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就是刘清儒,现有的所有资产了,当然,其中有绝大部分,都是见不得光的。

要么老人们常说;马不吃夜草不肥,人不发横财不富呢!

显而易见,昨天晚上的收获是巨大的。

枪械咱们就不提了,这种东西属于杀伤性武器,不能跟资产一概而论。

就拿从罗三儿那里得来的,两百八十三万多元券来说,在这个年月,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一笔巨款了。

刘清儒现在一个月的工资是,二十三万元券,他就算不吃不喝攒上个一年,也还差着好几十万呢。

更不用说,那十几根大小黄鱼了,这种贵重金属,无论把它放在那个时期,它都会是最有价值的保值品。

耀眼夺目的金色

例如;民国时期,在相对稳定的地区,一根一两重的金条,可以兑换 30 - 40 枚银元。

但是在战乱频发的地区,因为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飞涨等原因,金子作为最硬的硬通货。

每一根一两重的金条,可以兑换到几百枚银元,甚至更多枚银元都有可能。

不是说银子就不值钱了,它还是很值钱的。

但当时作为流通货币使用的银元,它会被流入进市面上的,其它劣质货币所挤兑。

银元,有袁大头,孙小头,龙洋等版别

刚到四合院的时候,因为缺钱,刘清儒曾经打算过,要用他仅剩的银元,兑换一些钱来改善一下生活。

但当他得知兑换比例后,他舍不得了。

四九城和平解放的初期,为了稳定金融市场,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问题,也为了统一混乱的货币市场。

政府部门迅速展开了,对银元铜钱,和一些劣质币的管理和兑换工作,金圆券也在回收和兑换之列。

金圆券是旧政府在 1948 年发行的货币,解放前夕,早就已经沦为废纸的金圆券。

却被新政府的银行部门,以十万元金圆券,兑换一元人民币的价格,大部分都给回收了 。

[有人能算出这一元是多少吗?]

这一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们对新货币的认可,从而也奠定了人民币,在未来稳定的流通市场。

同年二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四九城分行,也开始了,对银元挂牌回收兑换的工作。

最初规定的是,每枚银元兑换人民币,1000元券(第一套人民币)。

但随着市场情况的不断变化,尤其是一些不法分子,他们为了从中牟利。

进行了一系列,对金融市场的投机倒把活动,从而也影响到了,银元的回收价格不断攀升。

于是兑换比价,也不得不一而再的进行调整,直至同年的到四月份。

银元兑换人民币的比价,调整到了2500元券左右每一枚,再加上政府部门,对不法分子的大力度打击。

这才使得金融市场趋于稳定,兑换币价,也自然而然的归于平稳阶段。

2500元券是多少?相当于第二套人民币的0.25元。

作为一个现代人的刘清儒,摸着手中银光发亮的银元,怎么也舍不得,把它们都兑换出去。

他不但不会往外去兑换,而且还会想方设法的多多存储一些。

哪怕只是作为以后的收藏品,在他看来,怎么算都是值得的。

躺在床上的刘清儒,手里捏着几枚,22年龙洋版的银元,微闭着眼睛沉思了起来。

22年龙洋版

既然金银锭他都舍不得出手,那么卖掉一些银元,给自己回上一波血,就是他最优的选择了。

银元也分为很多不同类型的,比如;普通常见版别的银元,如民国普通版袁大头。

2000年的市场价格是,品相一般的,大多都在50到150元左右。

这些银元的存世量相对较多,在市场上多为常见品。

孙小头开国纪念币普通版别,价格和袁大头普通版别相近,大致都在50到150元区间 。

一些相对稀少的版别,价格就要相对的高出许多了。

比如;袁大头中的“签字版”,2000年的市场价值,已经达到数万元甚至更高。

这也是因为,签字版的袁大头,存世量极为稀少,是银元收藏品中的珍品。

船洋23年版普通品相的,在2000年的市场价格,大概在150到300元左右不等。

而22年版等,相对较为稀少些的版别,价格能达到500到1000元左右。

清代龙洋价格也高低不一,普通版别的大清银币,光绪元宝等龙洋币,价格大多都在200到500元左右。

但像一些特殊省份铸造的,品相又精美,版别很稀少的龙洋币,价格能轻松超过千元以上。

例如;广东寿字双龙一两等,珍稀且有的品种,在2000年的市场价值,已经非常高了。

往往每一枚,可以达到数万元甚至更高,不过这类品相的银元,存世量也极为罕见。

刘清儒起身下了床,翻找出了,他已经很久没有再使用过的,老家带回来的那个铁盒子,打开铁盒子后。

他把里面的那块丝绸布给拿了出来,他用这块丝绸布,又把手里的这几块银元,全都给包裹了起来。

随后,他又把它们全都装进了铁盒子里,随手就给扔进了空间内。

他想着,等他抽空就去找找买家,如果价格合适的话,他就会把这几块银元,全都给卖掉。

做完这些事情后,处于无聊中的他,又把目光盯向了空间里的一小堆,或是发黑或是发黄的铜钱。

铜钱,俗称;大子

这些铜钱,无论是刘清儒家里原有的,还是昨晚上黑吃黑,从罗三儿那里搜罗出来的。

但都是因为,空间里的那老些,闪瞎人眼球的金银,从而一直以来,他们两个都没有在意过这些小东西。

这种延续了几千年的货币,已经走向了它的末日,它们大多都会被政府回笼起来,熔炼为最原始的工业原料。

刘清儒能够记起它们来,也是因为他准备出售银元引起的,他要出售的银元,并不是因为银元本身的价值。

而是它们的收藏价值,既然银元都可以有收藏的价值,那么铜钱为什么就不可以有呢?

他摸索着下巴又思索了起来,看来是时候该去了解一下,这些东西的市场价值了。

不管京都的刘清儒,是如何去思考,他未来的发财计划的,四合院这里,大清早的,就已经是闹翻了天。

睡得迷迷糊糊中地刘清儒,没有被院子里的吵闹声给吵醒,而是被他儿子刘继祖,给抓绕醒的。

挺着个大肚子的陶小蝶,笑颜如花的站在炕沿边上,勾着腰,小声的鼓励着她儿子道:“对,继祖真棒!挠他。”

刘清儒睁开眼眸的时候,看到和听到的就是这一幕了。

陶小蝶不敢亲自叫醒刘清儒,但她有她自己的办法,刘继祖就是她,无往而不利的工具人。

谁让刘清儒特别稀罕这个儿子呢?有这么好的工具人不利用,你们都当我陶小蝶,是个只会吃糖的傻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