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国一行人回到花溪村的时候,还不到11点。
刚进村口,还没走几步,路上就碰到不少伸长脖子看热闹的村民,一见是他们回来了,呼啦一下,七嘴八舌地就围了上来。
“卫国,回来了?那两个挨千刀的呢?咋样了?”
“你们送派出所去了,咋样,是不是被关了起来?”
“活该,这种手脚不干净的烂货,就该抓去吃牢饭!”
村民们脸上混杂着好奇、愤慨和一丝难以言喻的兴奋。
穷乡僻壤地,出这么档子“入室盗窃”的大事,足够他们念叨好几个月了。
张卫国停下脚步,脸色平静,对着围拢过来的乡亲们说道:“人已经被派出所扣下了,证据确凿,跑不了。”
“现在就是按流程走,看法院那边怎么判,判他们蹲几年大牢。”
他这话一出口,人群里顿时响起一片“活该”、“报应”的骂声。
“这两个杀千刀的玩意儿,居然敢来咱们花溪村偷东西,真是活腻了!”
“就是,卫国家的日子刚好点,他们就眼红使坏,猪狗不如!”
“蹲大牢都是轻的,应该拉去枪毙!”
善良淳朴的村民们,此刻毫不吝啬地表达着他们的愤怒。
现在张卫国带领着大家挣钱,要是都学王福贵和彭黑子这样,都去人家屋里偷钱,那日子还怎么过?
虽然重生才三个月,张卫国在村里人眼中的形象,已经悄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再是那个闷声不响、任人拿捏的老实人,而是成了能带着大家伙儿找出路、挣活钱的主心骨。
他不仅自己日子过红火了,还念着乡里乡亲,这份情义,大伙儿都记在心里。
当然,王福贵和彭黑子这事儿,也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抽在了某些心思活络、眼馋手痒的人脸上。
这无声地宣告着:如今的老张家,可不是谁都能捏的软柿子!
那条看着不起眼却异常凶猛的“旺财”,张家有四个男子汉,张胜利三父子,再加上刘根生家那一大家子的人脉帮衬,谁再敢对张卫国家动歪心思,掂量掂量自己够不够格进去陪王福贵他们!
人群渐渐散去,各自回家准备做午饭,嘴里还在骂骂咧咧地议论着。
张卫国回到自家院子,张罗着把昨天村民们送来的那些山货土产,还有昨晚连夜摸黑从河里捞上来的鳝鱼、小龙虾,一股脑儿地往停在院子里的那辆半旧的农用三轮车上搬。
东西装得差不多了,他直起身,擦了把额头上的汗,目光转向一直默默帮忙的张胜利和张铁柱。
“二叔,”张卫国开口,声音不高“我在城里盘下了两个摊位,以后往城里送货、摆摊卖东西这事儿,就交给铁柱来干吧。”
张胜利一听,愣了下,随即连连摆手:“那哪成啊,卫国,这可不行!送货摆摊这事你交给跃进吧,这可是挣钱的买卖。”
做人得讲良心,不该自己挣的钱,坚决不能接受。
张卫国笑了笑,耐心解释道:“叔,你听我说,跃进接下来有更要紧的事要帮我。城里那两个铺面,不是租下来就完事了,还得拾掇拾掇,简单装修一下,我得带着跃进和根生他们去弄。”
“这摊子上的事,一时半会儿离不开人。村里收货这点事,这段时间就得辛苦你和铁柱多盯着点了。”
说完,他目光转向旁边的张铁柱,语气变得认真起来:“铁柱,今天你就跟我一起进城。我带你跑两天,熟悉熟悉路子和那些老主顾,教你怎么吆喝,怎么收钱找钱。”
“等上手了,以后这城里的摊子,就归你一个人负责了。”
张铁柱猛地抬起头,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和不敢置信,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只是憨厚地点了点头,脸膛有些发红。
张卫国这么安排,自然有他的深意。
一来,堂叔张胜利这次是实打实地出了大力,这份人情得认,也得还。
让铁柱接手城里的生意,是最直接的回报。
二来,他也是存了心思要好好“锻炼”一下铁柱这个堂弟。
村里往后要养猪,得有人盯着,跃进就很合适,等找到技术员,养猪的技术首先要教会跃进。
他这个菜多多系统,升到第四级后,每次成交的重量要达到5吨,才能抽奖,那些奖品太诱人。
这样的机会,不能错过。
等今年建好养猪场,明年他还得说服乡亲们在田里种西瓜,到时继续由他收购,再卖给系统。
这可是双赢的事,等到明年,他把老房子推倒重修,帮跃进找个媳妇,两人就能在家里照顾爹娘的同时,又挣到钱。
铁柱虽然看着憨,但踏实肯干,力气又足。
张卫国心里那盘棋下得很大,他可不满足于眼下这点小打小闹。
等铺子装修好,他趁着去粤省进货的机会,去考察市场,在合适的位置租地皮,开办自己的工厂。
他不可能一直待在那边管理工厂,因此身边得有信得过、又能独当一面的自己人。
铁柱,就是他看好的潜力股之一,得提前培养起来!
除了张铁柱,另外一个人选是表弟赵云峰,他打算让两人去粤省帮自己管厂子。
城里的摊位,就是给铁柱的第一个试炼场。
张胜利看着张卫国的眼神,又瞅了瞅自家大儿子那既紧张又隐隐带着兴奋的模样,最终没再坚持。
他知道,卫国这孩子主意正,决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而且,这确实是给铁柱一个难得的出头机会。
“那就听你的。”张胜利叹了口气,语气复杂地说道,“铁柱,跟着你卫国哥好好学,机灵点,别给你哥丢人!”
“哎!我知道了爹!”张铁柱用力地点头,黝黑的脸上泛起一层光。
张卫国满意地点点头,招呼道:“行了,那咱们这就准备出发!铁柱,上车!”
张卫国手里的钱,已经存够210万了,哪怕这两天让铁柱练手,不把这些东西卖给系统,他也不担心。
手里有钱,心里不慌,这话果然不假。
今天的第一站,是市里的棉纺厂,张卫国熟门熟路地找到厂门口的保安,递了一元钱和一包烟。
借了一杆称和两把椅子,随后他和铁柱把车里的东西抬了下来。
很快,就有不少路人围了过来,张卫国热情地介绍起来:“大姐,这是昨天新摘的木耳,您洗干净后,过过水,加点辣椒、大蒜、倒点热油凉拌着吃,可爽口了。”
听到他的话,提着篮子的中年妇子笑着问道:“大兄弟,这木耳咋卖?”
张卫国:“3毛一斤,不要票。我这里还有小龙虾,2毛一斤,买四斤回去,弄点肥肉一起炖着吃,可是下酒的好菜。”
东西卖的不贵,张卫国又很会说话,一会功夫,就卖出了五斤木耳,50个鸡蛋,还有60斤小龙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