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三国之大汉逍遥侯 > 第25章 整合徐州(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也许有人会说作者瞎扯淡,卓宇说的方法不就是现代工厂实行流水线的做法吗?古代的人会想不到吗?在此就不得不解释一下了,在汉朝的时候,各州是不准私自生产兵器铠甲的,只有朝廷设立的少府下面的官营作坊才可以生产制造弓弩,刀剑、甲胄等等。而且朝廷还会在盛产铁矿的地方设立铁关。由大司农直接管理,不产铁的郡也设小铁官,可见对兵器、铁器管控之严格。直到黄巾暴乱之后,朝廷对地方上的管控渐渐减弱,加上后来军阀混战,朝廷衰微,无力管控州郡,所以各州郡才自行生产兵器铠甲。分工合作的方法,在官营作坊是有这个方法。可是各州的工匠东拼西凑,工匠手法工艺杂乱不堪,故未能实行此法。这就等于军工厂生产的东西,而民间小作坊生产出来的,没办法比的。

两天之后,传来消息,称卓宇所需要制造的东西已经送来,卓宇大喜,和刘备等众人出来看看摆在地上的几样东西,铁锹、铁锅和三脚架、曲辕犁。“军师,这是何物?铲子不像铲子,船桨不像船桨的?”孙乾拿着铁锹问卓宇。“哈哈,公佑兄,这可是好东西啊,此物名字叫做铁锨,翻土翻地挖壕沟可快了,走,去前面草地来两下。”卓宇哈哈笑道,拿起铁锹到草地“唰唰”的翻起土来。众人看着觉得新鲜,忍不住都去试了几下,都觉得比“木??”好多了。其实汉朝的时候是有类似于铁锨这东西的。不过不叫铁锹,叫做“木??”是用木板拼接起来,头部镶嵌的少量开了刃的铁。这种东西。在中国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还可以经常见到,为什么会这样子?原因只有一个,铁少省铁。

“军师啊,这种铁锨可是好用啊,而且重量比木锨轻多了,可就是太费铁了。”刘备道。“哎呀,主公啊,费铁是费了一点,可是你要看效率,你想啊,数把木??的作用还不如一把铁锨,这点体铁就用的有价值,而且这东西在关键时刻还可以当为兵器用,嘿嘿!”卓宇道。“嗯,言之有理,那这个又是什么?鼎又不像鼎,釜又不像釜的”刘备指着一个东西道。“这叫“铁锅”,我发现咱们做菜用的,不是用鼎,就是用釜,这两玩意,沉重不说,做出来的味道真的是一言难尽,这铁锅的用途可就多了,如果装备在军队里面,伙头营的人就不用背着那沉重的陶釜到处跑了,今晚上我就叫我家大牛来让你们尝一尝用这个铁锅做出来的菜。”卓宇笑着对着众人说道。“哈哈,好啊,今晚上可以大饱口福了。”众人都欣喜不已。“那这个东西肯定是犁了吧?怎么跟平常用的犁不一样呢?”孙乾问道。“呵呵,这叫曲辕犁,这个犁极其省力,一人一牛一犁,一天可犁二三亩田。”糜竺在旁边回答道,这东西在卓宇庄园中他是见过人操作的。“怎么可能,吹牛的吧?”孙乾咋舌道:“当真能犁那么多吗?”不过既然糜竺都这么说了,孙乾也不由得不信。

“主公,这几样东西现在应该生产多少为好?”孙乾问刘备道。刘备沉吟了一会,道:“眼下已过中秋,如果要赶着春耕,那还有一段时间,那曲辕梨就先生产一万具如何?军师,这铁锅和铁锨就各造五千如何?”“好,不过我先补充一点,犁再加五千具,铁锅铁锨稍后制造不迟,因为以现在徐州铁的产量来说,还是优先着点军队为要。现下,许耽的族人已经陆陆续续来到取虑等三县,安置工作迫在眉睫,再加上平原来的数万人,也是不可能一下子就放到新城里,必须要分出一部分在三县安置。单单山越在这三县之中,恐怕一个不留神会出乱子,那就麻烦了,所以必须要掺些沙子。”卓宇道。“好吧,那就先这样子吧,还有,拨一百五十头羊赏赐给匠作营,然后再通知他们的生产任务,李明,你走一趟吧。”刘备吩咐道。李明应诺而去。“主公真乃仁义之君也。”众人不由得赞叹道。刘备摆摆手,笑着说缪赞了。“主公,我想让汉瑜(陈登老爹的字)去沛国,把长文换回来,让长文负责取虑三县的安置工作。还有。还要去信一封,叫许将军加快速度,争取入冬之前基本完成把人迁徙到这三县当中,先到的人必须先安排修缮房屋,等候后面来的人。如果安置完成之后,也不能让这些人闲着,必须找活给他们干,比如开沟挖渠之类的。”卓宇对着刘备道。“嗯,军师言之有理,就依军师所言。”刘备点头道。“还有,主公应当传令二将军,让其带领一万兵马进入琅牙郡志开阳县,以防藏霸捣乱,着令糜芳在东海与琅琊交界处设立大型安置点,接应即将到来的数万人,不能让藏霸这样下去了,是时候让二将军去敲打敲打他。”卓宇又对刘备说道。“嗯,好,这样子也合理防范于未然,反正明天也要到军营顺道把。命令下达给二弟即可。”刘备应道。“公佑,招收流民的情况怎么样?”卓宇又问孙乾。孙乾应道:“情况不容乐观,现在的流民不是很多,其实也不怪流民不来。跑得动的流民早就跑到富裕的地方去的,谁还会来徐州这个战乱之地?”

“既然如此,也没办法了。公佑,你暂任琅琊郡太守之职。明天随关将军赴任即可,我们的人手实在是太少了,先委屈一下公佑兄了!”卓宇感慨道。“军师,你何出此言?孙某的主公赏识,你我二人皆在主公手下做事,何来委屈一说?”孙乾回答道。刘备在一旁道:“公佑啊,军师说得对,先委屈一阵子吧,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翌日早晨,众人来到城外军营中,呼喝喊杀之声不绝于耳,本来按照汉朝的操练标准,三天一练的军队都已经算是精锐了。因为练兵的成本太高了。在汉朝时期的人是吃两餐的,根本没有早餐一说。上午十点(已时)吃一餐,下午四点(戌时)左右吃第二餐。卓宇要求天天操练的时候,军中无不群情激奋,但听到一天三餐中午有肉吃,一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几天下来,军中精神面貌大变样。着语沿用后世人民军队的操练方式。首先,上午跑操,队列,各兵种训练;下午自由轻松一点,训练各种技能和健身器材;晚上学识字,当然不可能一下子都学,只能轮着来。就算是这样,也足够让下面的官兵欣喜若狂,因为这个时代的人,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文盲,别说普通士卒,就算有些队长,屯长,校尉也很多目不识丁。现在有机会了,怎么能不欣喜若狂呢?当然没轮到识字的士兵可以去踢蹴鞠,顺便说一下,卓宇连这种蹴鞠场也改了,把规则也改了,原先蹴鞠场上每一边都有十一个门,现在改成一个了。这就已经让官兵欢喜的不得了,上场比赛这妥妥的是打仗的节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