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周家的小院子就热闹起来。
屋檐上垂下红色的喜绸,看着特别喜庆。
周安忙得脚不沾地,指挥人布置院子,检查迎亲的礼品。
虽然满头大汗,但周安的脸上却一直挂着笑,毕竟任务完成,房子票子都会有,周安很难忍住不笑。
秦里正来帮忙,看到周安笑成那样,忍不住问:“这么高兴?”
周安笑着回答:“我儿子结婚,我能不高兴,”想到完成任务后能得到的房子,周安又忍不住笑了出来。
那笑声让秦里正浑身不自在,连忙找了个借口就走了。
周铁根穿着大红喜服,头戴金色簪花,显得格外精神,走在迎亲队伍前面。
周大牛五大三粗的,满脸兴奋,使劲敲着铜锣,“哐哐”的锣声一下子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周墨轩穿着一身长衫,手里摇着折扇,嘴角带着笑,指挥着大家整理迎亲队伍。
周来福也没闲着,搬着迎亲的礼品,嘴里还不停地说着吉祥话。
迎亲队伍热热闹闹地出发了,周安站在门口,目送他们远去,眼里满是期待。
一路上,村民们纷纷出来看热闹。
“瞧周家这迎亲的阵仗,可真够气派的。”
有人附和:“是啊,这周安真不简单,刚逃难来的时候啥都没有,现在过得比咱们都好。”
有人心里不舒坦,酸溜溜地说:“不就是娶个媳妇嘛,搞得这么大动静,指不定花了多少钱,有啥好显摆的。”
“就是,还不是运气好,指不定以后日子就不行了。”
没一会儿,迎亲队伍就到了于春丽家门前。
房门紧闭,于家的姐妹们在门里偷笑。
周大牛性子急,上前就喊:“开门啊。”
门里传来清脆的声音:“想接新娘子,先讲讲你们家铁根的趣事,得把我们逗笑才行。”
周来福抢先说:“有一回,二哥去河里抓鱼,本想大显身手,结果脚下一滑,‘噗通’一声掉进水里,成了个落汤鸡,手里的鱼篓也飞出去老远,把岸边的人都逗笑了。”
说完门里半天没动静,过了好一会儿,才传来几声比刚才更加尴尬的笑声。
周墨轩白了周来福一眼,说:“不会说就别说,看我的。”
然后对着房子里喊:“有一次,二哥帮忙磨豆腐,太使劲了,豆浆溅了自己一脸,跟个白胡子老头似的。”
这一下,门里的笑声更尴尬了。
周来福嘟囔道:“你讲的也不怎么样。”
可能是生怕再来一个冷笑话,房里直接说:“人可以接走,但是得先塞红包,不然别想进门。”
周铁根赶紧从怀里掏出准备好的红包,从门缝里塞进去,赔着笑说:“妹妹们,一点小意思,大家沾沾喜气。”
可门里的人还不满足,叫嚷着:“这点哪够呀,多来点。”
周大牛急得直拍大腿,喊道:“你们别太过分,差不多得了。”
周墨轩赶忙拉住他,小声说:“别坏了规矩,大喜日子别闹僵了。”
说完,让周来福多拿些红包过来。周来福一边翻包袱找红包,一边嘟囔:“这接个亲,可真费钱。”
周来牛瞪了他一眼:“别废话,赶紧的。”
塞了好几轮红包,门里才传来嬉闹声:“看在这么多红包的份上,放你们进来。”
门刚开了一条缝,周大牛就迫不及待地冲进去,结果脑袋撞在了门梁上,疼得他“哎哟”直叫,众人哄堂大笑。
周铁根顾不上笑,赶紧走向于春丽,小心翼翼地把她扶起来。
迎亲队伍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带着新娘子返程。
于春丽的父母站在堂屋,看着女儿要出嫁,眼里满是不舍。
于父走上前,拉着周铁根的手,认真地说:“铁根啊,春丽是我们的心头肉,从小没吃过苦。以后到了你家,你可要多担待,好好对她。”
于母在一旁抹着眼泪,叮嘱道:“要是春丽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你可别打骂她,跟我们说,我们来教她。”
周安教过周铁根,周铁根这会儿很认真的说道,“爹,娘,你们放心,我肯定一辈子对春丽好,绝不让她受委屈。”
迎亲队伍热热闹闹地回到周家,周家门口围满了村民,大家都想看看新娘子长啥样。
周安早早就在门口等着,队伍一到,鞭炮声噼里啪啦地响起来,到处都是硝烟,喜庆极了。
周铁根小心翼翼地把于春丽从花轿里扶出来,来到堂屋。
在众人的眼神中,周大牛扯着嗓子喊:“一拜天地。”
周铁根和于春丽转身,对着天地牌位,恭恭敬敬地弯腰叩拜,众人都安静下来,一脸虔诚。
“二拜高堂,”周安端坐在正堂,腰杆挺得笔直,一想到任务完成就能拿到钱和房子,眼睛都亮了。
接着,周墨轩高声唱喏:“夫妻对拜。”
两人相对,缓缓弯腰,周围的村民跟着起哄:“拜得低点,恩爱长久!”现场充满了笑声。
“礼成,送入洞房,”在众人的欢呼声中,周铁根牵着于春丽往新房走去。
新人一走,酒席就开始了。大家都知道周安他们在县城的生意做得红火,而且周安还在村子里收菜,是不少人的财神爷。
这会儿,好多人都拿着水酒来给周安敬酒。
周安来者不拒,一杯接一杯,脸上的笑意更浓了,喝酒喝得双颊泛红。
李二满脸堆笑,给周安倒上一杯酒,说:“周大哥,您可真有本事,来村子没多久,日子就过得这么好,还为铁根办了这么风光的喜事。”
周安摆了摆手,谦虚地说:“都是大伙帮忙,再加上运气好。以后啊,咱村子肯定能越来越好,大伙都能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