悄放进去的一沓钱和粮票。

——原主自小在奶奶身边长大,回家后与父母相处得并不好,父母他们比她更不知如何相处。

孟家的条件还不错,双职工,四个孩子,父亲孟庆仁是七级技术工人,工资很高。来农场时,孟繁西带了三个大包,一包是行李被褥,一包是衣服鞋子,还有一包里装着各种生活用品,暖壶、饭盒、洗脸盆什么的,应有尽有,还有一罐子荤油炒的咸菜,此外还有一百多块钱和三十斤全国粮票。齐霁严重怀疑,记忆里原主父母苛待她这一条根本就不成立。

一转眼,一个月就过去了。

孟繁西的身体底子不错,齐霁又是一颗老灵魂,因此,她对农场的工作适应相当良好。

只是如今物资匮乏,平时除了一日三餐,几乎再无其它可吃的东西,加之油水又少,所以齐霁总是觉得很饿。

她前世习惯了大手大脚,买东西从不犹豫,如今也是常常去光顾农场供销社的点心柜台,一个月的工资根本就一分也剩不下。

空间的食物也吃得差不多了,偌大的双开门冰箱里,能吃的早都吃光了,一盒酸奶,一盒牛奶,一个桃子,一根胡萝卜、一根黄瓜、一块豆腐,一袋红枣,都让她寻机吃下去了。

十个生鸡蛋,她好歹留了五个下来应急,其余的都冲鸡蛋水喝了,白糖、红糖和蜂蜜罐子里,也只有一半剩余。

不能直接生吃的土豆、豆角什么的,以及厨房里的十斤米、五斤面粉、四盒小米以及木耳等干货,没法直接食用,都只能干看着了。

男生饭量大,四十斤粮票也不够吃,因此总有男生来女生宿舍这边询问,有没有多余粮票卖给他们,孙志宏和李丽新都卖了一些给熟悉的同学,刘文静没卖,她说要攒着换粮邮回家去,齐霁自己还不够吃呢,更不可能卖了。

后来,她发现,有的男生悄悄跟住在农场的二劳改换粮票。

临江农场居住的人,主要是这么几种:第一种是一直居住在此的居民,务农为生;第二种是劳改农场的工作人员和干部战士,工作人员基本都是从京城调过来的,现在也包括新来的四十个新管教了,看守劳教人员的干部战士是一个连的建制,共有一百二十人左右;第三种,就是三百多名劳改人员了,其中还包括改造后的释放人员,他们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离开,依然居住在劳改农场,这些人就是二劳改。

随着接触的增多,齐霁注意到这些劳改犯和二劳改们,很多都是极其聪明的人,也难怪,不聪明的人,怎么能当特务,怎么能被派遣留下呢!

一个叫做杨晋章的六十多岁二劳改,在场部供销社的一个小角落里支了个一米多宽的摊子,主营磨刀,兼职修表和各种器械。

杨晋章话很少,一脸乱七八糟的胡子,但手上的活儿却干得漂亮,他磨的刀和剪子,锋利耐用,修表、修自行车、补锅、补盆、箍碗,什么都会做,收费还极低,本地居民都来这里修补厨具磨剪子,但因为他二劳改的身份,没人和他多搭话。

齐霁一眼就看出这是个绝顶聪明、做什么都能做到极致那种人。

还有一对都是二劳改的男女,结成了夫妻,男人叫罗毅,在供销社卖布匹的柜台边支了个小摊子,给人做成衣、做棉袄棉鞋,女的叫马凌珺,在大食堂做帮工,一个月赚十八块钱。

男人的手艺非常好,齐霁留意到他还写得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女人也干净利索。

还有很多像他们这样的二劳改,比如有专门给农场的驴子修蹄子的,专门修理农具的......他们都依靠一些技能在农场维持着基本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