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说这事儿中间肯定有点问题,比如说海螺,金狮呢?”

那么多比他们规模大几十倍的水泥厂在呢,他们算老……

等等,南水北调工程哪来的西线?

宁川走到屋子里的地图前,拿着笔在上面比划了比划。

中线,从丹江口水库经黄淮海平原入京津冀。

东线,是京杭大运河的又一延续。

西线,啊?

宁川都得去网上才能查到大概的工程计划。

一期从雅砻江、大渡河干支流联合调水40亿立方米到贾曲河口。

给的文件中,是要在这其间总共要修建9条运水隧道。

那么所谓水泥,至少要做到抗冻、抗压、抗渗,快凝结的特性才能在那种环境下使用。

市面上的硫铝酸盐水泥抗冻但不够抗冻,抗压不够抗压,抗渗和凝结速度同理。

百年工程,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换句话说,没有金刚钻,哪敢揽着瓷器活。

看来西线一直没开展工程项目施工就是有原材料困难的问题在。

那现在可坏事了,这个品类的双快,他们有啊。

有了这技术一年多了,才研究出能上产线的工艺,就被逮到了。

也是蝴蝶效应了,直接把二十年后的工程提前到今天,那难度也是可想而知。

水泥不好产,意味着产量就那么大。

宁川看材料看得直抓头发。

“我说实在,如果这个工作我们做不了怎么办?”

“做不了就实话实说,毕竟大家都做不了的事情,我们也不是什么超人。”

那不然如何呢,也不能枪毙了吧。

毕竟生产一批合格的双快硫铝酸盐水泥无论是从原材料的把控上,还是技术难度上到处都是门槛。

他们虽然经过一些手段突破了这一技术,但并不代表着一定能达到那么大规模的量产,最起码短期内不能。

也正因为知道如此,在此次的生产工作中,国家给鸣洲打开了最大通道的铝矾土采购通道。

那么也不止是针对特种水泥,他们做其他耐火材料一类的也方便许多。

问题就是现在利已经吃到了,不能吃饱了就不认账了吧。

而且这个通道是国家管控随时能关闭的。

他们如果提供不出水泥,人家也就没必要继续支撑他们了。

说到底,平日里话都说的漂亮,如今真的接受到了党和国家的考验,如何做,很重要。

工程要求七个月的供货期,不是说必须上从现在开始算必须在七个月内供齐。

而是说要从开始供货开始,平均且稳定地在七个月内把水泥干粉运输到一线项目上。

因为水泥的质保期很短。

普通水泥的质保期尚且只有3个月,特种水泥的质保期自然更短。

硫铝酸盐水泥水化性高,质保期只有保证在45天左右。

如果想要合理供应至项目顺利展开,那么要保证水泥厂的生产效率是月产50万吨。

从这方面讲,他们怎么也还有三五个月的准备时间,听上去是不是轻松些。

并没有好吧!

宁川真的是下意识想跑啊。

他是什么品种的倒霉蛋,刚想休息两天就又碰上这么困难的工作。

如果是技术上的难题,宁川可能也不当回事,说好了让干就干的,他还能出尔反尔不成。

但现在的问题不是在技术上,而是在扩充产能上。

多生产就势必要增加生产线,他们现在三条生产线,想要在规定时间内交货,他们至少要再增加五条生产线。

而这五条生产线需要的硬件,诸如地皮、厂房、机械这类只要花钱就能简单解决。

可技术人员呢,24小时作业,那一条生产线需要四班工人,一班工人30人。

那么600个熟练水泥工啊,还是特种水泥工,他们要从哪找?

这一批产线投产后,二十四小时运转开始,七个月后怎么办?

工人不能下岗,他们就得养着。

特种水泥需求量不高,普通水泥又抢不过市场上的超大型水泥厂。

当然目前这都不是大问题,因为上面下了要求他们赔钱也得上啊。

但好麻烦额,这里的每一个步骤都很需要耗费精力。

这件事要问宁川吗?

他懂个毛线啊。

李云皓挠了挠脑门,笑了。

那对啊,谁让宁川自己撞进来了,不逮他多令人遗憾啊。

这工作繁杂得很,宁川是真的不太懂,他一点管理经验都没有,才半天工夫,就已经要碎了。

“从技术层面上,能不能重组现在的团队,让原本的30人班组缩减到20人编制?”

最后还是李总经理向宁技术员提出需求。

宁技术员表示:呸!

呸的是李云皓哈,技术方面……他得先看看再说。

宁川基本了解工厂整体的情况,现在就是跟李云皓在生产线上看生产步骤。

他毕竟是第一次来,对具体的操作流程还不熟悉。

宁川就算学材料,他学的也是金属材料,但水泥属于无机材料,他有点了解但不多。

现在的问题也不在材料上了,在于产能。

但如果宁川不了解生产步骤的话,还是没办法提供任何帮助。

生产线想缩减人员,一个是在管理上,另一个就是工业自动化。

水泥厂的设备可不像钢管厂,毕竟钢管厂的设备再大也是论台算。

水泥厂的塔式建筑好几个。

什么预热塔、冷却塔,动辄四五层楼高,宁川站前面,人都要看不见了。

大型工厂,本身厂里的自动化程度就比较高,能挑拣的工作已经不多了,现在还要再减编。

那么也就是必然要有机械去代替一部分工人的工作。

“我想在配料方面,可不可以通过传感器控制自动配比?又或者……”

总还有些别的思路。

但宁川也有些拿不准,毕竟是质量要求很高的双快硫铝酸盐水泥,其中一步错都可能影响良品率。

最好的方法还是依靠技术熟练的工人,但现在的问题是不是没有那么多工人吗。

如果可以通过一些简易程序来协助工人一人做更多的工作就好了。

比如原料检测是采用取样后实验室检测的办法。

但说实在的不也就那么两三种杂质,可不可以增加一个x射线荧光检测步骤,在过料的同时检测。

那么在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更大地保证了原料的良品率。

但这个分析仪怎么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