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鸾嫁 > 第217章 定亲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也只是十天左右,常慧昌夫妇便到了京城。

常慧心纳罕兄嫂怎么这么快就赶过来时,这么短的时间,信件怕是才刚到蕲州吧。

常家三嫂说,“可别提了。我娘家侄子来蕲州治病是假,逃避相看是真。这臭小子,背着家里人偷跑到蕲州,可把我气坏了。”

知道这件事情后,她连夜给娘家去了一封书信,并派了几个小厮,直接压着那小子回家。

都加冠的人了,还这么没谱。没听外边都在传他有龙阳之好?

家里人为他操碎了心,这小子却全看不到眼里,一天到晚只胡混着。

你说你要是有意中人,别管是家世不匹配,还是人才不匹配,你说出来,只要对方没大毛病,家里都可以考虑。

可你黑不提白不说,只会逃避,这不是想气死人么!

常家三嫂也实在是没法子了,可再怎么打听,那小子只一味的笑,说时机不到,时机到了,他自然就娶媳妇了。

说的神神叨叨的,听得她心头火起,索性不招待了,让他兄嫂头疼去吧。

打发走了娘家侄子,常慧昌与程丽娘收拾收拾就进京了。

一方面是惦念女儿,另一方面是因为宫市使另需要采选一批货送到宫里,常慧昌这就是送货来的。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常慧心正担心这一来一回耽搁时间,结果他们这么快就到了。

虽然这么一来,他们和送信的人错过了。但是,没关系,不过白跑一趟罢了。

常慧昌和程丽娘见妹妹喜形于色,一开始还以为是亲人相见分外欢喜,等从四娘口中得知,是因为给玉琴寻到了合适的亲事,这对父母当即就紧张起来。

“说的是哪家的公子?”

“人品相貌如何?”

“家中的情况怎样,父母亲眷可好相处?”

程丽娘连珠炮似的,一开口就问了这么多。

她还想继续问男方是做什么的,是习武还是从军,身上可有功名,就被常慧昌拦住了。

“你倒是喝口茶,歇口气,也让四娘琢磨琢磨该怎么对咱们开口。”

“对对对,你看我急的。哎呀,这还不是因为玉琴的亲事迟迟定不下来,我心烦么。”玉琴今年可都十六了!

“嫂嫂别急,好饭不怕晚,咱们这不就找到合适的了?”

常慧心笑着将辛叙的情况大致说了说。

辛叙的父亲是平城侯嫡亲的弟弟,上边老人离世了,辛叙父亲按例被分了出来。

那是个有能为的,在任上做官也做的好,可惜就是命不长,救灾的时候站在堤坝上,结果被大水给冲走。

又说因辛父尽忠职守,陛下给辛叙恩荫了个五品官。

但众所周知,这样恩荫来的官,都是没有实权的。

辛叙本人出色,也上进,不肯一辈子蹉跎下去,就按照原本计划读书科考,如今已经中了秀才,且举人功名在望。

又说孩子是个好孩子,人品相貌能力都过得去;母亲身体孱弱,性子也文雅,不是那会折腾人的媳妇。

上边有亲伯父相帮,孩子本身也出色,家里也和睦,那这就是上上等的亲事。要说唯一一点不好,那就是家中人丁单薄了些,连个至亲的兄弟姐妹都没有。

程丽娘一听这条件,眼睛就亮了。

“他没至亲的兄弟,咱们有啊,咱们家什么都不多,就是人多!”

常慧昌喝着茶接了一句,“咱们家银子也多。”

程丽娘瞪他,“人家也不是冲着咱家的家底来的,主要还是看中了咱家人多,等他娶了玉琴,帮衬的人多。”

“这倒不假。结亲么,哪有不图对方点什么的?”

他们图对方的门第,图孩子的性情能耐,对方图他们家人丁丰茂,肃王府能给与帮衬。

但这就是最现实的状况。

真要是什么都不图你的,那这也不会和你做亲家了。

常慧昌大体思考过后,就说,“人我先暗中见一见,等看好了,四娘你再安排他们上门。”

常慧心一口应下,“我也是这么打算的。那三哥你尽快安排吧,那孩子年纪不小了,也急着娶媳妇过门掌家呢。”

常慧昌却摆手,“他急,咱们可不急,玉琴周岁才十六,我还得再留她两年,才能让她出嫁。”

“你可拉倒吧,闺女都这么大了,你还留。没听说过留来留去留成仇么?再说了,还有六礼要走,那不得一年时间啊?”

常慧昌被催的没办法,只能说,“我尽快去看,看好了给家里去信,让大哥他们也上京城看看。”

“那可以。”

如此,常慧昌到了京城,连顿饭都没吃上,就出去忙活了。

等赵灵姝三姐妹从外边逛街回来,知道三舅和三舅母回来了,欣喜的要过来见人时,就见只剩下三舅母在了,三舅出门查人去了。

这个查人……赵灵姝听见这话,忍不住“噗嗤”一声笑出来。

难道“查人”是常家一脉相承的本事?

表哥来了查人,三舅来了第一件事还是查人,不把人家家中的鸡狗都查一遍,这姑娘是不能嫁出去对吧?

很好,这个态度很对,事关姑娘家的第二次投胎,怎么慎重都不为过。

但是,等三舅回来,她就该把大表哥做的好事儿,给三舅说说了。

大表哥的骚操作她没敢告诉她娘,怕把她娘气出个好歹来。但这件事总需要人善后,那就让三舅去好了。

三舅若知道大表哥在背后都做了什么,只会欣喜,绝不会生恼。

她可真是这世间最最好的表妹,他对大表哥够意思了。

但是也巧了,“我们逛街时,恰好碰到辛叙在善民堂取药。”

上次在翠茗茶楼,他们是见过辛叙的。辛叙进了包厢后,虽然全程目不斜视,但赵灵姝不相信他眼角余光没注意到他们。

肯定是注意到了,也认出他们来了,所以在几人走了个碰头时,辛叙不仅微侧身避了一下,还微颔首冲他们示意。

既然认出了她和胖丫,他肯定也能猜出来,挽着她胳膊的走在他那侧的姑娘,就该是玉琴。

哎呀呀,想想当时辛叙手足无措的样子,再想想玉琴当时紧张的贴着她,甚至连呼吸都不敢,她就忍不住发笑。

从这两人的反应她能看出来,两人这亲事,没跑了。

赵灵姝丢出的这句话,引来了轰炸般的效应。

三舅母和常慧心两人围着她,让她仔细说说当时的过程,常玉琴闻言捂着羞红的脸跑走了,赵灵姝也急着去解决生理问题,就将胖丫推出来,“让胖丫和你们说,我吃多了茶,现在要去净室。”说着丢下几人,便去净房了。

三舅的办事效率特别高,不过两天时间,就满意的说,“这亲事不错,可定。”

然后火速往家里去信,准备叫家里大哥大嫂往京城来一趟。

碰巧这时候常玉明也在,常玉明就说,“怕是不行。三叔,我昨天收到父亲的书信,说是闵州的尚叔病逝了,您知道的,我爹与对方交好。如今那边为家产争执不休,尚叔的儿子邀请我爹去作证分产。”

尚家的人仁义、厚道,在常家遇事,很多人停了与常家的生意往来后,尚家却没做那落井下石之事。

他们不仅继续维持着与常家的生意往来,甚至还特意多定了一批货。虽然没帮上什么大忙,但人家的心意是好的。

常家感念人家如此作为,对尚家特别亲近,这些年来,两家是当做通家之好在走动的。

话又说回来,尚叔为人仗义、仁厚,在闵州很有名望,但他有一点不好,便是在女色上不节制。

偏偏他又是个克妻的,前前后后死了三任妻子,而每任妻子还都给留了一个儿子,包括现在这位原配,人家也有儿子傍身。再加上妾室生的儿子,那多的没法提了

闵州城百姓惯常说尚家一句话,“兄弟十人心不齐,家里黄金要成泥。”

这要是正儿八经争起来,尚家就散了。

但散了已成定局,如今他爹去了,也帮不上什么忙,顶多就是做个见证,别让场面闹得太难看。

常慧昌听了这一句,忍不住往脑袋上拍了一下,“看我这记性,昨天你爹在信中也和我说了这件事。”

可惜当时只顾着想玉琴的亲事了,这件事他只过了眼睛没过心,如今想来,大哥一时半会来不了,二哥这时候该开始忙下乡收今年的头茬庄稼了,老父老母上了年纪,也过不来。

那就都别过来,有他们这对爹娘,还有四娘这个亲姑母撑场面,这亲事定的不寒碜。

常慧心心中欢喜,当即就给陈妙娘送了信,陈妙娘振奋之下,立马就去寻她的妯娌了。

那边得到这边的应允,心里高兴的什么似的。辛母的身体当即都好转了几分,她换了衣裳,这就要亲自去才买定亲的东西。

还是陈妙娘看不下去了,开口说,“这事儿只管交给嬷嬷去做,你赶紧躺着歇着去。”

“歇不了,我现在浑身使不完的劲儿,让我坐我是坐不住的。”

“那你也别来回跑腾了,你得这么想,叙哥儿定了亲,很快就要成亲了。这成了亲,肯定就有小孙子要你抱。你啊,现在不把身子养好了,到时候怎么给小两口带孩子。”

“人家女方的姑娘是个能干的,孩子人家能用咱照看?”

“那你说的,正是因为姑娘能干,才需要你帮把手。你也知道,那姑娘是做生意做老道的,这成了亲,常家肯定会陪嫁京城的铺子,那姑娘能不把铺子开起来?这一忙起来,孩子除了丢给你,还能丢给谁?你是至亲的祖母,孩子交给你,小两口才放心呢。”

“真的?”

“不能再真了!”

辛叙母亲被哄得眉开眼笑,当真不出门折腾了。

但她也连忙去了库房,将家里的物件全都盘了一遍。

家里从平城侯府分出来,是带走了府里十分之二的家产的。

自家男人不擅长经营,包括她对于那经商理财之道也不精通。所以,从家中分出来的物件,一部分庄子、铺子、宅子,是交给了叙哥儿打理的;另就是一些年代久远的古董,以及贵重的珠宝首饰,由她亲自收着。

家里钱财上是不缺的,加上她的嫁妆,甚至堪称富裕。

不过常家虽是商贾,家里却是出了名的豪富,那边姑娘的陪嫁不会少,他们不贪图姑娘的嫁妆,但人家精心养育出来的姑娘,嫁到他们家来,这定亲礼、聘礼啥的,他们是不是该给丰厚一些?

辛母这时候就想,回头得给儿子要一下单子,得寻两个好的庄子铺子给玉琴添上。

赶在五月端午之前,辛叙与常玉琴的亲事定下来了。

陈妙娘高兴的什么似的。

她是媒人啊。

她生平第一次做媒,还做成了,可不高兴么。

再加上玉琴进了门,就是她嫡亲的侄媳妇。这孩子性情好,长得又好,和良玉也投契,和她也能说到一块儿去,陈妙娘真是越看越欢喜。

欢喜过头的陈妙娘,就邀请常慧心、常家三夫人,以及几个小姑娘,在端午那日一起去看赛龙舟。

赵灵姝这段时间尽忙着常玉琴的亲事了,组建龙舟队的事情,都给她抛到九霄云外了。

但是,不能亲自赛龙舟,还不能去看赛龙舟么?

每年这个时候,河道边就可热闹来。

因为朝廷会组建龙舟队,民间也有龙舟队,大家一起在河道中角逐前三名,然后赢取从宫里赐下的赏赐。

许是宫里的赏赐好,许是每一个出名的机会都要抓住,这时候能报名参加的都报名参加,几乎全城的人都跑过来看热闹,那场面恨不能翻了天去。

常慧心一口应下陈妙娘的邀约,顺便又看了看三嫂。姑嫂两个视线对视上,心里是同样的想法:该制造个机会,让玉琴与未来姑爷见面,多培养培养感情。

另外,姝姝年纪也不小了。

赛龙舟时,有一条龙舟上全是勋贵世家子弟,京城中正当年的少年能来个七七八八。

寻常时候也没机会见这么多少年郎,这次抽机会见见,顺便找个出色的给姝姝做夫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