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919年,五四运动】

画面中,涌现出的是一张张年轻而稚嫩的面孔,眼中却燃烧着与年龄不符的烈火。他们是学生,是少年少女,此刻却冲上了古都的街头,用单薄的身躯汇成一股汹涌的洪流。

“同胞们!”一个站在高处的少年,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却字字清晰,带着泣血般的悲愤,“列强在巴黎出卖了我们!他们出卖了华夏!出卖了四万万华夏人!出卖了公理和正义!如此明白的事实!这bYZF竟然看不明白!!如此赤裸裸的羞辱!这bYZF竟然可以忍受!他们根本就不是我们的ZF!他们就是列强的帮凶!是倭寇的走狗!!!”

声浪在人群中激荡,点燃了每一颗年轻心脏中的怒火。

画面切换,另一处阳台上,又一个少年振臂高呼,目光决绝“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今天!今天,他们要以血还血!我们要以牙还牙!”

下一瞬,人潮涌动,无数的少年少女举起了手中的横幅——“誓死力争,还我青岛!”——那墨迹淋漓,仿佛带着血泪。他们的呐喊汇成震天的声响,在古老的城墙间回荡“誓死力争!爱国无罪!”

这股由青春热血凝聚的力量,这不屈的呐喊,让天幕下早已见惯风浪的帝王们也不禁动容。他们看到了华夏的血脉并未断绝,即便国势衰微,总有脊梁不肯弯折。

镜头流转,

“你们凭什么把华夏的山东省,给倭国人?”

“我很愤怒。华夏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重的一天。”

【1919年6月28日,代表团拒绝在条约上签字。】

天幕之下,先前因清廷覆灭而稍感宽慰的气氛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死寂,随即爆发出的,是比先前痛骂清廷更为激烈的愤怒,尤其是在那些皓首穷经的儒生群体之中。

山东!那是何地?!那是至圣先师孔子、亚圣孟子的故乡!是华夏礼仪之邦的源头,是千年儒学道统所系的圣地!如今,这片浸润着圣人遗泽的土地,竟要被那北洋政府拱手让给蕞尔倭寇?!

这简直是在刨他们的祖坟,是在践踏他们毕生信奉的道统!

[荒唐!无耻!将圣人故土予贼,此与刨我华夏祖坟何异?!北洋!尔等读书人的风骨何在?!]

[数典忘祖!数典忘祖之辈!孔孟之道,被尔等弃之如敝屣!枉读圣贤书!]

[理何在?!天理何在?!国之疆土,岂容私相授受?!况乎齐鲁圣地!此举丧权辱国,更兼辱没圣贤,是为大不道!此等政府,已失其立国之本!]

[荒唐!无耻至极!割让山东,非但辱国,更是自绝于华夏根本!此等行径,是欲将我华夏置于万劫不复之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尔等身居高位,竟行此禽兽之举!]

[呜呼哀哉!圣人之教,竟不能约束此等国贼!愧对先师!愧对天下读书人!]

................

然而,当天幕流转,映出那些稚气未脱却目光如炬的学生们,当他们高举“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横幅,当那“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的呐喊响彻云霄时,天幕上奔涌的怒火仿佛被一股更深沉的力量扼住。

先前激愤的声讨渐渐稀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寂静,随即,新的字句开始浮现,带着哽咽与震撼。

[国难思良将,家贫盼孝子…华夏脊梁,未断绝矣!]

[见此少年意气,方知圣人之教,薪火尚存!华夏魂魄,犹在人间!]

[虽朝廷朽矣,然民心不死!此乃社稷之望,苍生之幸!]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好!说得好!我华夏后继有人矣!]

无数白发苍苍的儒生,隔着时空望着光幕里那些年轻的身影,只觉一股热流直冲眼眶,视线渐渐模糊。那是痛,是惜,更是看到绝境中不屈希望的激动。

与此同时,各朝各代的帝王,此刻的心情出奇地一致。他们看到了后世子孙的血性,看到了华夏复兴的希望火种。

【1921年,华夏Gc党诞生】

天幕下许多人心中先前因屈辱、愤怒、悲凉而积郁的阴霾,似乎被这无声的画面悄然拨开了一角,透进了一缕莫名的光亮。

【1924年,?第一次合作】

【1926-1927年,北伐战争】

【1927年,“四一二”事变。】

“打倒反动军阀!打倒军人政府!不交抢!不投降!保护上海工人运动!”

呐喊声撕裂长空,那些年轻的面孔再次涌上街头。然而这一次,横亘在他们面前的,不再是需要推翻的旧势力,而是本应守护人民的军队。冰冷的枪口——步枪、轻机枪、重机枪——对准了手无寸铁的学生与工人。

混乱中,不知是谁先扣动了扳机,刺耳的枪声骤然响起。

“你要干什么?为什么要开枪!”有人悲愤地质问,“让开!我们是和平示威!”

回应他们的是更加冷酷的命令,一个声音厉声喝道“预备!”

金属撞击声在死寂中格外清晰。

“开火!”

刹那间,密集的枪声如同狂风暴雨般倾泻而下,步枪的点射与机枪的扫射交织成一片死亡的罗网。天幕下的众人眼睁睁看着,那些充满朝气的年轻身影,如同被狂风扫过的麦浪,一片片倒下。鲜血迅速浸染了街道,汇聚成刺目的河流。

枪林弹雨骤歇,留下的是死一般的寂静和满目疮痍。先前还鲜活呐喊的年轻生命,此刻已化作街面上冰冷的尸体,殷红的血泊在石板路上蜿蜒流淌,刺痛了天幕下每一个注视者的眼。

那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庞,定格在生命最后的惊愕、痛苦或不屈之中,短暂的死寂之后,是跨越时空的巨大悲愤与难以置信的呐喊,如同海啸般席卷了天幕。

[为什么?!为什么要对手无寸铁的学生和工人开枪?!他们是华夏的儿女啊!]

[那些娃娃!他们只是想为国家争一口气!他们何罪之有?!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

[内部倾轧,同室操戈!亲者痛,仇者快!华夏的未来,难道就要断送在这些内斗之中吗?!]

[疯了!简直是疯了!他们不是敌人!他们是华夏的未来啊!为什么要杀他们?!]

[背叛!这是赤裸裸的背叛!]

无数的质问、悲鸣、怒骂如同潮水般涌现在光幕之上,每一个字都浸透着血泪和无尽的悲愤。

秦朝,咸阳宫。

秦始皇嬴政猛地一拍面前的青铜案几,发出沉重的闷响。他并未闭眼,而是死死盯着光幕上那片血泊,脸色铁青,眼神锐利如鹰隼。

“蠢货!”他低吼道,胸膛剧烈起伏,“外敌环伺,不思团结御辱,反而自相残杀!内乱不休,国力何存?!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却凶狠至此!将枪口对准自己的子民,简直是畜生不如!”

汉朝。未央宫。

汉武帝刘彻猛地一拍御座扶手,发出沉闷的响声。他眼中怒火翻腾,既为那些死去的年轻人惋惜,更为这种背叛与懦弱感到耻辱。

“对着外敌唯唯诺诺,对着自家的少年却敢悍然开枪!这算什么东西?!”他声音冰冷,“这等行径,简直猪狗不如!”

大唐。

长孙皇后望着光幕,泪水无声滑落,她下意识地捂住了嘴,仿佛不愿发出哽咽之声,只低低呢喃“稚子何辜……稚子何辜啊……”那眼神里的痛惜,几乎要溢出眼眶。

旁边的李世民脸色铁青,紧握的双拳指节发白。他看着那些倒下的身影,想起了当年玄武门后面临的抉择,但那是夺嫡之争,是皇权路上的血腥。而眼前这,却是对国家未来的扼杀!

“自毁栋梁!蠢不可及!”他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声音冰冷,“前有清廷媚外,后有此辈内残!华夏之殇,何时能了?!”

大明

马皇后亦是泪眼婆娑,侧过脸去,不忍再看那血腥场面。

朱元璋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发出“嘭”的一声巨响,震得整个奉天殿都仿佛颤了三颤。

“狗日的!王八羔子!”朱元璋气得满脸通红,指着天幕破口大骂“前脚刚跟人家合作打军阀,后脚就捅刀子!杀的还是自家娃娃!这他娘的算什么东西?!猪狗不如!这帮龟孙,比那鞑子还不是人!”

朱标也是面色沉郁,眉头紧锁“父皇息怒。只是……此举无异于饮鸩止渴,自掘坟墓。失尽民心,其政权焉能长久?”

天幕之下,无论是哪个朝代,无论是何种身份,此刻都笼罩在一片悲愤与沉痛之中。人们愤怒于背叛者的无耻,痛惜于年轻生命的逝去,继而是难以遏制的悲愤与怒火,自己人杀自己人,这比任何外敌的入侵,都更让人感到绝望和心碎。

【1927年,Nc起义】

画面流转,一位面容英俊儒雅的男子,眉宇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毅。他看向众人,语调沉稳清晰“起义,定于八月一日,凌晨四点。三枪为号,口令——河山统一。”

转瞬,夜色深沉。仍是那位儒雅男子,此刻已换上戎装,领着一众将领,步履沉着,走出大门。他抬手,拔枪。

“砰!砰!砰!”

三声枪响划破了南昌城死寂的夜空,如同惊雷炸裂。

刹那间,火光四起,枪声、喊杀声响彻全城,战火骤然点燃了这座古老的城市。

大秦

“此人……”秦始皇嬴政微微颔首,锐利的目光中难得地流露出一丝赞许,“观其貌,英气内敛;观其之态,温文尔雅,处变不惊。行霹雳手段,却自有章法气度,非池中之物。”他顿了顿,声音带着几分审视,“乱世需铁腕,此人既有英雄之姿,亦有定国之相,未来不可估量。”

大唐

李世民凝视着光幕,眼中闪过赞赏之色。“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他轻叹道,“此人,风仪峻整,志虑坚纯。观其眉宇,有济世之心,观其行事,亦有拨乱之能。身着戎装,拔枪号令,却无半分骄横或戾气,反倒透着一股书卷气与救世之志。此等人物,若生于太平盛世,必为国之栋梁。”

魏征亦是凝视着光幕,抚须点头“陛下慧眼。此子气质非凡,既有书生之儒雅,又有将帅之刚毅。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挺身而出,为民族大义而奋斗,此乃真正的英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