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贾诩自然是知道如今情况的。

见着姬长安盯着他的目光,就知道自己以后想要好好的摸鱼的话,今日是必然要出些计谋了。

若不然,以后恐怕没有好日子过了。

他轻抚下颌胡须,略作思忖,旋即面露笑意,拱手说道:

“主公,贾诩有三策,分别为霸道、王道、权道,不知主公欲先闻哪一策?”

姬长安闻言,笑道:“你们这些读书人,就爱这般吊人胃口。

你既抛出此问,岂有不说全三策之理?且讲讲何为霸道、王道、权道。”

贾诩不再卖关子,径直说道:“所谓霸道,待四国联军集结完毕。

我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将其反抗力量一举歼灭。

如此,四国即便仍有反抗之心,也难以对大晋构成大患。

不过,实施此策需覆灭四国,镇压四国龙脉。

耗费的国力,时间,还有军队数量恐怕不会太少。”

姬长安追问道:“那王道呢?”

“王道之策,是一边作战,一边劝降。

趁四国联军尚未完全联合,先灭掉两国,而后接受剩余两国投降。

如此,我军只需对付两国联军,也仅需镇压两国龙脉,兵力与国力皆可节省一半。”

“权道又当如何?” 姬长安接着问。

他心中明白,前两策自己亦能想到。

谋士们往往将最精妙之策留于最后,贾诩欲献之策,大概率便是这权道。

贾诩目光一闪,露出一丝狠意,说道:

“所谓权道,是以权势施压。

如今大晋为主,其余四国为客,主动权在我军手中。

殿下曾言,若他们投降,可放过其皇室。

然殿下可曾想过,不止殿下,四国之中有谁会率先投降?”

姬长安思索片刻,答道:“大齐、大郑有此可能,大越或许也会,只是大楚似乎对我大晋仇怨颇深。”

贾诩闻言,道:“殿下可知,既然有两到三国可能投降,为何此刻他们仍未前来?

只因殿下太过仁慈。既言投降,便需有名额与时限限制。

若无这些,他们便觉随时可降,故而不以为意,这是在利用殿下的仁慈。”

“仁慈吗?额.....”姬长安听得了贾诩的话,本来他觉得自己并不算仁慈,不说来了敌人全杀了,但是怎么也算是杀戮果断吧。

现在贾诩这样一说,自己对待四国,似乎真的有些仁慈了。

“赵高,你觉得本太子仁慈吗?”姬长安转身问道赵高。

“殿下自然是仁慈的。”赵高点头说道。

姬长安听言,耸了耸肩,看起来,自己最近确实有些仁慈了。

不过自己向来知错就改。

盯着贾诩说道:“那不知道文和觉得本太子应当如何呢?”

贾诩道:“所谓‘二桃杀三士’。

殿下只需宣称,仅接受两国投降,且投降之国需协助我军覆灭另外两国。

如此,投降国的皇室、贵族可削去爵位,仍能做富家翁。

想投降的三国定会心急如焚,赶忙派遣使者前来协商。

而一旦使者出现,在他国眼中,便是投降信号,届时四国联盟便会不攻自破,彼此间再无信任可言。”

姬长安当即指出此计的两个问题:

“其一,若有三国同时来投该如何?

其二,即便他们投降,恐怕也未必愿意出兵攻打他国,毕竟此举风险太大。

他们既然不愿意争斗,又怎么可能如此呢?”

“既然决定了只接受两国投降,那自然就是两国投降。

多上一国,都没有任何作用。

至于不愿意进攻,那是因为殿下如今的权势还不够。”

此刻的贾诩脸上并没有什么杀意,仿若就是说最普通的话语:

“他们觉得天机阁和圣地还有机会。

只需要殿下覆灭天机阁,四国就明白我们不是他们能够对付的。

再让罗网在那些官员的床头放上投降信件,派遣陆地天人和军魂部队支援两国,作为监军。

他们进退自然两难,不得不帮我们出手了。

如此一来,四国内斗,我们大晋并不需要付出太多士兵,就可消磨四国的战斗力。

而且,因为互相战斗是四国士兵,遭受苦难的百姓是因为他们四国内斗而受伤的。

殿下作为平定天下的王师,那些百姓也不会有任何的抵触,而是夹道欢迎。”

贾诩手中不知道从哪里拿起了羽扇,摆动了起来。

“更何况,这些皇室也明白,既然是他们要投降。

那就要带够足够的诚意,想要当富家翁的话。

那么军魂部队怎么处理?他们可不能带着军魂部队一起投降吗?

若是携带军魂部队投降,殿下能信任他们吗?

投降之刻,他们的军队就是一颗烫手山芋了,不消军权,他们能活吗?

因为他们会有反叛能力,所以军魂部队必须死。

反而是军魂部队死了,那么他们没有了威胁,殿下才能让他们活下去。

我们给出了这个计划,让他们军魂部队为国而战。

对于那些贵族皇室来说,并不算什么坏消息。

或者对于那些军魂部队来说,也未必是坏结局。”

这一个计策,可以说是一个连环计,从二桃杀三士,再到离间计,再到最后的驱狼吞虎。

而后利用那些皇室的人性,算到了最后那些军魂部队的下场,最后不过就是死亡罢了。

这就是贾诩,这就是毒士。

可以说,按照这个计划。

大晋付出东西并不多,因为天机阁本来就要灭的。

灭一个天机阁,目前看来可要比灭四国容易的太多了。

毕竟天机阁可没有那么多的领土和百姓。

甚至如此下来,四国百姓就连记恨,也不会记恨大晋,反而是大晋最后结束了战争。

当然,因为四国的战斗力差距并不大,若是大晋不过多的插手的话。

恐怕这战争会死很多的人。

“这便是文和的想法吗?”姬长安听言,点了点头。

“赵高,听清楚了吗?”

赵高在一旁应道:“属下听清楚了。”

“那就按照文和的想法办吧,不要出了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