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海棠春令 > 第七十四章 密谋夺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坐在板凳上的孟武平,只感觉脑袋“嗡,嗡,嗡”炸开了,两眼冒金星。他强忍住悲痛,努力使自己镇定。

突然,他双拳按压在桌面上,笑着问大郎:“大郎,好了吗?如果好了,咱们走吧。”大郎点点头。二人站起身来,继续往前走去。

二人住进了一家小客栈。孟武平仰躺在床上,他闭着眼睛,把听到的事,告诉了大郎。大郎听了孟家的事后,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他急忙转过身去:“大哥,你要好好的。我去楼下转转。”

孟武平在床上,往里翻了个身,依旧闭着眼。大郎回来的时候,帮大哥捎些纸钱。晚上,我去府里,给去世的亲人送些钱。

大郎的眼泪流下来,他使劲点点头,走出了房间,走出了小客栈。

夜深,街道上没有人。孟武平和大郎来到孟府门口,只见大门上贴上了封条。

于是,孟武平沿着院墙跑起来。他跑到孟府小东门,拿出身上的钥匙,打开锁,进入了孟府里。

他眼里含着泪,朝父母的房屋跑去。后边紧跟着大郎。

孟武平在烧焦的废墟前,双膝扑通跪地。爹,娘,孩儿来迟了。兄弟,妹妹,哥哥来迟了啊。

你们死的惨,死的冤枉,谁把你们害死了?这么狠毒,只有沈家叶!爹,娘,孩儿一定为你们报仇雪恨,报仇雪恨!报——仇——雪——恨!

大郎在烧掉的房子前,把纸钱点燃,边烧纸边流泪:“伯父,伯母,妹妹,你们放心,我和大哥定为你们报仇。”

二人又到了丫环和家丁的房前。二人跪在地上,只听大公子哑声道:孟家遭难,拖累了大家。你们都死的冤枉,无论凶手是谁,孟武平都会为大家报仇。

大郎站起身来,扶起孟武平:“大哥。我们离开这里,再想办法寻找凶手,你看?”孟武平点点头。

二人走出了东门,又把门上了锁。孟武平和大郎连夜离开阳都,朝梁国京城而去。

天刚亮,朝廷要员往宫里赶,有的步行,有的坐轿,有的骑马。这是皇上上早朝的前奏。

大殿两侧,文武百官站列,静候皇上的到来。

一会儿,皇上来了,他坐上了龙椅,他挺直了身子,对李大监道:“上朝吧。”李大监大声道:“上——朝——”

文武百官跪地施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上微微笑道:“众爱卿,平身。”官员们齐呼:“谢皇上。”

皇上开始了问分管水利的大臣,今年的水利筑渠如何?大河两岸防汛如何?又问农业大臣,粮食收成怎么样?

分管农业李大臣,赶紧出列,简明扼要的回答了皇上的问话。皇上听了频频点头,对李大臣很满意。

掌管农业大臣,回答皇上,支支吾吾,含含糊糊。皇上满脸不悦,心里明白这粮食收成,不尽人意。

皇上又问御查大臣,今年各地,有没有上报棘手大要案子?

分管大案的刘大臣,赶紧走出来,彬彬有礼的回话。皇上,前几天,臣去了一趟青州,据查,几个月来,是零犯罪。当地百姓,安居乐业,生活美满。还有其它地域,也是零犯罪。

皇上又问分管教育的大臣,又问了分管医术大臣。他们的回答,皇上面带微笑,是频频点头。

皇上对身旁李大监道:“早朝到这里,退朝。”

李大监:退——朝——

众大臣退出大殿。皇上看到大殿上面,空无一人。他便扭头问李大监:“安梁王,好几日,没有见他了。他去了哪里?”

李大监弯腰对皇上说:“刚才那阵子,我见着晋阳王,还问他这事,他说今日去安梁王府问问。”

李大监话音刚落,睿文王从大殿门口走进来。他上前走了几步,跪下来:“父皇。孩儿找您,有话要说。”

皇上点点头,只见睿文王迟迟不开口,已经明白他的意思。皇上微微一笑,扭头对李大监道:“你先下去,忙你的去。有事啊,我派人叫你。”

李大监点点头,转身走了。

睿文王看见李大监走了,他站起身来,走到皇上身旁。父皇,孩儿说件事,你不许生气,如果生气了,孩儿就不告诉你。

皇上呵呵笑了。不生气,就是天塌了也不生气。睿文王轻轻低下了头。

前天夜里,安梁王托梦给我:在一座大山里,他和两个男子,被坏人装入了麻袋,被沉入了深潭。他哭诉他死的好惨,喝了好多水,他叫我转告父皇,一定把凶手查出来,为他报仇雪恨。

皇上听到这里,脑袋嗡嗡响,两眼发黑,顿时觉得天旋地转。突然,他脑袋一耷拉,身体趴在了御案上。

睿文王抬头一看皇上的模样,他吓的大叫,御医,御医,来人,快来人,救皇上!御医!

几个宫女,三﹑四个太监纷纷跑进来。

一个太监急忙出了大殿,跑去找御医了。

有人告诉李大监,皇上晕倒了。李大监急急忙忙朝勤政殿走来。

皇上几天没见安梁王,又听二皇子说的事,着实把他惊吓,加之身体虚弱,从此,皇上就病卧于榻。这几个皇子中,皇上最喜欢三皇子,胸怀博大,见识远见,是未来梁国的一位好皇上。

皇上躺在病榻上,晕晕糊糊,不醒人事,多次遇见了安梁王,还口里不住的叫他梁公子。

梁公子,是皇上私下里对三皇子的昵称。由此可见,安梁王是皇上心里的一件宝贝。

秋天,树叶泛黄。一阵风吹过,叶子纷纷飘落。

冬天,寒风刮的呼啸。这个冬天,真奇怪,没有下一场雪。

一转眼,春天来了。

春天,本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可是,天上没有下一场雨,地上有些干旱,花草树木,有些蔫蔫的。到了庄稼播种的时节,天上还是没有下雨;河沟里的水,极少极少,大片大片的沙土,在河床上裸露着。

梁国大部分地区,都处于一种干旱状态。黎民百姓都盼望下一场大雨,也盼望皇上有解决这场灾难的办法。

时间过得好快,夏天来了。普通人家的粮食缸里,粮囤里,很快要见底了。可干旱,越来越严重,苛捐纳粮食没有减少反而增加。

黎民百姓心里绝望,很恐慌。有人不少人,背上包裹,携妻女外出逃难。路上行人多起来,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有的往南边去,有的往北边去。

路上两边的庄稼地里,一片连一片的荒芜。庄稼地里,连一颗野草也没有,干旱的出现一道道裂缝。

孩子哭,大人叫。女人几步一回头,家园难离呀,男人心里悲哀,唉,去何方啊?家啊,家啊,在哪里啊?

各地大臣纷纷上奏折,报告当地出现百年不遇旱情,希望朝廷赶紧开仓放粮,免费把粮食发到灾民手里,同舟共济,共度大难关。

有几个贪官,不顾百姓死活,偷放当地朝廷粮仓,把粮食高价卖出,白银子流入了自己腰包。

皇上的病情,一直不见好转。失踪的三皇子,也一直没有消息。

奏折批阅,从皇上病倒,一直由皇妃窦婉掌管。上朝的龙椅上,则是坐着太子。

每次上朝前,官员们小声议论,朝廷不能一日无主,可以由太子代理皇上批阅奏折。

散朝后,有的大臣去太子府,诉说自己主张太子批阅奏折,定夺乾坤。有的大臣,去了睿文王府,希望他快刀斩乱麻,把皇位抢过来。并且美其名曰:天赐良机,不可错失。一旦错失,还要等上一百年,可不要做那后悔事。

太子,经不住几个大臣撺掇,抢夺皇位之心,已经开始蠢蠢欲动。加之先前,罗成桓不断的鼓动他篡皇位,于是,这个太子便有谋杀皇上之心。

华灯初上。睿文王府的密室里,灯火通明。密室里,几个人,正在密谋着争夺皇位。

睿文王在房间里,来回走了几步,他在他的大红人身旁站下,问道:“你确定,庐山深潭死去的那几个人,里面有安梁王?他死了,你确定?”

王爷,小的确定。那个人就是安梁王,我见过他几次面。他那双鹿眼睛,纤长手指,那高大修长的身材,尤其那一双鹿眼,他就是安梁王。我对他的相貌,印象极其深刻。所以小的确定以及肯定,安梁王已死掉。

大红人立起身,双手抱拳,放心吧,那个安梁王已死掉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