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先顾着公司的事情吧,这两年公司业务多了,就不能像初创的时候那么随意了。”宁川是这样说的。
李云皓坐宁川对面,只是冲着宁川笑了笑。
但表情不要再明显了。
满脸都写着“果真么?”这三个大字。
那想什么呢。
包假的兄弟。
让他上班那还不如上学呢。
“嗯,顾事业也好。”徐部长点头道。
学历有用但并不能说明什么,且不说宁川本身就又已经是有成就的人了,就算是普通学生,他也不觉得每个人都适合读书这一条路。
不过依着宁川的能力,他大可以不用考虑这些,找个地方学籍一挂,到时间自然就能发他学历了。
“有没有跟范校长商量一下?我觉得对于人才,培养方式不用局限于单一一种嘛。”
宁川理解徐部长的意思,大概就是单纯把学籍放学校,然后人就还跟现在一样,课也不上,基本上学校的其他事情他也不参加,以自己的工作生活为主,整体讲是轻松自由的。
是个办法,但他不想把生活过成之前一个样儿,总之先休息一段时间,给他些不用考虑这些的日子。
“不喜欢国内环境也可以出去走走。”
陈肃也是话赶话就突然聊到了。
徐部长突然就不接话了。
那是不可能的,不可能让宁川出国读书的。
虽然宁川在国内根基比较深,但凡事都讲万一,他们没有办法接受那个万一的损失。
宁川这也就是平日忙不爱往外跑,要不然他会发现他的旅游签证都得半个月才能下来。
他掌握技术太多了,虽然有很多不出自他之手,但他都有操控权,比如丁砚的网络信息技术,比如现在这三只的电池技术。
鸣洲还有很多项技术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把宁川撒出去的风险太大,甚至风险都不完全在他本身。
还是赶紧聊点别的吧。
“这些年国内逐渐打破技术壁垒了,黄同学旅美时间长,觉得现在国内外技术差距怎么样啊?”
徐部长试图通过说老美坏话来打消宁川可能冒出的出国苗头。
“嗯?”
可怜黄之之正喝酸奶呢,杯子一放嘴上一圈白胡子。
他舔舔嘴唇道:“差距还是存在吧,但不要去美国读书,那里人不行。”
太好了,是愤青。
“去英国吧,学制短,熬一熬就过来了。”黄之之话锋一转,又出了个新主意。
徐部长:他不是这个意思。
宁川嗤笑道:“我不去,哪儿我都不去。”
怎么突然聊起让他出国留学的事情了,他连燕京都不想待,居然还给他越派越远了。
那要这么说出国还不如在国内呢。
干嘛逼着他在垃圾堆里找吃的,他出去吃点好的不行吗。
唐冰听热闹听到一半,也突然插话道:“话说回来,咱这桌上留洋背景的占多数吧。”
徐部长无奈:就偏得聊这个吗?
唐冰开始可汗大点兵。
“部长是莫斯科国立毕业的,陈院士是瑞典做的访问学者。”
“云皓是英国商学院的留学生,你们三个是加州理工的同窗。”
徐部长脑袋瓜子疼,他无奈道:“你平时够八卦的啊。”
这一桌子全打探清楚啦!
但唐冰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嗯,那当然了。”
喔,等于一桌九人,六个有留洋背景的,那确实是比例很高了。
主要还是黄之之他们三个,就背景很雷同,一下占三分之一了。
就应该像消消乐一样,把他们三个消掉。
宁川轻轻碰碰身边曹院长。
“嗯?我不是,我纯野路子。”
曹院长道:“我是十六从县里征兵去部队了,当时分给空军了,本来以为去了开飞机的,结果还是去养猪。”
“然后我就不干了,找当时的连长就说不干了,说要回家。”
“连长说那不行,那要回家就得在档案上写拒绝服兵役,后面工作什么就都没有了。但那时候岁数小谁也不服,就得回家。”
“连长不同意,后来团长下连队就又找团长去了,团长人挺好一看说岁数小,不愿意去炊事班那就去兵工厂吧。”
“这一干就干了四十年,中间又上学又赶上改制啥的,周转几圈就到了材料院了。”
所以曹院长最终学历就一个大学毕业证,他那时候国内啥都没有,学士都没有,更别说硕博了。
“哦。”
其实宁川拱曹院长是希望他能岔开个话题,结果还聊到往事了。
估计今天大家借点酒劲也就只能聊话茬了,生意的事儿就也先作罢吧,等这些日子找个会议室正规商讨一下。
饭可能也就吃得那么回事,但聊话匣子真的是把七大姑八大姨都搬出来了。
大家三五一群,聊得主打一个乱七八糟,就连家门口黄瓜买几块都得讨论出一个所以然来。
聊也可以,但偏要讨论下需求价格曲线的合理性,他就真的要疯魔了。
这算经济学内容吧,这三个工科的大佬讨论啥呢,挨得上边吗?
最终,喝酸奶的宁川在这场混乱的饭局中也逐渐醉了。
天黑了,散场。
徐部长总算想起正事儿来了。
“明天组织约一下吗,我牵头商量下产研的问题。”
“大概得给所里些时间,我上报一下,让领导也先讨论一下。”陈肃卷了卷手里拿到的文件道。
“行,那咱就尽快,宁川他们还得回江城。”
“嗯,明天肯定给您答复。”陈肃点头。
然后同宁川说道:“咱们留个联系方式?”
“嗯嗯。”宁川点头。
徐部长看两人联系上了,便说了声先走了,毕竟各家的助理司机都在外面等,他们也尽快。
留完电话,陈肃院士道:“您明天有事吗?我想说咱先……”
宁川大气应道:“懂,那就明天等您的信儿。”
“行嘞,就这意思,那明天见。”
“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