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里的水又烧好后,明玥又没让卢氏撤去火。
卢氏又无奈地叹了一阵气,也不再问明玥到底要干嘛了。她打了热水,兑了凉水,回去给小婴儿擦拭身体。
明玥要开始烧柳枝炭条了。
明天去城里卖画,这是很重要的绘画工具!
她收起了晾晒了大半天的柳枝,装进那个豁了口的瓦罐里。然后又去后院拿了些土,回来和成泥巴,糊在灌口上封口。
她把灶里的柴火撤出来,把罐子埋进了烧热的草木灰里,再重新把柴火放回去。
这柳枝炭条能不能做成,还要等明天醒来,敲破了这个罐子才能知道了。
天彻底黑透了。
这是祖孙三人,搬到老宅来的第一天。
家里只有一张床,祖孙三人同住一屋。
屋里卢氏备了个火盆,倒不是为了取暖,纯粹是小婴儿总半夜醒来,黑麻麻的容易哭,所以留个火盆,留点光亮。
窗户半开着,明玥也不担心会炭中毒。
这一天,明玥做成了不少事,瘦弱的身体,已经疲累不堪了。她洗漱了一番,就爬上床呼呼大睡了。
......
翌日一早
卢氏天不亮就醒了。
她起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到灶房烧上火,架上锅。
小婴儿夜里醒了四五次,但只要有人抱着他或是轻轻拍打着他,他就只睁着眼睛,嘴上咿呀咿呀地,不哭不闹,很是让人省心。
一晚上,他造出来的动静,都没能吵醒过明玥。
倒是卢氏,眼底有了一圈不起眼的乌青。
......
卢氏发现灶台底下有个鼓鼓囊囊的东西,用烧火棍一扒拉,就撩出一个圆滚滚的东西来。
圆滚滚的东西滚到灶台外面,“吧嗒”一下就四分五裂了。
原本在里头码得整整齐齐的柳枝炭条,四处散开。
卢氏起先是疑惑,后来就想明白了,这就是明玥倒腾出来的那些什么柳枝炭条。
一根根黑不溜秋的,粗细均匀,看着还像那么回事。
她找来簸箕,将那些炭条一根根捡起来,在簸箕里码好。
做完这些,才开始生火煮饭。
火烧上了,锅架上了,她就挑着水桶去挑水了。
等卢氏挑第二担水回来的时候,明玥已经打着哈欠,抱着小婴儿坐在院子里的屋檐下了。
要不是这小婴儿闹腾,她估计还能再睡个把时辰。
卢氏倒了水,去看了一下灶里的火,才回来从明玥怀里接过小婴儿。
明玥解放了,这才去洗漱。
洗漱完,她拿上那个露底的陶罐去装那些已经晾干了的腐植土,然后把昨天挖回来的三角梅种进去,浇了水,就拿到后院的阴凉处放好。
这样,等个十天八天的,等它根系稳固,恢复正常生长了,就可以嫁接了。
也不知道这样一盆一株多色花,能卖上多少钱。
今天去县里,她是一定要去花草市场,问问行情的。
回到前院,卢氏正坐在屋檐下摘昨晚没吃完的野蕨菜。小婴儿醒着,十分乖巧地躺在摇篮里咬他的小拳头。
她这才想起昨晚烧的炭条,赶忙跑去厨房。
发现卢氏已经用簸箕装好了。
她看着码得整整齐齐的炭条,拿起一根,在地上划拉了几下,嘿,手感顺滑,色泽均匀,她很是满意。
迫不及待地想在纸上试试效果。
于是她跑回屋,翻出那几张白纸,又找了剪刀,比较着画框的大小,最终,裁成了大小一样的十张。
家里没有桌子,她就把纸铺在床上,先在脑海里想了一遍从前画过的古风美女,
想来想去,还是决定画一个大家闺秀风的。
她用碳条在画上画得飞起。
她越画越觉得手上的炭条很是合意,色彩浓淡适宜,粗细好控,简直得心应手。
两刻钟,她就把样品画出来了。
她笔下的素描古风美女,形神兼具,栩栩如生。
可惜了,时间太匆忙,她还没空把颜料调出来,不然上色后,人会更好看的。
只能先这样了。
明玥把她画好的古风美人样稿,放进画框里。
画稿放进画框里后,意境和美感,又上了一个档次。
这时候卢氏的声音从外面传了进来。
“月丫啊,赶紧出来吃饭了,别忘了今天要去县里。”
明玥兴冲冲地拿着手里的画框去给卢氏看。
“外婆,您快看我画的画怎么样?”
卢氏忙着盛粥,原以为她一个孩子画的画,无非是一些随便涂鸦。
本想随口敷衍两句,不想随意一瞥,却被画框里那个栩栩如生,还对着她笑的女人,吓到了。
她第一时间赶紧把碗放在灶台上,然后双脚跪地,双手合十,跪拜起来。
“小民拜见神仙娘娘,神仙娘娘保佑!神仙娘娘保佑......”
明玥:“......”
她的这个反应,是明玥万万没有想到的。
她赶紧把画框放到一边,把卢氏扶起来。
“外婆,这没有什么神仙娘娘,那是我画出来的画。”
卢氏惊魂未定,好半晌才反应过来明玥说了什么。
她握住明玥的手,不可置信道:“你说什么,你说那是你画出来的?”
“对呀,是我画出来的,就用昨晚烧出来的炭条画出来的。”
卢氏还是不敢相信,她的目光再次落在画框上,看到那跟真人一样的人像,总觉得那是一个活生生的人,镶进了纸里,无论她走到那个方向看向画框,画中的人都一直在看着她笑!
这哪里是人能画出来的画哟!
她低下头,不敢再去看那幅画。
明玥只能先把画框收了起来。
一时半会儿,也不知道该跟卢氏说些什么,才能打消她心头的顾虑和不安。最终只说了一句:“好了,外婆,我们不管这画的事了。咱们先吃饭吧,出门晚了,可赶不上去县里的牛车了。”
小婴儿适时地哭喊出声来,似乎也是在抗议,那么久了还没能吃上饭。
卢氏终于回过神来,强迫自己不再去想那个画的事了。
......
祖孙三人吃饱了饭。
卢氏给小婴儿换了尿布,肩膀上挂上一个褡裢,褡裢里装了一袋婴儿衣物和尿布,装了两个竹筒的水,两个竹筒的米汤,还有两张早上烙的杂粮饼。
小婴儿的摇篮上,也装了一个架子,架子上盖上了一张雨布,小婴儿躺在里面,风吹不到,太阳晒不着。
明玥穿上了那套补丁最少的衣服和最新的草鞋。
尽管如此,她看上去还是个浑身灰扑扑的农村女孩。
她肩上搭着一个布袋,布袋里有她的炭条,画框,画纸。而那些办户籍的证明和房契地契,则被装进了卢氏昨晚专门缝制出来的衣服暗袋里。
她拿上了她的画板画架。
卢氏一脸的不解:“要出那么远的门,你带着这个板子和架子事要干嘛噢,也不嫌累得慌?”
明玥摇摇头,只道:“到了城里你就知道了,这会儿就别管了!”
......
一切检查妥当,祖孙三人这就出门了。
路过族长家,明玥拿着她那粒碎银,专门去找族长换一些铜板,路上坐车要用。
族长没有收她的碎银,倒是先借了10个铜板给她,让她在城里破了碎银,回来的时候再还他。
族长人还怪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