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府的回廊处,王凝之站在廊下,看着王殊带人走了过来。
沈劲有些感动,带着儿子快步上前行礼。
王凝之笑着拉起他,“突然把你调回来,你不甘心了吧?”
沈劲见他还是旧时口气,也笑道:“确实有点,我觉得自己还能行,而眼下北方正是用兵之际。”
王凝之拉着他进府,“北方苦寒之地,就让道坚去吧,我不也将河东交给了幼度,你就跟我在洛阳待着,洛阳防务只有交给你,我才能安心。”
宾主落座后,沈劲问道:“我看城南不少房屋还正在修建,莫不是迁来的百姓数量超出预期?”
“南城的坊市本就没建完,”王凝之无奈道:“耗资太大,不可能一口气全部弄好,前期只建好了北城,南城做了规划,目前在慢慢完善。”
好在隔了一条洛水,不然王凝之这国公府都和建筑工地一样了。
沈劲点点头,“战事不断,大兴土木确实不容易。”
“是啊,”王凝之难免跟着抱怨了几句,“好在南方平定,多少可以给我补充一些,不然仅凭关东和司州,我都要负担不起了。”
王凝之虽然不能直接从其他州郡得到税赋,但通过建康朝廷,还是可以拿到一些补助。
尤其是这两年的战事都是各州出兵参与,他更是名正言顺地从建康拿了不少军资,下发之外,还可以补充下自己的财政。
两人聊了一阵,王凝之说起王殊要出游的事,“阿黔不如也同去,多走多看,才能知道自己的志向在哪,回来后我再找个合适的地方让他任职。”
沈劲自然是愿意的,看向儿子,“还不感谢王公。”
沈赤黔比王殊稍长几岁,性格沉稳,讷言敏行,毕恭毕敬地对王凝之行礼,表达了谢意,又对王殊行了一礼。
王殊连忙回礼。
沈劲替儿子说道:“世子太客气了。”
“你这称呼叫早了,”王凝之笑道:“他还不是世子,得过几日才授,你是看着他长大的长辈,及冠礼的那天,你过来当大宾。”
加冠之时,需要一人在旁诵祝词,也就是说吉祥话,是为大宾,以王殊的身份,这无疑是一项很大的荣誉。
沈劲俯身,感动道:“不敢当,我一定做好准备。”
王殊的冠礼和授世子是在同一天进行,先在宗庙里面行冠礼,然后到国公府接受世子册封。
之所以拖这么久,也有因为宗庙迟迟没有建好的原因。
到了选好的吉日,众人都身着礼服来到宗庙。
及冠之礼分为三步,称为“三加”,每一冠都有相应的服饰搭配,所以在宗庙一侧有东房,专供更衣之用。
王凝之站在宗庙的阶下等着儿子,沈劲站在他身侧,捧冠的三名执事依次列于台阶之上。
王殊穿一身缁布童子服走了过来,站到王凝之前面,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站直身体后,再次举手,然后跪地,缓缓下拜,一直到手掌着地,额头贴到手掌上,再直起上半身,双手仍然齐眉。
第一名执事手捧缁布冠走下台阶,王凝之接过,为王殊带上,这种黑色布帽,表明受冠者从此成年,要承担起家族的责任和义务。
沈劲在一旁诵道:“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良辰吉日,加冠成年,放弃幼时的玩心,顺从成人的德行,长寿吉祥,大福大禄。
戴好后,王殊起身,进东房,换上一身黑色的上衣和下裳。
接下来是再加,皮弁冠,一种白鹿皮制成的帽子,象征狩猎和军事行动。
同样的流程下来,待沈劲说完祝词,王殊再次进入东房换装。
一身素色朝服出来后,接着便是三加,爵弁冠,形制和冕类似,但没有前后垂下的玉串,代表的是祭祀。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后两冠便是代表的这两样。
“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老无疆,受天之庆。”
沈劲的祝福话说完,王殊再次进入东房,换上最隆重的衮服出来。
加冠结束,王殊先到母亲谢道韫面前行大礼。
谢道韫一脸欣慰地看着儿子,让他起身。
接着是身为大宾的沈劲向众人宣布了王殊的字,君同,并做了解释。
到此,整个加冠礼才算结束,王凝之和王殊送众人出了宗庙,并有馈赠。
稍微休息了片刻,众人又来到大殿,进行册封世子的仪式。
这个相对简单,王凝之坐在上位,众臣站在两侧,王殊上前叩拜。
皇甫真宣读了册文,王殊接过宝册和信物,他便是周公世子了。
在仪仗和鼓乐的流程之后,王殊再次去拜见母亲,然后去宗庙向先祖做汇报。
繁琐的礼仪流程便不再赘述了,总之花了大半日的时间,十八岁的王殊王君同,成为了周公国的继承人。
城中的百姓知道了这一喜讯,都聚集在内城外的广场上欢呼,声音一直传入大殿。
王凝之听到动静,便让王殊盛装登上城墙,与百姓们见面。
许多人都是从金墉城迁过来的,看着王殊从一个在城里乱跑的小娃娃长大成为周公世子,十分激动。
王殊见此情形,感动地朝众人挥手示意。
好一阵热闹之后,百姓们这才散去,犹自滔滔不绝,对身边的人吹嘘着当年世子到自家玩耍的情形。
王殊回到大殿时,众人已经离开,只有王凝之还坐在上面。
“面对这么多人的欢呼,感觉如何?”
王殊想了想,“有些惶恐,感觉自己承受不起,因为我还没为他们做什么。”
王凝之问道:“那你觉得他们因何为你欢呼?”
“大部分是因为阿耶,少部分是因为相熟,”王殊冷静道:“所以我才觉得受之有愧。”
王凝之笑道:“倒也不用有愧,你需要的是去证明你对得起他们的拥护。”
王殊点头称是。
王凝之站起身,“走吧,一家人一起吃顿饭,庆祝你及冠,也算为你送行。”
受封世子之后,王殊便要动身前往建康,开始他的历练之旅。
王凝之则将目光投向并州,先燕后秦,继续他的统一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