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洛阳国公府,王凝之找来刘牢之。

“你是个闲不住的,我现在给你两个选择,要么去梁州,负责进攻汉中,要么去幽州,负责进攻平城,你自己挑一个吧。”

刘牢之知道这是要给自己升官了,大喜,想了下,回复道:“我去幽州,那里天地广阔,我可以和鲜卑骑兵好好较量下。”

平城以北,便是漠南草原,适合纵横驰骋。

王凝之笑着点点头,“可以,但这回不能再冒进了,幼度会在年底进攻平阳,你去准备下,和他一起出兵,南北夹击燕国。”

刘牢之高声称是,对这样的安排十分满意。

打发走了刘牢之,王凝之思考起公国的班底。

洛阳的防卫,他打算交给从幽州退回来的沈劲,领卫尉;

尚书令他是留给郗超的,但郗超暂时还不能离开建康,这个位置先空着;

关东的诸人之中,皇甫真已拜侍中,再调崔逞和封孚任尚书,申绍任御史,高泰任尚书郎,崔宏任秘书郎;

司州的旧人里,刘德秀年迈,但这么多年劳苦功高,拜为河南太守,刘袭、诸葛求等人皆拜为将军,其余李盛、郑遇、陈特、何无忌等人也都有升迁。

至于刘牢之、何谦、杨佺期这些在地方任职的,范宁、吴隐之这类在朝中任职的,暂时都不做安排,以后再慢慢调整。

王凝之将自己拟定的名单给谢道韫看,征求她的意见。

谢道韫立刻表示不妥,“尚书令空缺,也该任命一个尚书仆射,不然谁来总领事务。”

王凝之解释道:“我会留在洛阳,政务上的事,我有自己的想法,打算亲自处理。”

“那也不行,”谢道韫说道:“你还是没有适应自己的身份,就算是你拿主意,总得有人去施行,尚书台不可以没人。”

王凝之微微颔首,思考了好一阵,摇头道:“那就只能从关东的人里面挑一个了。”

“我正准备说这个,”谢道韫又道:“你设置的官吏,关东为文,司州为武,会不会太分明了?”

王凝之看了看名单,忍不住笑了,“你不说我都没发现,不过这也是没法子的事,从洛阳开始跟着我的,都是四处征战,拿下关东后,才接手了原来燕国的政务人才。”

谢道韫无奈道:“这如何使得,文武之间分得这么清楚,难免生出嫌隙。”

王凝之点头表示认同,“这个我会调整,慕容德和慕容绍后面会加入军中,再等嘉宾和武子回洛阳,也就差不多了。”

“嗯,你有考虑就行,”谢道韫说道:“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王凝之最近为这份名单忙得焦头烂额,苦笑道:“除此之外,建造祭祀社稷之神和先祖的庙宇,我打算交给子猷负责,还有立阿奴为世子的仪式,也该筹备起来了。”

谢道韫笑道:“这回得老老实实在洛阳待一阵子了。”

封国就是个独立的诸侯国,凡国家有的,一应俱全,所以要准备的很多,王凝之出征了这几个月,事情全都积压下来了。

上谷郡这边,沈劲收到了让他回洛阳的调令。

他拉上郭敬一起,骑马沿着于延水(今洋河)疾驰了好一段。

“这次回去,我就此告别战场了,”沈劲停下马,遗憾道:“想想真是舍不得。”

郭敬安慰道:“王公这是为使君着想,幽州苦寒,草原辽阔,以后的征战只会更辛苦。”

“进攻这种事,我确实比不上刘道坚,”沈劲笑道:“不过我若是年轻些,肯定会再争取下。”

郭敬没说什么,他倒是年轻,可文不成武不就的,有些迷茫。

沈劲看了他一眼,“还记得当年在孟津,你才多大点,就敢出关潜水去搬救兵,怎么这些年过去了,反而变得畏首畏尾的。”

郭敬苦笑了两声,“现在的我如何能与当年相比。”

沈劲知道他仍放不下当年的投敌一事,“如何不能比,你知道我父亲当年造反,我按律当诛,是侥幸捡回一条命的吗?”

郭敬低声道:“知道,但使君你是吴兴沈氏,我却是个没出身的。”

“那又如何?”沈劲冷笑道:“当年我四处求人,想重振家族,还不是到处碰壁,要不是遇上叔平,现在都不知道在那个角落等着。”

“你自小跟在叔平身边,这是什么样的好运,怎么还自怨自艾起来了,至于出身,你不觉得没出身对你来说是好事吗?”

郭敬一愣,问道:“使君是指王公提拔寒门庶民之事?”

“你既然知道,就该更加努力,”沈劲说道:“机会不是总有的,你已经比一般人幸运了,总要做出点成绩来,不辜负信任你的人。”

郭敬低头想了好一阵,抬首道:“我明白了,多谢使君指点。”

“谢什么,”沈劲叹道:“我是看着你长大的,幽州也是我的一番心血,自然希望你能在这里做得更好。”

郭敬感动地用力点头,“使君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开解完郭敬,沈劲便返回了蓟县,将政务交代清楚后,到涿县和北上的刘牢之会面。

刘牢之对沈劲还是很尊重的,老远便下马,快步上前行礼。

沈劲拉起他,笑道:“道坚在河东再立大功,可喜可贺。”

刘牢之有些不好意思,毕竟自己是来接替对方的,“不敢当,多亏使君在上谷郡逼退了燕军的进攻,才使得我们可以专注于河东战事。”

沈劲领着他入府,“就别恭维我了,上谷郡这次损失不小,只是城池没丢,百姓和物资可被燕人抢去了不少。”

两人入座后,刘牢之问道:“不知如今情况如何?”

“燕军已经撤回代郡,”沈劲介绍道:“此次领军犯境的是燕国太子慕容令,兵马倒不是很多,但这一带情况复杂,山川林立,河道纵横,往北则是广袤的大草原,用兵颇受限制。”

刘牢之虚心请教,“那依使君之见,我该从何处下手?”

“大宁县令郭敬,你是知道的,”沈劲说道:“此次他率两千人镇守大宁城,拦下了数倍之敌。”

刘牢之点点头,“这回总算是没给王公丢人。”

“不要老揪着那点事不放,谁还没个犯错的时候,”沈劲不悦道:“他这次立下大功,我去大宁时,他跟我提议继续筑城,扩大势力范围。”

刘牢之连声称是,想了想,“王公让我岁末攻燕,筑城会不会太慢?”

“可与大宁城一般,先筑坞堡,再扩建,”沈劲介绍道:“燕军不会坐视不理,这就是你的机会。”

刘牢之明白了,对他的指点表示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