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真的是啥也没干呐!
最近都是像往常一样去铺子里干活,时间到了就回家。
“对了,爹娘。”赵翠一开口,就将注意力还在杨东被打这件事上的人吸引:“这不是又到了去学堂的时候了吗?我就想着将东哥送回来,顺便将培杰和培明的束修拿上,明早带了二弟去铺子里干活后,就带两个孩子去学堂报名。”
杨老头没什么异议,今早其他三房的银子都给了,没道理最受器重的大儿子不给。
听说是回来给两大孙子拿束修的,杨老太一点不情愿没有,乐颠颠的去房里拿银子给他们了,一点不像给另外几房人银子时的臭脸色。
拿到银子后,赵翠扶着自己男人进他们屋里,路过厨房的时候,对里边忙碌的李霞叮嘱:“二弟妹,记得将我们一家人的饭菜做上,我们还没吃晚饭呢。”
李霞心情好,对赵翠的使唤也不生气,反而眉开眼笑地嗯一声。
杨老太给了银子还不算,还拉着杨培杰和杨培明转了一圈,心疼道:“瘦了,瘦了,你们娘平时怎么照顾的你们。”
杨北心里冷嗤,眼瞎也不是这么个眼瞎法吧。
有眼睛的都看得出两人比之前高了一些,也比以前胖,他娘到底怎么看出他两个大侄子瘦了的?
杨老太的突然凑近 ,让杨培杰皱了皱眉,他奶也太臭了,都是汗的酸臭味,干活回来也不知道抓紧时间洗洗。
杨培明对于杨老太身上的味道则没有多少反感,他们都是为了种粮食才这样的,后面洗漱一番就好了。
而且谁出汗没味道?
杨玉婷容忍不了杨老太说自己娘的不好,反驳:“奶,你问问几个叔叔婶子,谁觉得我哥他们瘦了?你说我娘亏待他们,这话说着也不嫌亏心,家里有什么好东西,我娘宁愿自己不吃,也要紧着他们俩!”
被杨玉婷提到的几个叔叔婶子,编草鞋的编草鞋,逗孩子的逗孩子,就是不看向祖孙俩的方向。
杨老太不满她小小年纪就会顶撞长辈,训斥:“我和你哥哥说话呢,有你插话的份吗?”
说完又在心里嘀咕,小小年纪就顶撞长辈,也不知道赵翠怎么教的孩子。
杨培明:“奶,我娘没亏待我们,家里有什么好东西她都是先给我和哥哥吃的,她说我们读书是要用脑子的,营养必须得跟上。”
杨老太:“这是她为人母应该做的!”
晚上,月朗星稀,两个孩子都睡了后,林歆靠在杨北怀里小声问他:“你大哥那事你做的?”
杨北也不隐瞒,嗯了一声:“为咱闺女报仇。”
听到这,林歆眉开眼笑,仰头亲了他脸一口:“咱闺女有你这样向着她的爹,肯定开心。”
杨北也不谦虚:“那可不吗!”
“大哥腿断了,大嫂也是精明,将他送家里,活计也有二哥帮忙顶着,就相当于白白在家休息三个月,吃喝拉撒都不用她费心,日子美得咧!”林歆想着赵翠的所作所为,冷哼。
杨北不是很在意:“只是一条腿断了,又不是不能动,还想让人怎么伺候他?拄着根木头,啥不能干,反正我不会帮他上厕所的。”
而且他猜测他娘也不会让他照顾杨东,谁让杨东现在脆弱着呢,万一自己扶他的时候一不小心没扶稳,伤势加重可就不好了。
第二天,家里人上午都没有去地里干活,各自带着银子去给孩子交束修还有买一些读书需要用到的物品。
杨南带着媳妇儿孩子跟在赵翠后面,去和掌柜见见面,认认人,顺便再说一下干活的要求等等。
三房和四房带着孩子去到镇上唯一一所学堂交束修。
学堂的刘夫子问杨西和杨北,是让孩子住在学堂,还是每天来回。
因为有些村子离镇子很远,每天来回不是很方便,所以刘夫子特意在学堂开设两间生舍供来求学的孩子居住。
当然不可能是免费的,想要住在学堂里,一年要多交五百文钱。
杨西犹豫,看向王芳,王芳问刘夫子:“我们可以商量一下吗?等会儿给你答复。”
夫妻俩想看看四房夫妻怎么做。
以往他们孩子都是和二房的杨培林一起住学堂,现在二房也没一起来报名,加上二老也没有给住学堂的五百文,搞得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办了。
要是杨培林也住学堂,那和小宇能有个伴。
要是小林不住,只有小宇一个人住,被欺负了不找不到人帮忙。
也不是没想过让他们去杨东家里住,但是赵翠一说孩子住那里会影响到大房两个孩子读书,杨老太就不让孩子住那边了。
因此,之前两年二房和三房孩子读书的时候,都是住的学堂的生舍。
刘夫子摸摸下颌并不多的胡子,颔首:“可以。”
看向杨北和林歆:“你们呢!”
杨北和林歆对视一眼,没有任何迟疑:“我们回家住,每天来回,夫子,后面我每天都会来接他,无论刮风下雨,要是有其他人来将孩子带走,你可千万不能让对方将孩子带走,要是我孩子因为这除了什么事,我可是找你的。”
刘夫子睨了他一眼,还是第一次见有人这么紧张孩子的:“这个你放心,后面我会和门房打招呼,看到是你,才让人将这小孩放出去,如此,可安心?”
杨北乐了,连忙点头:“可行可行,就这么干。”
杨西在一旁听着,认为四弟夫妻俩太小题大做了,孩子在学堂,安全得很,实在没必要每天来回接送孩子。
“我们看看二哥怎么做。”杨西对王芳说。
王芳也点头,一家人就在学堂门前等着杨南三人的到来。
等杨南来了知道杨北打算每天接送孩子,加上自己接下来三个月每天都要在镇上和村里来回,也打算每天接送孩子,这样他们父子还能有个伴。
相比于每十天才能见一次孩子,杨南和李霞自然是更乐意每天都能见到孩子的。
当父母的,久了看不到孩子,会不受控制的想他。
担心他在学堂有没有吃饱,有没有受欺负等等。
至于孩子每天来回会不会累到的问题,杨南乐观的想,每天来回虽然累了些,但是能锻炼身体啊。
再说了,他儿子他清楚,不是读书的那块料,在学堂里坐不住多长时间,让他每天来回,说不顺他求之不得呢!
于是就将这个决定一说,杨培林高兴得跳了起来。
杨南见了,哼一声,带着孩子进去找刘夫子报名,报了名字后例行询问住学堂还是回家的问题。
听杨南说,每天接送的时候,刘夫子惊讶了一瞬,但神情很快又恢复过来。
“刘夫子,后面三个月我会早晚送他,三个月后我就将他交给他小叔了,到时候我会让他跟着他堂弟的。”杨南对刘夫子道。
刘夫子恍然大悟,怪不得住了两年的生舍,现在又不住了,原来是有亲戚帮忙,如此就不奇怪了。
但还是好心提醒:“要是每天来回,在读书上的精力可能就少了,长此以往,对他的科举之路弊大于利呀!”
刘夫子语重心长劝诫,还是希望来求学的孩子能住生舍的,一方面是真心实意为了孩子考虑,另一方面则是孩子住在这里,自己家能多赚些银子。
孩子住宿能挣一些,孩子的吃食也能挣一些,积少成多呀!
杨南大手一挥,不在意道:“他现在能学多少就学多少,不要求他一定要走科举的道路,读书明理,不当睁眼瞎就行了!”
他已经下决定让孩子学一门手艺了,就是学什么需要仔细斟酌。
刘夫子:……
看杨南这样,刘夫子也就不再劝了。
至于为什么刚刚不问杨北,一是杨濯那孩子养得太好了,二是孩子家长想也不想就选择每天接送,一点都不带犹豫,这种人劝了也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就不多费口舌了。
至于三个月后怎么办,杨南想的是让杨北接送的时候,顺带将自己孩子也捎上,都是一家人,顺路的事,也不麻烦,相信四弟到时候不会不答应。
二房和四房都不打算让孩子住在学堂的生舍,杨西和王芳更加惶惶然。
杨西看向自己媳妇:“要不我们也让孩子每天来回,可以让二哥或者小弟顺带将孩子捎上。”
王芳摇头:“不行,每天来回太浪费时间和精力了,这样他还能认真读书吗?”
她娘家没人送孩子读书。
自己的孩子有机会读书,不知道让她其她姐妹多羡慕,都说她上辈子积德了,所以才能嫁到这么好的人家。
姐妹们的恭维让她飘飘然。
所以,对于一切影响孩子读书的事,她会扼杀在摇篮中。
抿嘴沉思一会才开口:“要是这样,我宁愿让孩子住到学堂的生舍里面。”
杨西:“你不是怕孩子没伴,一个人住这里会被欺负吗?现在又愿意了?”
王芳:“学堂每十日放一次旬假,要是小宇真被欺负了,他又不是没长嘴,难道还会不和我们说不成?”
“那听你的吧!今天回来就让娘给住宿的银子,明天再给刘夫子送过来。”
夫妻俩商量好后,就去和刘夫子说明,并承诺住宿的花费明天孩子来学堂的时候一起送过来。
刘夫子颔首:“行。”
都是一个镇的人,他也不怕被赖账。
再说了,他们儿子以后还要在自己手底下读书呢。
晚上吃完饭后,杨西在王芳的催促下,战战兢兢来到杨老太面前,说了孩子住在生舍,要五百文钱的事情。
杨老太想叉腰骂,但是想着往年孩子都是这样,又骂不出口。
况且今年她是故意不给那五百文钱的,因为她坚信,之前那五两银子他们几个肯定没花完。
从五千文钱里面拿出五百文,是很简单的。
臭着脸问杨西:“怎么你二哥和小弟就能拿出这五百文?你不可以!”
王芳对于自己男人这样子,简直是气不打一处来,旁人都说杨西老实,没有什么小心思,是适合过日子的人。
但是她却觉得是怯懦,爹娘说什么就是什么,一点不会替自己的小家庭争取。
平时没缺他们三房的她也就不计较了。
但是事关自己儿子读书的事,她是绝不可能退让的:
“爹娘,二哥和小弟不让你们给这五百文钱,是因为他们打算每天接送孩子回家。”
闻言,杨老头皱眉,一脸不赞同:“老二,老四,你们这样做以后会耽误多少农活!”
杨南笑嘻嘻:“爹娘,我想着后面三个月我是要去镇上干活的,也是每天早出晚归,接送孩子也就是顺手的事,不耽误什么。至于三个月以后,你们要是怕耽误农活,我就让小林自己走着去,反正他也九岁多快十岁了。”
二儿子的理由有道理,能让杨老头接受,也就不再多说什么,问杨北:“那你呢?也是这样打算的?”
杨北摇头:“爹,我是打算自己每天接送的,您也别觉得我这样多此一举,我这样做也是有原因的。”
接下来,杨北就将最近这段时间有人贩子出现在他们这一片的事儿给说了。
杨老头沉默好一会儿才开口:“那行吧,你想接送就接送,但是不能耽误地里的活,要是耽误了,你得自己找时间补回来。”
杨北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
反正此一时彼一时,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呗。
杨老太不想再拿银子出来了,多花一点她都心疼。
而且这钱她是打算留给大房花用的。
今天趁其他人不在家的时候,老大和她说了,他还想再参加一次科举。
就最后一次,要是实在考不上秀才,他也死心,以后专心挣钱供两个儿子。
不再有这个心思。
加上他说妹夫也去,也算有个伴。
还有就是老大说秀秀嫁给女婿这么多年没生下一儿半女。
这次肚子里的也不知道是男是女,要是张松贾考上了秀才,嫌弃秀秀了怎么办!
他如果这次能考上秀才,也能给自己妹妹撑腰。
杨老太从前没想过这些,听大儿子这样一说,顿时就为自己女儿的未来担心起来。
加上前段时间就发生了下道村的罗秀才休妻的事,她对于大儿子去参加院试的事也心动了。