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和魏征都皱起了眉。
什么天大的事,能比改良那能上天的飞球还急?
陈迎新没多解释,转身回屋洗漱,动作麻利得很,没一会儿就收拾利索出来了。
三人同乘一辆马车,离开了河西村。
路上,李世民忍不住好奇:“到底是什么事?竟比飞球还紧要?”
陈迎新起得早,又被马车晃得昏昏欲睡,烦躁地摆摆手:“跟你们三言两语说不清。你俩要是得闲,不如跟我去码头开开眼?我打包票,你们见了……准得吓一跳!”
说完,他干脆闭上眼养神。没过一刻钟,轻微的鼾声就在车厢里响了起来——昨天折腾飞球到深夜,又是算数又是画图,实在累坏了。
看他这么快睡着,李世民无奈地扯了扯嘴角,没叫醒他,顺手扯过条薄毯给他盖上。
车厢里一时安静下来。过了一会儿,魏征低声问:“老爷,咱们是回府……还是跟着陈公子去码头?”
李世民想了想,下定决心:“去码头!我倒要瞧瞧,什么东西能让他这般上心!”
魏征不再言语,心想今日朝堂上那些大臣们,怕是要白等一场了。不过他自己,对这“震撼”之物也好奇得紧。
约莫半个时辰后,马车在渭水码头停下。魏征轻轻拍了拍陈迎新的肩膀:“陈小友,醒醒,到了。”
李世民已先一步下车,站在河岸边远眺。河面上商船往来穿梭,一片繁忙。
陈迎新下车,伸了个大大的懒腰,被河风一吹,精神了不少。
“你说的那‘震撼’东西在哪儿呢?”李世民环顾四周,疑惑道,“我瞧了半天,也没什么特别之处。”
陈迎新笑着拍拍他的肩:“急什么?再等会儿就到了。带你们长长见识!”
李世民没心思调侃,只点了点头,专注地望着河面。
码头管理的小官远远瞧见李世民,惊得差点从船板上栽下去!
这……这不是圣上吗?!
旁边那年轻人……竟敢拍陛下的肩膀?
更让他眼珠子快掉出来的是——陛下竟毫无愠色?!
津主使劲揉了揉眼,怀疑自己看花了。可再看过去,还是那副景象!他艰难地咽了口唾沫,脑子彻底懵了。
他这芝麻小官,一辈子也没见过圣上几面。他提心吊胆地想上前见礼,却见陛下微微摇头,眼神示意他莫要声张——这白日里人多眼杂,万一出点岔子,他可担待不起!
津主立刻噤声,心领神会地退到一旁,只敢用眼角余光紧张地盯着。紧接着,他又看到了让他差点咬到舌头的一幕——堂堂郑国公魏征,竟默默站在那陌生青年身后半步的位置!
这青年……到底是何方神圣?!津主在码头当了十几年差,见过的高官显贵、世家子弟不知凡几,可这张面孔,却是头一回见!
就在他惊疑不定之际,码头上忽然爆发出一阵接一阵的惊呼!
津主循声望去,瞬间也张大了嘴巴,呆若木鸡!
他这辈子,从未见过如此巨大的船!
只见一艘庞然巨舰,正缓缓破开水面,朝着码头驶来。那船身,怕不得有百丈之长,二十丈之宽!比寻常最大的商船还要大上数倍不止!
更令人心惊的是那船首!竟非寻常木料,通体泛着黝黑森冷的金属光泽,在日头下犹如一头蛰伏的狰狞巨兽!高高扬起的桅杆上,一面巨大的旗帜迎风招展,猎猎作响,上面赫然绣着一个斗大的字:
新!
岸上的人们一看这旗帜,顿时了然——准又是那位手眼通天的“高人”弄出来的!
陈迎新望着那艘朝思暮想的巨舰,心潮澎湃!为了打造这艘船,他足足花了百万贯!仅仅是那龙骨,就动用了扬州上千名顶尖工匠,日夜赶工了整整三个月!
船首用的是上好的精铁,重达数千斤!甲板则铺陈着最上等的柚木,坚韧无比,比前朝最大的龙舟还要坚固!陈迎新将它命名为“越”字号。
从设计之初,他就打定主意要用它去征服大海。贞观年间,南边海上匪患猖獗,官府记录在案的海匪势力就有好几十股。想在海上太平无事,就得有真本事。
船若不够结实,碰上那些亡命之徒,岂不是要葬身鱼腹?
河面上船只穿梭如织,可谁也没见过这么大的船!
码头上的人纷纷停下手中活计,眼睛都看直了,一眨不眨地盯着那艘缓缓驶近的庞然大物。
李世民和魏征虽早有心理准备,可亲眼见到这巨舰,还是被震得说不出话,呆立当场!
真是……够气派的!
只有陈迎新还算镇定,看着这艘倾注心血的大船,越看越喜欢。用这家伙去海上,还不把那些海盗吓破胆?往海面上一杵,别说几艘海盗船,就是几十艘一拥而上,怕也没胆子真撞上来!
巨船稳稳靠岸,一个精壮汉子利落地跳下船板,小跑到陈迎新跟前——正是老王。
“公子,您瞧这船……可还满意?”老王声音里带着期待。
陈迎新重重拍了下他肩膀,笑道:“好!好得很!辛苦你了!”
这船他全权交给老王督造,只给了图纸。
如今成品竟与图纸分毫不差,让陈迎新也暗自惊讶:这老王,是个人才!往后办事,可以更放心交给他。
“这一路上……可还顺当?”陈迎新又问。
“顺当得很!”老王一脸自豪,“真叫公子说中了!咱这船一露面,再挂上‘新’字旗,那真是畅行无阻!别的船见了,远远就给我让道!”
“沿河的百姓听说是公子您的船,都争着往船上送东西,吃的喝的塞了满满一舱!这一趟下来,补给愣是多了两倍!也就走了半个月光景!”
老王说着,看向陈迎新的眼神满是敬佩:“公子在百姓心里的声望,那是这个!”他竖起大拇指,“能在公子手下做事,是我老王几辈子修来的福分!”
他久居杭州,陈迎新在南方威望日盛,他看在眼里。尤其新稻种遍植南方后,各郡县几乎都给陈迎新立了长生牌位。陛下封其为守国公的消息传来,百姓更是把他当活神仙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